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出版业为何萧条?

楼主: tatty5566 ( )   2018-02-15 11:38:42
※ 引述《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之铭言:
: 根据日本出版社发布的公开资讯
: 最近5年日本出版社的业绩减少了29%
: 美国大学出版社也面临萧条
: 威斯康辛大学出版社社长洛伊德(Dennis Lloyd)对此表示深感不安
: 台湾出版社更不用说 每况愈下 情况越来越恶劣
: 郝明义屡次示警 台湾出版业可能被中国吃掉 结局就是台湾文化被中国文化吃掉
: 究竟为什么出版业越来越萧条了?
: 是现在的人比以前更肤浅了吗?
: 还是更无法忍受文字 更偏好影像和声音?
: 但广义的出版业其实包括了影像和有声书 以及影视相关版权啊!
: 具体原因出在哪里?
: 大家怎么看?
我看大家都说了很多情形,我没想反驳或什么,只是想再多补充一些点:
1. 阅读是很耗认知资源的事。
扪心自问,下班累个半死,回到家有书有电视有网络手机给你选,你会选哪个?
通常会选书的是少数,我们的大脑认知过载,会自动倾向不用脑的活动来保护大脑,像是影片或漫画,或者干脆直接睡。除非是平常就有阅读习惯,阅读可以当作休息的人。
现代的生活跟工作型态跟以前不一样,这是一点。
2. 书商是一种产业。
我觉得书跟书商应该要分开来看。书是知识的媒介,用来传播、继承与良善记忆思想文化等等的载体;但书商是商人,是贩卖书的人,不管再怎么优化,书商还是商。
不选择书,而选择其他媒介来获得资讯,那就是消费者的选择。此外,核心的读书族群占总人口的比例大概是固定的。所以如果书商想只打知识牌,那客源就是只有那么多(大概5~7%);如果想要吸引非核心族群,那就势必得采取复合式的方法。
只是书商好像很容易忘记自己是商,而且是侷限在卖书的商人。商人可以很有理想,但没钱就一切免谈。
3. 大众对于阅读的认知有偏差。
大概是教育的关系,我们对于书的认知就是要读完、要有用、阅读很困难,我觉得有几点可以点出来讨论:
(1)书不用读完
(2)书依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读法,比如说短篇小说和哲学
(3)读书要有脉络
(4)书可以尽量弄脏
(5)可以完全不同意一本书的内容
(6)翻个两页也算阅读
4. 复杂度以及曝光率的问题
要怎么让平常没在读书的人看书?最直接的方法是,找他们熟悉的人来写书、做多元产品。当然,出书就是投资,本身有风险,没有哪个人可以保证一本书一定会大卖。所以找谁出书都不一定会赚,不过找常曝光于大众面前的人,光环本身会增加非阅读族群想要接触这本书的机率。
书商还是商,书商可以出托克维尔,出柏克莱,出费尔巴哈,或者一堆没人听过的小众艺术,但是需要众多畅销书的销售量把书商真正想出的书撑起来。
5. 价格战是饮鸩止渴。
现在书商很喜欢打价格战,大书店销售量拉不起来会出来讲政府介入,出来怪消费者不读书。不过文化的复杂度是需要小书店传承的,这类书店通常较为理想化,会保留一些大书店难以寻觅到的书。
下面与我前面所讲的矛盾,不过我还是希望,那些没什么人关注的出版社能多吸引一点书店的眼球。
这里的出版两字被我侷限在书上,其实光盘、多媒体也可以算广义的书,一点想法。
作者: irumina   2018-02-15 11:39:00
作者: a963 (21413131思吗XDD谢率是12)   2018-02-15 11:40:00
这次书展 认识群学出版社 真心推荐他们的书!
作者: LiveInNow (活在当下)   2018-02-15 11:40:00
网拍的出现吧 一堆人不去书局只在网拍捡便宜
作者: a963 (21413131思吗XDD谢率是12)   2018-02-15 11:44:00
其实有空可以去书展 听听一些小出版社的讲座(非印在导览上的官方讲座),会听到很多出版社跟独立书店的心酸,还有他们坚持卖原价的理由。你会觉得原价买书一点都不困难,多的那几十块,可以支持一个理念跟一间店,真的很值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