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chwinger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2015-08-01 03:22:27http://pnn.pts.org.tw/main/2012/10/08/%E7%80%A7%E5%B7%9D%E5%B9%B8%E8%BE%B0%E8
%88%87%E4%BA%AC%E5%A4%A7%E4%BA%8B%E4%BB%B6%EF%BC%9A%E6%8D%8D%E8%A1%9B%E7%99%B
E%E5%88%86%E4%B9%8B%E7%99%BE%E5%AD%B8%E8%A1%93%E8%87%AA%E7%94%B1%E7%9A%84%E3%
80%8C/
泷川幸辰与京大事件:捍卫百分之百学术自由的“京大精神”
2012/10/08
文 / 张智程
前言
2012年夏天,中研院学者黄国昌教授本于学术良心挺身反对媒体垄断,接连遭到立法委员
及特定媒体追杀清算,学生世代在感受媒体垄断之于个人思想及学术自由如此强大而真实
的侵害威力下,发起了自八零年代以来最大的反媒体垄断学生运动,运动的核心内含,在
于反对特定财团透过经营媒体垄断公共言论市场而侵害新闻及言论自由,然这股发自校园
的青年反对力量集结,再度让我们认知大学之于公民社会的重要性,值此之际,让我们回
首历史,看看上个世纪在日本大学校园发生的故事…
要为完全独立的学问自由而直挺地站立,更为完全独立的学问自由而直挺地倾倒
泷川幸辰
今天在京大法学部图书馆翻完了“泷川幸辰”传。泷川幸辰何许人也,或许对台湾而言非
常陌生。这并不意外!作为最后一代国编本教材反日意识形态教育的授受者,对于日本的
印象,大概除了高中开始,民主化的作用终于反映于本土化的历史教育、修改过的新教材
对于日本相较稍为中立的殖民地统治评价外,毋宁关于日本的二战侵略的描述,仍是完全
导向军国主义的帝国与军阀刻画,好像在二十世纪初的那一个年代,全日本国民都在国家
狂潮下完全化身为国家的战争机器而投入帝国的侵略行动,不曾存在任何不同声音般走向
战争与毁灭,导致最终死不投降被丢了两颗原子弹,也只是刚好罪有应得的应报……
嗯,在台湾,很少有人知道在日本走向右翼军阀支配的帝国主义暴走前夕,曾经发生过多
少故事,曾有多少公共知识份子,宁知不可为而仍然坚持良心挺身对抗势不可挡的战争风
暴,而牺牲自己的前途甚至性命。这些人的故事,或许也有必要被公正的记住……
“京大事件”:捍卫百分之百学术自由!
其中一个故事就发生在战前的京都大学法学部,故事的主人翁泷川幸辰,是每一本日本宪
法教科书中的基本人权学术自由一章中必定出现的名字,正因为他就是战前大名鼎鼎的“
京大事件(又称泷川事件)”的主角。京大事件发生于西元1933年的京都帝国大学校园内
,当时的国内局势,是日本国内右翼军阀的侵略气燄已经高张至顶点,二年前关东军成功
夺取中国满州,国内政坛更早已为气燄嚣张的及右翼军阀与财团掌控,他们在此数年间合
作积极清算整肃国内的社会主义分子乃至自由主义者,包括学术界也无法幸免于难,同时
期许多日本的知名法学者、包括日本宪法之父美浓部达吉博士、劳动法之父末弘严太郎博
士等人,都陆续被冠以思想倾左之名而遭到著作查禁或撤职等的清算。
1933年时任京大法学部刑法学教授的泷川幸辰,是当时日本刑法学界留学德国归国的壮年
新秀,因为在东京中央大学发表一场名为《托尔斯泰的刑法思想》的演讲中,介绍托尔斯
泰批判“国家以刑法处罚犯罪人,却不对统治自身作为产生犯罪的原因负任何责任”的批
判性人道主义思想,并主张“犯罪的发生乃是根源于国家组织之恶,但国家却施加刑罚于
犯罪人身上,无宁是非常矛盾的。”“对于犯罪的发生,最应受到制裁的无宁是国家!”
