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linch (缩)
2017-07-06 17:35:53契兄弟 (同性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文介绍的是中国古代一种男性间性行为。关于人际关系的结拜情谊,请见“结谊”。
契兄弟原意是结拜兄弟,后来演变成一种类似于当代男同性恋的关系,两者书面上的名称
虽然相同,但福州话口语中读音有异,以识别是普通的结拜还是同性恋关系。
有些在其中一方或双方皆已娶妻的情况下仍然会维持关系,甚至超过三十岁还很恩爱。双
方父母亦互把对方的儿子当作女婿般看待,并且会在对方儿子娶妻时负担部份费用。由于
结为契兄弟的男性仍然可以娶妻并传宗接代,并不会影响家族本位的宗法制度。
http://www.hkshp.org/mhcomment/2013-11-29fb.htm
本地有些另类建制派,如明光社之流,以为同性恋破坏传统中国道德价值,这是无知的
看法。事实上,中国传统对同性恋,甚至对同性婚姻也有较西方传统宽松的看法。
例如,在几百年前的明朝,两个男子是可以拜堂成亲的,那时候人们称这种关系为“契兄
弟”。男子之间的“婚嫁”与男女之间的婚嫁一样,提亲、聘礼和酒席等,也就是所谓的
“三媒六聘”,一样都不能少。
【男风盛行的明代】
明代以及后来的清代都是男风较为盛行的时期。明代的文人胡应麟曾写道:“左携安陵右
龙阳,美人翠袖娇红妆。” 将男色与女色提到了同等的位置。 (这里的“安陵”和“龙
阳”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男宠,后世便以他们的名字指代男同性恋。)在这一种类似于末
世狂欢一般的颓废情绪的影响下,上自王公贵族,下到市井平民,各阶层中都存在狂热追
求男色的人。
而在全国范围内,这种现象在京城、江浙和闽南地区较为突出。在京城,这种关系主要存
在于官员与优伶(也就是戏子)之间,江浙一带则是商贾与小倌(男性娼妓),而闽南地
区则呈现了完全不同的姿态,即“契兄弟”、“契父子”。
【契兄弟的关系】
那么,契兄弟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呢?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闽地的人喜欢男色,并且不计较身份的贵贱和长相的美丑,只要双方情投意合,便会结
为契兄弟。年长的一方,人们称之为“契兄”,另一方自然就是“契弟”了。契兄到契弟
家时,契弟的父母都把契兄当成“女婿”一般,爱护有加。而契弟日后的生活开销和娶妻
生子所需要的费用,契兄都会给予赞助。也就是说,即便两人结为契兄弟,两男子各自的
婚姻嫁娶并不受影响。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她们扮演的只
是繁殖后代的角色,所以,女性的出现并不会影响契兄弟、契父子之间的感情。
【契兄弟的婚礼状况】
契兄弟的婚礼,是否也如同男女之间的婚嫁一样,有诸多流程、各种讲究呢?答案是肯定
的。
明末清初的大才子李渔在《无声戏》的《男孟母教合三迁》中就为我们介绍了一下当时闽
南地区契兄弟的婚礼状况:男子之间的“婚嫁”与男女之间的婚嫁一样,提亲、聘礼和酒
席等,也就是所谓的“三媒六聘”,一样都不能少,无论是男女婚姻还是男男婚姻,全都
讲究“明媒正娶”。而且,如果契弟是头婚,而非二婚,那么契兄一方送的聘礼就要重一
些!
结论 : 民法保障契兄弟(插肛)关系 似乎是同婚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