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adiomir (Radiomir)》之铭言:
: pei 应该唸 ㄆㄟ ˊ ˇ ˋ 吧?
: 北投 Bei Tou
: 竹北 Chu Bei
: 北港 Bei Gang
: 为何只有台北取 Taipei 台呸?
: 应该要取 Taibei 才对吧?
: 有没有这方面的八卦?
: btw,
: 台北有机会正名吗?
: 像韩国首都原本叫汉城, 后来改成首尔.
前面很多人回答过了
不过拼音的送气不送气差别 在台湾还是普遍很多人不知道
以为ㄅ=B ㄉ=D 这篇用表列方式简单易懂
双唇音 软颚音 齿龈音 塞擦音
送气无声 /ph/ㄆ /kh/ㄎ /th/ㄊ /tsh/ㄘ /t(c弯)h/ㄑ /t(s╰)h/ㄔ
不送气无声 /p/ ㄅ /k/ ㄍ /t/ ㄉ /ts/ ㄗ /t(c弯)/ ㄐ /t(s╰)/ ㄓ
有声 /b/ 无 /g/ 无 /d/ 无 /dz/ 无 /d(z弯)/ 无 /d(z╰) 无
鼻音 /m/ ㄇ /η/兀 /n/ ㄋ
北京话没有浊音 所以第三排全都是"无"
因此很多人普遍以为第三排的音=第二排的
其实/b/是很浊的,介于ㄅ跟ㄇ之间, /g/,/d/...也一样 闽南语中就有这些音
而北京话(台湾叫国语,对岸叫普通话)中有的前两排
其威妥玛拼音和汉语拼音写成这样:
注音-威-汉
ㄆ p' p ㄎ k' k ㄊ t' t ㄘ ts' c ㄑ ch' q ㄔ ch' ch
ㄅ p b ㄍ k g ㄉ t d ㄗ ts z ㄐ ch j ㄓ ch zh
另外还有一个/(c弯)/的ㄒ音 威妥玛写成hs 汉语拼音写成x
所以以前全台湾都还用威妥玛拼音的时候
台北就是T'aipei 新竹就是Hsinchu 台东就是T'aitung 台中就是T'aichung
高雄就是Kaohsiung 嘉义就是Chiayi
以上是大地名 其他小地名,路牌英文路名,你我护照上的英文名 也都是这样用
不过气音符号常常被省略
但后来KMT开始亲共 认为使用汉语拼音才能跟国际(中国)接轨
于是从台北市政府开始 小地名,路名跟捷运站名 开始使用汉语拼音
但当时执政的DPP政府当然反对汉语拼音 于是中央以小地名,路名和台铁站名为首
使用通用拼音(一个融合威妥玛跟汉拼的四不像东西)
但是后来换马政府执政又全部改成汉语拼音
于是板桥站从 Banciao 改成 Banqiao
竹北站从 Jhubei 改成 Zhubei
记得刚改那时 车站招牌跟月台上站牌 "q"跟"Z" 等等的地方 还看得到贴上去的痕迹XD
然后全国的路名跟校名现在也都变成 忠孝Zhongxiao 中正Zhongzheng...这种鬼样子
现在只剩下上面几个大地名和你我护照上的英文名字 还是采用威妥玛系统
因为是使用悠久的名称 在国外英文中皆以约定成俗 再改徒增混淆
幸好我们的国名"台湾" 无论用哪种拼音系统 都一样是"TAIWAN"
但我个人是非常希望以台湾为首 全世界华人都恢复使用威妥玛和翟理斯先生发明的拼音
否则长期习惯将 不送气清音 跟 浊音 混淆不分的情形下
对于学习外语(如日语,西班牙语...等)时是很大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