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zebraseven (Die walkuere)》之铭言:
: 德苏互不侵犯条约
: 又叫Hitler Stalin 条约
: 1939年签之后,德国就进去波兰,二战开始。
: 表面上这个条约应该是使德国没有后顾之忧
: 让德国想在欧洲打哪就打哪
: 结果1941年自己毁约,欧洲都还没统一就又去找新对手,而且还签过约的干架
: 这步棋在签约当时就想到了吗?
: 还是德国以为条约先撕先下手就先赢 ?
: 有二战王要解惑吗?
简单来说, 史大林比希特勒在战略布局上棋高一著.
用火凤燎原的说法就是多算了两步.
当年的世界形势是这样的, 从布尔战争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老牌列强即英国
和法国, 在世界上占据了大量的殖民地. 维多利亚时代的胜利者英国, 在非洲
成功达成了“从开普敦到开罗”一整列的霸权. 成为地球上唯一一个可以纵贯
非洲的霸权, 并将世界上最后一片可成为殖民地的地方也抢走了. 而英国与俄
罗斯在中亚的大博奕, 也是以英国支持日本打赢日俄战争, 牵制了俄罗斯的霸
权告终.
大英帝国绝对是十九世纪的胜利者, 而大英帝国的挑战者, 就是新兴列强. 所
谓新兴列强, 就是指现代化和帝国化比较迟完成的国家, 例如美国, 日本, 德
国, 意大利, 至于俄罗斯则是因为革命重生为苏联而重新来过.
其中美国得天独厚, 自身的地理优秀, 及后以门罗主义迫走了欧洲列强, 独占
了南北美洲. 所以是受害最少的国家. 但是在欧亚大陆的其他列强, 就被迫困
兽斗了, 他们刚成长完成, 磨拳擦掌时, 却发觉已没有任何殖民地可供他们去
扩张.
这意味着, 这些国家的原料和市场, 都要假手于老牌列强的殖民地, 例如巨大
的市场印度, 出产橡胶石油的东南亚. 如果大英帝国要贸易禁运这些国家, 他
们就会受很大打击.
情况很像现在美国, 美国如果一心要针对某国家, 截断某些重要原料和市场,
那些国家家, 经济会急速萎缩. 英国就这样掌握了重要原料和市场的航运. 也
很像现在台湾的老人掌握了所有资产, 通路, 你要做生意创业往往要被他先剥
一票, 甚至他不给你活路走.
所以这些新兴列强, 都处心积屡的想要把英国这个老家伙削弱.
史大林和希特勒都是有这个理念的人, 不过一下击碎大英帝国是不切实际的,
希特勒的构想是欧陆帝国, 你看他的“我的奋斗”就很老实的说出来, 他希望
建立出一个陆权的大欧洲帝国, 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而不受英国的海权控制,
跟英国平起平坐. 因为他也清楚理解, 在海权上跟英国对抗根本不可能. 但在
陆地上欧陆帝国是有可能压倒所有敌人的.
英国长期以来的欧洲政策, 就是平衡政策, 英国也意识到出现一个欧陆霸权对
于不列颠和平是一个威胁. 台湾人可以想像一下, 英国就是不想变成台湾, 会
受到一个全欧洲统合的国家随时威胁解放英伦三岛, 因此英国的做法, 就是令
欧洲长期保持制衡状态.
自拿破仑战争以来, 英国的国策, 就是不管对那一方是否有好感, 一旦欧洲出
现一个强国的话, 而他们开始向外侵略时, 英国就会支援他的敌人. 使他们最
终受不了而撤军, 维持目前的版图, 妨碍欧洲统一在一大帝国内. 可以说, 欧
洲的小国都是英国的桩脚, 也是警戒, 他们平时很弱, 但是一旦受到侵略就会
得到英国的支援.
(对照组: 伊拉克对科威特战争, 美军全力打爆伊拉克)
而史大林和希特勒的做法, 就是合作拔走英国的桩脚, 而偏偏那时候英国又出
了个张伯伦. 那位张伯伦兄怎看都是理想的政治家, 谈吐温文, 温文儒雅, 知
书识礼, 外表也非常英俊. 可惜面对着史大林和希特勒, 他就是最糟糕的政治
家, 因为他的方针, 就是不要惹毛德国.
