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林聪贤:组3万青农部队让农民收入大跃进

楼主: L134 (黄金斑马)   2017-10-16 19:50:58
文 /ū^杏珠ꂠú廒v / 赖永祥ꂠꀲ017-10-16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40462
2017年2月8日,林聪贤接任农委会主委,马上面临H5N6禽流感考验。紧接着又陆续发生农
药残留标准调整争议、戴奥辛超标鸡蛋、芬普尼毒鸡蛋事件……。食安风暴一波波,每个
危机处理稍有不慎,都可能摘下他头顶的乌纱帽。
在这200多个日子里,他毫无蜜月期可言,凭借宜兰县长所累积的实务经验,马不停蹄走
访各处、解决问题,堪称关关难过关关过。
空降农委会的他,自认没有包袱、负担,很快以第三者角度审视优劣势。他说,“这里的
文官素质很高,真是一座宝山”。的确,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国民政府来台后,
从经济部农林署、农复会再到农委会,为台湾农业发展扎下稳固根基,可惜近来农业政策
无法回应第一线需求,他要带领农委会成为“接地气”的部会,解决生产与消费端问题。
部会为人诟病之处就是本位主义、效率不彰。林聪贤初至农委会,发现“各局处讲话常常
打架”,深怕踩到别人的地盘,设定的KPI(关键绩效指标)非常严谨,分工愈切愈细,
问题反而无法解决。
半年来,他一共召开37次共识营、工作坊及横向业务会议,透过不断对话,凝聚跨部门共
识。
每次下乡视察,他总是静静聆听主管的回应,发现同仁很怕说错话,态度保守且习惯用专
有名词。他会立即要求第一线面对民众、媒体时,改用庶民语言,让民众听得懂,达到交
流效果。
再来是广听民意,建置中央与地方首长、各地农会或协会、青农、小农的平台,蒐集第一
线的声音,具体回应与解决问题。以禽流感疫情为例,两年前他就接受过震撼教育,当时
宜兰县紧急全面管控后,成为全国唯二没有沦陷的县市。
今年一走马上任,面临禽流感考验,他以过去经验了解按照现行的SOP(标准作业流程)
,解决不了问题,立即向行政院建议提高层级,设置灾害应变中心。“当时如不当机立断
,做出7天禁宰禁运措施,后果不堪设想,”他说。
而为了重塑组织文化、调整结构,他也想办法让各局处动起来。“主管的LINE群组当当响
起的声音,比以前更多了,”一位处长说,主委不时丢功课要大家脑力激荡,例如香蕉过
剩,不能只靠补贴,要改变旧思惟,想出其他办法。
当过地方首长的林聪贤早已习惯面对第一线,他要求各局处不要只出一张嘴,要贴近民众
,跨部门解决问题。七个多月下来,下乡考察次数已无法计算,晒得一脸黑已成为主委的
标志,他笑笑地说,“种田的如果没有晒黑,就不像种田的了。”
他任内最大任务就是推动新农业政策,计画十年内到2026年时,建立三万生力军的青农部
队,提高农民、农户的收入,让农村彻底脱胎换骨。以下是本次专访的摘要:
《远见》问(以下简称问):去年12月农委会推出新农业创新推动方案,跟过去的政策有
何不同?ꀊ
林聪贤答(以下简称答):农委会为提升农业、改变产业与人力结构,遵循蔡英文总统施
政蓝图,以创新、就业、分配及永续原则,擘划新农业创新推动方案。可以用“强本革新
”四个字涵盖。在既有基础上,调整结构,顺利转型为农业部。
我们希望充分运用政府资源来解决农业问题,例如运用各部会的科技资源,协助发展智慧
农业,此时正是时机。我主动找资策会、中研院、各大学的农学院谈合作,将他们的研发
成果运用到农业上。
中研院院长廖俊智跟我说,他盘点全台的产业后发现,产业转型可以达到附加价值最高的
是农业,我就邀请他到农试所参观,看看是否可将一级农产品变成生技的原物料;也想运
用资策会成熟的产品,借此解决农业缺工、温网室建置的问题;水试所、农试所的技术也
可以转移给农民。
问:新农业政策四年计画,最终愿景为何?