的国家刑法批判评价。
泷川在演讲中的发言随即遭到在场的右翼检察官向法务省及文部省检举,文部省在日本政
坛右翼人士的焦油点火之下对泷川的演讲及其过去著作展开言论审查。在国会右翼议员及
媒体右翼名嘴的追杀攻击下,不但传唤京大法学部长宫本英雄教授赴国会接受羞辱式的质
询,文部省并接着宣布查禁泷川幸辰的刑法教科书著作‘刑法读本’及‘刑法讲义’二书
,随后更在发表泷川左倾思想的调查报告书中,指出泷川在其各式刑法著作里,包括批判
社会经济的结构变革并未带来犯罪的减少,因而对现存的刑罚多所否定,而主张社会经济
模式根本的变革;以及批判重罪处罚杀害直系血亲尊亲属罪,乃是日本封建主义意识型态
思想的残骸等见解,处处显露其根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已经违反的大学法第一条陶冶人
格、涵养国家思想的规范目的趣旨。基于上述等等理由,文部省主张泷川已经不适合再继
续担任京大法学部教授。
京大法学部教授会在接到文部省的决定后,立即作成了对文部省的抗议决议书,并在决议
中通过“若文部省强制将泷川教授解职,则京大法学部全体教员将全数辞任”的决定,京
大校园中亦开始展开了声援泷川教授以及法学部的学生运动。然而,时任文部省大臣的鸠
山一郎却在受媒体访问时表态:“即便京大法学部教员真的全体辞职,即便政府可能遭到
大规模学潮的抵制,要泷川去职的决定是绝对不会改变的!”
一个月后文部省终于向京都大学提出将泷川幸辰解职的行政命令,京大法学部为了抵抗文
部省针对泷川教授的解职命令,法学部全体教授断然决定依教授会决议全数提出辞呈请辞
,命令到达京大的当日午后,法学部长宫本英雄教授带着三十九位教职员的辞呈进入校长
室,交换了泷川幸辰的撤职命令书,随即全体教职员在宫本教受的带领下,鱼贯进入京大
法学部法经第一大讲堂中发表辞职声明。
半圆形的大讲堂内早已涌入挤满了一千六百名的学生、可以说除了法学部几乎全数学生都
到齐了之外,其他学部的学生也多半到场了,一千六百名学生以如雷的掌声与欢呼迎接依
序步上讲坛的法学部教职员,讲坛上三十多位法学部全体教职员一字排开,含泪而坚定的
站立,由法学部长宫本英雄教授代表全体教职员,向台下一千六百名学生发表辞职声明并
向学生诀别。
宫本部长开口铿锵而沉着地一字一句的朗读声明文,全体师生屏息聆听:
诸君,大学的使命在于对真理的探究,而教授的研究自由则是探究真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大学教授的研究自由当然包含了讲学的自由与思想的自由,我们的国家若仅承认教授得
以拥有自由的思想,却不允许大学教授本于自由的思想而自由的讲学,又尚能大言不惭的
主张保障了学术自由,无宁是对于学术自由的本义根本没有丝毫的了解。
大学陶冶养成学生人格的方法,在于教授以身教言教示范对于真理探究的热忱,并贯彻忠
实于实践真理的信念,泷川教授忠实的对学生讲授其学术思想,无宁是在忠实的实践大学
法所谓陶冶学生人格趣旨的教授职责,政府却以大学法条文的规定,作为剥夺泷川教授大
学教员地位的理由,根本是完全无视大学教授的职责、而粗暴的阻碍大学遂行其使命的举
动。
今天,要我等法学教育者克尽职责的最根本要件—完全的学术自由,既然已经遭到国家否
定,则国家赋予我等诚实地克尽职责使命的可能性就已经不存在了。我等在此不得不坚决
地表达辞意,实在是万不得已,因为我等的辞职,势必将对于与我等间具有最深刻利害关
系的学生诸君们造成莫大的影响,因此当我们的心中作出此决定时,实在无限的痛苦……
。但是,诸君阿!我等坚信这样的决定,才是对于我们所共同热爱的、这座具有光辉传统
与自由学风的京都大学而言最适当的决定,请诸君务必要了解我等之心意…
宫本部长的声音回荡在万籁俱寂的教室中,也回荡在一千六百名学生的心中,台下不时传
来此起彼落的啜泣声。宫本部长朗读完毕后,全体教职员一一向全体学生鞠躬诀别后离去
。
泷川幸辰随后在透过媒体发表的声明中写着:
对于支持我的同僚作出的决定,我要表示无限的歉意与感谢,然而,国家的举动并不是针
对我个人而来的,且今后大家更要有为大学自由展开全面斗争的心理准备。
从而泷川更直接对学生呼吁:
诸君阿,要有为完全独立的学问自由而直挺地站立,更为完全独立的学问自由而直挺地倾
倒的觉悟!
