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angoTW (不在线上)
2015-06-02 21:37:25大概清朝以前华人社会,一个人会有姓、氏、名、字、号等识别的资讯。
姓:传承宗族血缘的识别象征,今日仍使用。
氏:表示贵族或仕官阶层等较有地位之家族,如现代的远东徐家、大家很讨厌的蒋家等。
名:一个宗族里对成员的识别意义,古时又分乳名与大名,今日仍使用。
字:由于名是给家族内识别的称呼,对外则取字作为社会识别用。
号:与字雷同,但常用于各领域的交流上,如诗号、画号等。如现代的批踢踢帐号。
例如影响东亚两千多年的孔子,事实上并不姓孔。而是子姓里面的孔氏,名丘,字仲尼。
又如我在《赤壁》中饰演的诸葛孔明,姓诸葛,为琅邪诸葛氏,名亮,字孔明,号卧龙。
可以知道古代其实有至少有四样资讯来识别一个人。
然而时间拉回到现代,我们却只承一个姓,取一个名。
这在人口密度比古代多达数十百倍的现代造成了一堆同名同姓的现象。
像是欣怡、怡婷、怡君、惠君、志豪、家豪、家良、建良等等撞名的一大堆,
在学校或是公司里也经常闹出不少笑话。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恢复古代盛行已久的完整识别制度呢?
有没有为什么不推行姓氏名字号的八卦?
这样五楼跟 姓刘 名宇 字站长小妹 号XXXXGAY 的人告白就不会喊错对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