这样, 德国和苏联就开始对他们的邻居动手了, 然后在德国和苏联瓜分了波兰
, 苏联进攻“俄罗斯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芬兰 (在 1914 年台湾还在日本时
, 芬兰还在俄罗斯) , 罗马尼亚被苏联吃掉了部份领土, 苏联也压迫波罗的海
三国, 驻军上去, 德国也在确定苏联不在捅他屁股后, 向尼德兰和法国进行攻
击.
就因为张伯伦心软, 大家都察觉到天下走向大乱, 这时候英国议会终于对张伯
伦发火了, 整个议会叫这个儒雅的绅士滚, 张伯伦终于放弃了, 换上了一个好
战粗鲁的肥仔, 那家伙叫邱吉尔. 邱吉尔因为一直主战和扩张武装而被人觉得
脑袋有病, (张伯伦上台就是佐证当年的英国人还是心存侥幸)可是希特勒和史
大林的行为, 令到大家醒觉到这个疯狂的肥仔可能才是先知.
邱吉尔上任的时候, 法国要投降, 德国则开始用火箭和飞机轰英国, 情况非常
的恶劣 (不要忘了一件事: 英国离欧陆比台湾离大陆要近) , 打两天英国就死
了八百人, 其实英国的情况已很坏, 美国人则一心想孤立自己, 英国的事关我
屁事? 所以其实美国是不想支援的, 但罗斯福理解到大局, 便不顾美国普遍的
反对, 向英国立即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包括船舰, 武器, 物资, 而英国也不顾
面子向美国开放所有军事基地供美军使用. 邱吉尔直接说, 英国没钱了, 你要
不要帮, 罗斯福答: 要.
(美国可说是从这一点开始继承了前大英帝国的霸权的, 日后美国的强大, 是
因为站对队, 继承了大英帝国的遗产)
走到这点, 德国在欧洲的进击就去到了瓶颈, 有美国的背书, 纳粹没有信心或
能力去解决英国.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 因为得罪了英国, 英国自然地运用他们的海权优势, 封
锁纳粹取得海外物资的渠道. 就是当初那个得罪海权国家就会导致经济停摆的
问题, 既然无法再从海路取得了, 那怎样办? 纳粹就只好向苏联取得这些物资
了, 也就是能源与原料.
也就是说, 纳粹本来的计划就是不想被英国用海权控制经济命脉, 打到一半才
猛然察觉: 现在自己不是倒转被苏联控制经济命脉吗? 苏联成为了纳粹主要的
原料取得对象, 经济因为苏联才能够运作.
史大林摆明不是张伯伦这种乖宝宝, 如果苏联出卖德国, 向英美交好, 或者突
然截断资源供应那怎样办? 这不是不会发生的, 就看看最近乌克兰, 俄罗斯经
常威胁截断天然气供应来作政治压迫一样.
反正只要苏联一搞经济压迫, 德国就会玩完, 因为他会失去了所有战争资源的
来源.
这时候希特勒就醒觉到, 自己已经落入经济上任由苏联控制的陷阱了. 史大林
跟希特勒贸易时早就设好了这个局, 你得罪英国的结果就是你的经济不依靠我
就完蛋了. 所以史大林是棋高一著, 暗算了希特勒. 而面对这种情况, 希特勒
的补救方法就是: 兵贵神速, 尽可能在苏联还未准备好前, 挥军将苏联的资源
抢过来.
不然只要再打下去, 要不就是苏联突然出卖了德国, 要不就是苏联已经准备好
军队, 你想打都不可能, 时间变得对苏联有利. 而希特勒梦想中的欧陆帝国则
根本不会实现. 没有了不列颠海权的配合, 这个欧陆帝国的经济根本就无法正
常运作下去.
(结果还是“鲁梁灭国记”的豪华版, 有兴趣上网查查这关键字)
希特勒就决定在德军气势最强的时候, 向苏联动手. 单纯看当时时机, 这个决
定是对的, 但这个对的决定, 是建立在之前走错了几步棋, 中了苏联招之上,
覆水难收下的补救. 史大林在战略上比希特勒高一著, 但是希特勒动手还是比
史大林快, 被打时史大林也未成功动员, 所以初期德军也是重创了苏联.
欧洲没统一就去干架, 是因为欧洲根本统一不了(打不倒的英格兰), 统一了也
解决不了资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