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Radiant (Radiant)
2020-02-16 15:59:53第一次主动发文..分类不知道要怎么选...
病毒的传播是动态的,而且每个点都是独立事件
点连成线,线交织成面(其实更像是树状图)
是无法以单一变因或是数值来一概而论的
更好的做法是以风险(机率)来评估
在自由的条件下,病毒的传播是最快的
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下降
而不是说气温高病毒就会死光光
戴口罩、勤洗手、卫生习惯、避免人多的场合,不断的减少风险
哪怕只是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出门,你就可能不会被传染,或是不会传染给别人,这就是隔
离的概念
于是某一条线就在你这边断了,不会再传播下去,群体的风险也就下降了
疫苗其实也是类似的概念,不用所有人都打疫苗,只要让病毒传播时处处碰壁,就能达到
群体保护力
总是会有人被感染,但扩散的范围会受限
隔离没有绝对的条件,而是看当下能做到什么,不能做什么,来尽所能的减少风险
因时、因地、因人、因病原体、因传播方式、因环境都会有所不同
负压隔离是隔离、集中隔离是隔离、居家隔离也是隔离,即便是居家,把自己关在房间内
,对于家人的风险也比在全家趴趴走来的低
所以隔离是一个概念,目的是为了降低传播的风险
做法就是各种当下做得到、能降低风险的措施
不可能做到完美的隔离
也不是只有完美的隔离才叫隔离
隔离不表示不会再出现感染者
但只要少一个人被感染
对于群体就是少一条线
各种变因累积起来,一点一滴把风险降低
最后就有可能控制住疫情(不一定是指根除)
我看到新确诊的时候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没有确定感染源
若有,则风险较小,若无则风险大(目前日本的状况)
若是原先就被隔离的人出现确诊,我根本不在意
无症状感染者(不会发病)的危险性,也大于潜伏期具有感染力
因为后者会发病,当他发病的时候,你就可以抓他接触过的人来隔离(当下第二波可能还
没发生)
前者是当被他传染的人发病了(第二波),我们才能发现到他,时间更长、人数更多,只能
尽量补漏洞。目前看来还只是少数
我好像提到了戴口罩这件事...
一样是风险考量
如果你口罩够多,天天戴又何妨?
在武汉肺炎出来前我就是天天戴了(搭火车通勤)
假如不够的话,真的建议风险高的时候再戴,或是重复使用
不然现在用光了,假如发生群聚感染时你要戴什么?
提到了戴口罩可能有些政治不正确?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