法学部教员总辞职以及泷川的声明,立即引发了京大法学部的学生组织发起罢课运动,当
天下午法学部学生便在法学部临时学生大会上作成决议,全体学生提出“退学”申请,追
随全数辞职的教授们退学明志,此一举动造就了世界大学运动史上,唯一一次大学教授全
体请辞、学生全员退学的“法学部闭锁状态”事件。
全体退学后,大部分的学生并未就此返乡,反而是积极地留在校内组织学生运动,由法学
部全体师生发起的捍卫学术自由学潮,也在法学部全体师生的“玉碎”壮举后,烧向了整
个京大校园,且不久后更引发捍卫学术自由的学生运动在东京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等
全国各大学中风起云涌,在京大学法部与文部省居中斡旋的京大校长小西重直教授,站在
同情法学部的立场数度与中央政府斡旋失败后,也随后宣布辞去了京大校长一职。
一个月后,在第一学府的东京帝大里,数百名学生涌进自由派公法学者美浓部达吉博士的
宪法讲座教室,于课堂中向美浓部博士表示即刻中断授课召开学生大会的要求,美浓部博
士当场一口应允,并表示自己将留在现场旁听的意愿。
学生们随即将东大讲堂反锁,并在场外一波波的镇暴警察攻坚行动中展开学生自治会议,
学生大会最终作成两项决议声明,“要求政府即刻撤销对泷川教授的撤职处分并即刻复职
”、“坚决捍卫学术自由”,两项声明并随即由在场的学生写在白布条上后由讲堂的二楼
窗户降下飘扬于风中。
同时场内的学生代表朗读完声明后,在全体学生举起双手齐声三度高呼“学生大会万岁”
、“美浓部先生万岁”的声音中结束会议并自行解除出入口的封锁,学生们井然有序地鱼
贯走出讲堂并齐声高喊和平,一个接一个在毫无抵抗下遭到镇暴警察强行逮捕扭送,瘦小
的美浓部博士则在学生以筑起人墙团团包围的保护下步出讲堂,结束了相隔一个月后在东
大校园上演的“京大事件”。
京大事件结束后,一部分教授在政治外力的威胁利诱下动摇了意志而复职,但多数教授则
被正式解聘无法再回到京大任教。法学院里带头退学的学生遭到正式的退学处分;而在京
大事件后仍然持续在学校进行学生运动的左翼学生们,更在大战爆发后,毫无遗漏地几近
全数遭到秘密警察逮捕并长期监禁刑求,几乎没有学生能有幸活着盼到战争结束。他们多
半被刑求致死于狱中,即便幸存者,也因过度遭虐成精神异常而横死于精神疗养院……
京大事件所引发的学生运动以及人权反战运动,牺牲了无数明治维新以来,第一代受现代
教育而觉醒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前途或性命。最终这个进步世代的牺牲,却仍然无法阻挡日
本卷入战争而带来的国家全面性自我毁灭,回首历史,往往令人不胜唏嘘。
战后学潮与“第二次京大事件”
二次大战后,泷川幸辰因为持续反战的坚持,而被京大恢复教授职位,更于随后出任法学
部长以及京大校长。然而真实的世界并不存在童话或神话里的英雄史诗,泷川幸辰在担任
法学部长与京大校长期间,作风转趋保守。战后风起云涌的学运风潮在京大校园内震荡,
学运后辈们对于这位塑造京大精神的前辈,以最毫不留情的批判与反对运动作为对泷川“
敬意”保答的方式:
1951年,昭和天皇在战后首次访问京大,数千名京大学生挤满京大吉田校区本部,试图阻
止天皇访问京大这种极具战前右翼军国皇道传统的“天皇陛下巡狩自己的帝国大学”式的
象征性访问。当天昭和皇车队到达后,三千名学生为了阻挡天皇进入校园,一拥而上而与
警卫、警察与天皇特勤人员爆发大规模肢体冲突,使昭和天皇几经波折后方能进入京大的
演讲会场。
当时即将任京大校长的泷川幸辰,准备以“献演”的方式发表刑法学演说作为天皇来访的
献礼,但建筑物外的三千名京大学生从头到尾齐声高唱反战歌曲“守护和平”,即便整个
京大吉田本部已经被数千名机动警察队团团包围,但校园内学生毫无畏惧地持续歌唱,慷
慨激昂、响彻云霄的歌声终究盖过了讲堂内一切的话语,包括场内即便已将麦克风开到最
大声的泷川献演。