答:希望达到三个愿景。一是幸福农民,一定要增加农民、农户的收入。二是生产安全,
提供消费者安全的农产品,吃的安心。三是永续农业,达到友善土地、循环经济的目标。
标章溯源管理 以市场导向整合
问:生产安全很重要,这牵涉到认证,但台湾的标章非常多,如吉园圃又预计于2019年退
场,消费者要如何辨识好的农产品?
答:市面上认证很多种,农委会必须要让消费者易于辨别。我们不是要消灭哪个标章,而
是以市场为导向整合,赢得消费者信赖。认证最重要的就是溯源管理,生产履历如果溯源
管理作不好,也没有用。你贴什么标章,一旦被检验出来,就破功了。
预计2020年底前将标章整合为“有机农产品标章”“TGAP标章”(台湾良好农业规范)两
项,以确保农产品安全。
问:政府推动安全认证标章,非人人可得,有农民采安全耕种,因资金有限放弃申请,如
何克服?
答:农委会已开办有机与友善耕作环境补贴措施,按照有机验证面积给予经费不等的补贴
,今年初农粮署更将有机验证(包括转型期)的费用提高到九成。我们阶段性辅导,为了
食安,这个成本我们愿意花。
光推标章认证还不够,必须要有市场,先从消费端驱动起,今年学校的营养午餐开始采用
安全食材,借此拉动现场农民投入友善耕种。只要市场、价格稳定,农民会更乐意从事安
全农业,对消费者跟生产者都有利。
问:青农是新农业生力军的主要来源,却面临不少困境,以《远见》本刊评选的50位青农
为例,最棘手的就是找不到农地,如何解决?
答:分成国有、公有与私有地两部分处理。我们已盘点国有、公有土地,也拜会过台糖,
希望在循环经济前提下,台糖还有三万公顷土地,能释放部分出来;民间的农地,老农还
有“三七五”减租的阴影,正在努力宣导,争取农地转租不课税,提高出租意愿。针对青
农部分,今年6月内政部已通过“国有耕地放租实施办法”修正草案,增列“农委会专案
辅导之青农”为第二顺位放租对象。
改善季节性缺工 派工率达九成
问:不仅找不到农地,现场缺工也一直存在,原本确定要引进农业外劳,政策又喊卡,尤
其是高山茶园几乎仅能靠逃逸外劳帮忙,怎么办?
答:农业缺工是全球性问题。台湾面临的是季节性缺工,有些地方的产业聚落可以互相换
工,有些产业确实找不到人。今年农委会为改善季节性缺工,推动2.0措施,共成立11团
农业专业技术团及15团农业耕新团,透过农会作为人力调度单位,派工至各农场,派工率
平均达90%。
较为棘手的是茶产业与畜牧业。平地茶园尽量鼓励机械化,高山茶园无法靠机器,都要靠
人工采收。目前针对桃竹苗“浪漫台三线”部分,有请茶改场给予技术辅导,以复兴当地
的茶产业。
正在思考如果农村子弟刚好在附近上班,是否可以补贴方式,跟在地企业于农忙时期季节
性调工,但这些仅是构想;也会鼓励畜牧业建立一贯化自动作业,减轻人力需求,同仁都
在努力想解决办法。
假设所有方法都用尽了,仍无法解决缺工问题,农委会还是必须向行政院提出某些农业项
目需要外劳或替代役的建议。
问:对青农来说,资金也是问题之一,例如一分地的温网室就要100多万,怎么协助青农

答:农委会协助青年从农创业贷款,目前年利率为1.29%,额度500万,还可因专案提高
额度;如有农机需求、搭建温(网)室设施,也有相关补助。
问:从农靠天吃饭,还常面临“菜土菜金”的困境,今年高丽菜、香蕉都滞销,以近一年
香蕉产地价为例,每公斤最低仅10元,如何克服滞销问题?
