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不喜欢把生态研究纳入生科之列,一来领域差太多,二来经费更是天差地远
可是目前各校就是这么分的,没辄!
台湾是海洋国家,但是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只有海鲜文化,没有海洋文化!!
以下是海蛇研究专家杜铭章老师文章:
重点在:
生物医学一个计划,光是养老鼠的费用就可能高过我们一整年计画的全部费用
(我曾经接过 30 万的案子,不接不行,因为不接就没饭吃了)
稍有危险就撤退,那许多野外的资料就拿不到,
或其实还要花更多的经费才拿得到相同的资料,因为还要再来一趟
(野外环境的瞬息万变,真的不是坐在实验室的人可以理解的)
杜铭章老师全文如下:
============================================================================
嘉智走了
师大生科系友团隔天就来我们休闲农业区旅游三天,我正忙着张罗相关事宜,
崇玮传来讯息说:嘉智可能在兰屿落海出事了!我看了崇玮传来的报导,心里一沉,
真的是他!
为了研究海蛇,他来找过我两次,第一次见面时我劝他不要轻易走上这条路,
第二次他和指导教授及学弟妹远从台中到台东来,他的野外热情显然浇不熄了。
没料到这么快!他已经先走一步!想着一个年轻热情生命的殒落,我的心悸动不已,
曾经我也是那个出生入死的角色。野外生态的研究永远有不可测的危险,
我自己面临死亡多次,幸运地都走了过来,除了更加小心于工作时的安全,
政府的重视一定能减少这类的伤亡。
野外生态研究的补助向来偏低,因为不需要高昂的仪器和耗材,
生物医学一个计划,光是养老鼠的费用就可能高过我们一整年计画的全部费用。
会坚持在野外生态研究的人多半能吃苦耐劳,吃住和基本生活的要求都很低,
也常认命地在穷困的状态下继续前进,凭借的是一股对野外自然的热爱。
长久下来大家都习惯了这个领域不需要太多经费。
如果政府真的爱惜人才,就会发现亏对这群人太久太多了,当他们在金援不足的情况下,
许多人身安全的防护费用都是空的。我退休前的三年,必须一个人单枪匹马在琉球和
菲律宾群岛的许多岛屿上研究海蛇,因为经费不足,我不可能再支付另一个人一齐
跑野外做研究。夜晚来临,我总是在海浪声的陪伴下,走在礁缝岩石间搜寻海蛇,
面对有些险境,我必须自行评估是否该继续往前还是撤退。
差点灭顶的一次也和经费不足有关,那是在宫古岛的海蛇洞,洞口在水下三公尺深,
九公尺远的礁石内,我请已经离职的日本博士后研究员来协助,她找到了真正进入过
那个洞的两位老渔夫,讨价还价后他们愿意以低于行情价的费用带我们进入那个水下
蛇洞,老渔夫说:只要方向正确,一口气就可以潜入那个洞,不用租气瓶,
但如果方向游错了呢?
因为租气瓶也不便宜,我最后决定租一个气瓶,让我的博士后背着,
并要她跟在我们后面,万一方向游错了,我们须回头和她共用氧气。
一切就绪,我跟在老渔夫之后,很顺利地潜入那个满是海蛇的洞穴,
我们兴奋的照相和数着各种海蛇的数量,不久我的博士后从隔壁的洞潜回来,
她说:里面的海蛇更多,我问她:容易吗?她说比进来更容易,
往下和往前然后浮上来就到了。我请她在前面带路,没想到我跟在她后面潜下去,
竟然看不到她。本来很清澈的水,被我们的蛙鞋一搅和,已经快伸手不见五指了,
我没有退回来,想着往身边的岩壁靠过去,抓着岩壁进去就可以了,
果然岩壁很快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但继续在水下往前时,
却看不到水面上有透空可以上来换气的地方,直到我的一口气已经快用完了,
还是看不到可以上去换气的水面,我有点慌了!
幸好,再往前一点终于让我瞄到一个透空的水面,于是冲上去吸到那救命的一口气。
如果我有足够的经费再租另一个气瓶,甚至帮老渔夫也准备一个气瓶,
这个接近致命的情景就不会发生。也许你会反驳,只要稍有危险就撤退。
那许多野外的资料就拿不到,或其实还要花更多的经费才拿得到相同的资料,
因为还要再来一趟。
我不知道嘉智的离去和经费不足有无关联,但我知道许多野外研究人员常在经费不足
的情况下冒险前进,也许嘉智已经求仁得仁,但他的离去如果能够唤醒政府更关注
野外生态研究,人员的牺牲一定会更少,而我们的环境和未来一定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