最终昭和天皇的京大访问,就在被场外学生不曾间断的“守护和平”歌声掩盖下告终,狼
狈的从镇暴警察“抢通”的后门“逃离”了这曾经是属于他的“京都帝大”。
发生天皇访问事件以后,京大学生与泷川间的对立日益深化,升任京大校长的泷川一再表
明对学生自治及学运极不友善的立场,在一次次的学运中埋下的冲突种子,终于爆发了
1955年的“第二次京大事件(又称第二次泷川事件)”:
1955年夏天的京大学园祭前夕,学生会活动部策划在“前夜祭”中举办一场“面具派对”
遭到校方拒绝,学生会十一名代表针对遭到拒绝一事找泷川校长谈判,双方却不欢而散。
第二天,泷川更加码宣布禁止大学祭中包括园游会等一切户外活动,此举惹恼了多数的京
大学生。学生在校园内到处张贴针对泷川校长禁止大学祭户外活动的“公开质问状”,并
要求与泷川进行第二次谈判。
谈判当日,行政大楼前聚集了三百多名学生展开集会并簇拥学生谈判代表进入校长室,而
行政大楼外则是被警卫与职员以人墙团团围住封死一切出入口。
第二次谈判结果毫无意外的不欢而散,聚集在行政大楼外的学生则越来越多并包围了整座
行政大楼,学生开始高呼“校长不答应学生要求就别想踏出行政大楼”的口号。数小时后
,泷川在数十名警卫与职员的保护下想要突破学生包围离去,数十名学生立刻一拥而上,
双方展开激烈的扭打,泷川只得被迫作罢返回校长室。
行政大楼外包围校长的人潮越聚越多,且入夜后更没有散去的迹象,待到晚间九点,学务
长田中周友出面以扩音器向学生喊话发出最后通牒,二十分钟内若不自行解散则将立即请
求警察进入校园强制解散集会。但声明一出,立即触怒了在场的学生,大批学生冲破了行
政大楼外警卫的封锁人墙,并涌入校长室门前欲破坏大门进入,校方因此立即通报机动警
察队进入校园展开逮捕,两名学生会领袖事后并遭到检察官起诉。
泷川事后主张于冲突中遭到学生打断三根肋骨,并在对二名学生的公开审判中出面作证指
控,整个事件乃至裁判的过程吸引了媒体大规模的报导与舆论的议论,因而被媒体定名为
“第二次京大事件”。泷川于二年后校长任期届满后退休,五年后第二次京大事件判决定
谳,两名被告学生一人无罪、另一人则处三千元罚金,泷川则于同年年底病逝,结束了他
戏剧性的一生。
回荡在历史风中的“京大精神”!
‘泷川幸辰传’的作者、京大法学部教授伊藤孝夫博士在全书结论中写道,最初构想要撰
写泷川的一生,但在末笔时,觉得与其作为一个人物的传记,不如说是以泷川幸辰的一生
作为主轴,而刻画出整个日本近代大学发展的历史缩影:塑造京大精神乃至于日本近代大
学精神者,并非泷川幸辰一人,而是前仆后继不同世代的大学学者、学生等坚持良心与信
念的公共知识份子,挺身捍卫大学作为孕育社会思想的摇篮,以及追求全人类的尊严与幸
福的所在的参与和牺牲。
坐在法学部图书馆打完这篇文章后,我起身穿过长廊走回到当年泷川事件上演舞台的法学
部本馆,走进了至今仍保留与当年有着一模一样装潢陈设的法经第一大讲堂,站在讲坛上
面对空荡宁静的半圆形学生席,闭上眼睛,想像著仿佛时光倒流,1933年那天全数回到眼
前:
台下一千六百名学生或著悲愤与泪水的年轻脸庞、台上三十九名含泪却坚定列席的法学教
育家,那一天在此地所上演的“京大事件”──由全体京大法学部师生于法学部法经第一
讲堂所共同完成的壮举,毋宁是日本大学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法学教育:揭示于后代法律人
者“法律人只为自己的良心而服务、法律人只为人性的尊严而奉献”的理念与坚持。
而相隔七十年后,此刻有幸站在这里,我想,我已彻底了解何谓“大学的精神”。
──谨以此篇献给黄国昌教授,以及这个夏天里一同战斗的伙伴们。
2012年10月8日,于京大法学部
※ 本文作者张智程,京都大学法学部法学研究科研究生。
※ 本文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共电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