答:计画生产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但民主社会几乎不可行。我要求农粮署一定要想出其他
办法,不能只沿用过去收购、补贴的方法。
以今年高丽菜滞销为例,由于高丽菜是农民在春耕前最好种的蔬菜,常产量过剩,后来农
粮署想出来高丽菜、青花菜同属十字花科,高丽菜不易加工,青花菜可以加工冷冻。我们
去协调农民改种青花菜,由农改场协助裁切、也找好后端收购工厂,可冷藏3至5个月以因
应夏天需求,减少滞销。也在想办法看是否有更好的冷藏技术,延长保存期限。
香蕉的解决问题还在想。今年已开发各种通路,例如呼吁产业界共同购买香蕉,以及提供
世大运选手所需,成为最受欢迎水果,每天需求量达2500公斤。行政院也成立生产剩食专
案努力解决问题。
问:农委会帮忙找各种出口,但源头问题仍必须解决,否则农民继续抢种,菜土菜金依然
无解?
答:希望灵活运用补贴来解决抢种问题。例如补助运作良好单位引进机具设备,已有红萝
卜、地瓜的生产合作社透过契作生产加工,有自己的通路,这些量不会进入批发市场,是
最好的生产模式。
问:日本透过大数据,可精确掌握耕地面积、预估产量,避免盛产滞销等问题,台湾是否
也能透过大数据,有效管理产量?
答:这就是智慧农业的一部分。我们已经可以精准掌握全国的生产面积、各个产地适合种
什么?各种平台也有揭露这些数据,但平台对使用者是否友善,是否符合消费者、生产端
不同需求?正在整合改进中,预计明年中可以全新上线。
例如种苗公司卖了多少香蕉苗,预估三个月后会生产过剩,想要种香蕉的人看到数据,就
要谨慎评估。又如农委会提供的渔业气象已做到相对完整,预测明年有几个台风,签约的
气象公司会预测分析影响哪些县市与作物?例如气温是否太高,适不适合养文蛤?尽量帮
农民争取时间,做好预防措施。
研发稻米加工 提高粮食自给率
问:新农业主要精神之一是扭转过去消极补贴的旧思惟,但想扭转补贴很困难,将来要如
何执行?
答:不是所有补贴都不要,拿掉所有奶嘴是不行的,对农业也不公平。在农委会总预算不
变的情况下,我来做结构调整,哪些必须继续补贴?不要让资源变死钱,要变成活钱。活
钱要回归到农民身上,增加农民收入,这就是新农业谈的“就业”。
例如每年收购稻米要花100多亿,摆了三年只能当成饲料米卖掉,资产只剩50亿。我丢功
课让他们跨部门去想有没有办法将资产变多,并重新制订各部门的KPI,假设资产变成70
亿,KPI就更好。
台湾稻米品质不错,因成本与产量关系无法外销,但可以朝加工发展。例如三星葱油饼热
卖,但面粉都进口,我请相关单位研究,磨成米谷粉,减少进口替代。将原本卖6块钱的
东西,加工变成10、20元。目前已和旺旺合作以台湾在地米与黑豆制成养生米果,也跟乖
乖合作,将米变成乖乖的原料。
我又想到每年端午节时,常听到糯米涨价的新闻,进入农委会后,才知道台湾糯米自产率
只有9%,农民习惯追求产量、好种的,不太愿意种糯米,或许可以透过补贴,鼓励农民
改种糯米等旱作,不仅可减少用水,也可解决单一作物过剩问题,提高粮食自给率到40%

问:新农业政策最终就是要引进更多新血,你对青年返乡的期待是什么?
答:希望透过新农业政策建立新典范,吸引更多青年加入。我想改变农业的刻板印象,未
来青农可以很时尚、具备在地风格、拥有更好的生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