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吴宗宪批“史上最重缓起诉” 检:有事可

楼主: fragmentwing (片翼碎梦)   2018-08-25 04:19:36
※ 引述《Paramecium (草履虫)》之铭言:
: “至于处分缴纳50万元给国库,则是考量其身家背景的结果。”
: 其实我蛮好奇的欸 真的可以这样判吗
: 法律之前不是人人平等吗
: 既然人人平等 又怎会因为身家背景不同罚的钱不一样
: 如果说是什么贪污罪 贪污多少就罚多少 金额因每个人情况不同这可以理解
: 但这种情况 本身的发言影响到大众恐慌
: 难道会因为一个家里比较有钱的人说出来 大家就比较害怕吗?
: 所以今天穷人说这种话 大家就比较不害怕?
: 既然不会 那怎么可以这样因人而异
: 如果说是为了要给他一个吓阻作用
: 考量到他家里比较有钱 所以罚的比较多 让他感到比较害怕有吓阻感的话
: 那这样的话 身体健康的人 不就要关久一点 反正他能活得还很长
: 若是得了重病的人 就应该罚短一点 因为他活不久了 所以可能关个几个月对当事人就非
: 常有吓阻作用了
: 我这样理解没错吧
: 那怎么会这样判呢
: 有没有熟悉法律的人士可以出来说一下
我也不是很懂法律
不过,你提到了一个两难的问题
我不会用健康和病弱很难以数据化的论点来反驳你,因为那样违背你要讨论的议题
单纯只探讨"因为他赚得多,所以罚得重"的观念
我觉得是这样的,因为已经没有要让他坐牢的打算
也就是说,如果选项被限定在只有罚钱上面
那你觉得依照收入罚钱,还是法律直接规定几个字、追踪人数或是公道价
以上哪种方式比较能有公平,且有效吓阻的作用?
如果这个问题再更深入地探讨,会变成"怎样才是公平?",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两难
因为实质平等远比齐头式平等要更难拿捏,怎样才是"实质平等"?很难有明确的答案
例如在求职上,公平竞争的话,身障者的保障额度会被拿掉
可是因为"实质平等"的概念,保障额度会存在,但这其实又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
特种学生加分制度也是一例,一般的考生会认为自己的门槛被相对提高
法律、规范等等在为了平等而制定的时候
其实往往是扼夺了某些人的机会,来去分给其他人的,因为资源就是只有那点
所以你才会产生困惑,因为"怎样才算公平?"
早在数字统计的量化分析前,就先面临了意义上的问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