[新闻]台大土博士:抢人才要从挖人进阶到挖团队

楼主: smallcan (I am tired)   2020-10-22 21:07:06
1.媒体来源:
联合报
2.记者署名:
冯靖惠
3.完整新闻标题:
台大土博士:抢人才要从“挖人”进阶到“挖团队”思维
4.完整新闻内文:
教育部开办的玉山计画对于中壮年学者的延揽难度偏高,台湾本土博士黄韵如建议,台湾
高教的思维要开始从挖人,转换成挖角中生代学者背后整个团队,这对中生代学者来说非
常重要,他们已经脱离草创阶段,累积了一些成果,还有很高爬升动能,若能带进整个团
队,诱因更大。
玉山学者计画 要吸引国际人才来台
玉山(青年)学者计画希望透过政府提供具国际竞争力的薪资待遇,以吸引国际人才来台
任教,让国际人才的学术能量在台湾学术环境扎根,并提升台湾高教影响力。除由学校提
供本薪及相关教学研究经费外,获选为玉山学者可获得外加薪资最高500万元,3年为一期
;玉山青年学者外加薪资最高150万元,以5年为一期。
黄韵如拿到台大解剖暨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后,赴新加坡进行博士后研究,留在新加坡
国立大学任教12年,也有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她获聘玉山青年学者回母校台大任教。
台大博士因玉山计画返台 盼有更多跨部思考
黄韵如说,如果没有玉山计画大概不会考虑回台湾,就算有玉山计画,以她回台湾之前的
薪资标准来说,还是减薪,玉山计画的薪资补助让她可以比较没有后顾之忧做研究。
黄韵如建议,政府要系统思考、跨部会协调,从人才的角度思考,如何帮助他们在台湾落
地生根。教育部起了很好的头,其他部会能不能跟进共同端出配套方案?例如,科技部的
相关研究预算配套、学者的安家方案,媒合子女的国际教育选择等等。
要挖国际学者团队 法规、环境都要到位
另外黄韵如认为,台湾高教要开始从挖人的思维,转换成挖团队、而且是挖国际团队的思
维,许多中生代学者背后有一整个团队,如果挖国际团队,那么学者在把团队带进台湾的
高教体系的时候,会牵涉到的部会、法规限制、友善环境等等都是必须思考的。
剑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郑皓中获聘玉山青年学者,专长为量子资讯处理、量子通讯、量子
机器学习,今年到台大电机工程学系与电信工程学研究所任教。郑皓中取得台大与澳洲雪
梨理工大学的双联博士学位,2015年后长期于澳洲求学及进行学术研究,2018年赴剑桥做
博士后研究。
国立大学教授薪资 不到欧美名校1/3
郑皓中说,台湾国立大学教授薪资不及欧美名校,近年陆、港、澳门、新加坡也广招台湾
学者,台湾的科研环境有足够的竞争力吗?
郑皓中想一试台湾教职的契机,是因为台湾政府到伦敦办了两场揽才会。
他参加了2019年3月科技部至伦敦举办的部长揽才会,及2019年9月教育部至伦敦办举办的
玉山学者揽才说明会,感受到台湾学界与公部门为延揽国际学者返台任教所投注的心力,
以及给予研究经费的补助,决定申请台湾教职。
郑皓中靠着玉山青年学者计画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建立实验室、聘雇专任研究助理、招揽国
外博士后研究员至台研究、执行跨国科研项目。
2018年推玉山计画 立委学者质疑成效
教育部自2018年推出玉山(青年)学者计画,申请件数分别为141件、103件和98件,通过
件数为46件、32件和43件,通过率依序是32.6%、31%和43.9%,不少立委和学者都质疑计
画成效不佳。
黄韵如说,近3年玉山计画核准率没有降低而是提高,教育部也不只一次提到是从严审查
的结果,核准率算是合理。重质不重量,是现在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新加坡的NRF Fellowship从2008年开始至今,每年预算约新台币24亿元;加拿大的讲座计
画从2000年开始,每年预算约为新台币88亿,台湾的玉山计画是56亿元,就人口比例来说
,投资的金额差不多。
也有学者认为 莫只看3年成效就取消
黄韵如认为,任何揽才计画都要看长远永续,如果只看短程3年成效就说成效不彰而取消
,那么未来不会有任何国际人才把这个国家的揽才计画当成一回事。
黄韵如指出,一个人才愿意移动,背后还有许多其他考量,单单薪资或研究经费的吸引力
只是其中一个面向,如果整个家庭需要一起移动,那么配偶能不能找到同样有国际竞争力
的工作、孩子能不能接受到高品质的国际教育,都需要跨部会的努力,在基础建设上做更
大的投资。
她举例,她的一位新加坡籍朋友同样拿到台湾教职,最后选择香港,原因是他太太从事金
融业,香港的金融业国际竞争力还是比台湾强。以这个例子来说,不是教育部的政策不如
预期,而是决定这个人才要不要来台湾的因素,教育部无法控制。这些揽才相关的基础建
设投资都需要时间,最重要的是,政府有没有决心解决这个人才国安问题。
疫情下各国大学冻职缺 或成台湾揽才契机
黄韵如表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国际肆虐,许多高等教育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许
多欧美大学的新任教师延揽预算跟职缺都随之冻结,这会不会是台湾加强在国际揽才力道
的一个绝佳契机?
她点出,当其他大学都还无法开放校园上课的时候,台湾的大学校园已是多采多姿,台湾
能不能乘胜追击?如果认同玉山计画重质不重量的前提,能不能思考将尚未执行的经费,
继续投资在已经愿意来台的这些学者,以及他们在台湾的团队,加码扩大效应呢?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160/4955142
6.备注:
※ 一个人一天只能张贴一则新闻,被删或自删也算额度内,超贴者水桶,请注意
※ 备注请勿张贴三日内新闻(包含连结、标题等)
作者: redsa12 (哈吉米)   2020-10-22 21:09:00
作者: elfria (elfria)   2020-10-22 21:11:00
挖团队的成本多高...
作者: labell (￾ ︠ ￾ﰠ￾臈I
印度人才可以都考虑
作者: zh9070 (我赢了)   2020-10-22 21:26:00
台湾版的“千人计划”...
作者: jam42207 (komna)   2020-10-22 21:28:00
都挖那个团队里要一直做简报然后要上台报告的那个
作者: ctes940008 (蛤!我只是小兵!?)   2020-10-22 21:41:00
$$$$$$$$$
作者: ds1999h (ds)   2020-10-22 21:56:00
台湾的国立大学师资差异太大 有的后段国立老师靠关系进去做好几年没什么研究成果 倒是搞小团体内斗很行 这种人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