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德国的现状,要从理解它的过去开始
任何一个国家被学习甚至复制,
必须具备对这个国家历史观的了解
才能知道该如何解读与如何学习
台湾不具备自有价值的历史观,
也就不可能产生具有激励自己意义的世界观点
去主体性观点,这是国民党殖民50年的计画
德国,要讨论他现在如何重秩序,还是去秩序化
如何讲求务实又如何开始巧变,如何骄傲又如何自卑
工艺服务经济,还是经济造就工业
这些都必须回到德国历史观点去解构
德国民族性与国家政策演变大概分成四个时期
17世纪的30年战争,德国被欧陆撕裂成300多个邦国
这是失去民族主体性的德国,连民族主体性都消失了
谈什么民族性,这个时期的德国人并不追求秩序
也不务实更不工艺,经济根本是跟江惠演唱会门票一样一场闹剧
邦国间合纵联横以求自保,日耳曼根本是欧陆的笑话
之后200年得日耳曼人在这个环境下历经了自卑屈辱
与民族主体性崩解的危机
整整200年日耳曼人只在追求一个答案
到底有没有德意志民族这件事情,失根的兰花
于是这时期的德国很哲学,很浪漫主义,很古典乐派,因为这些人文的领域
都在带领日耳曼人寻找德意志到底是什么的哲学性答案
要做什么得先知道自己是什么不是吗?
德意志在哪?还是根本不存在德意志
19世纪初,拿破仑铁骑踏进普鲁士,把胜利女神扛回法国
甚至宣布既不神圣又不罗马哪来皇帝的神圣罗马帝国解散
饱受羞辱的德国终于惊醒了,认识到国家苦难必须结束
德国进入普鲁士领导的第二时期,铁血时代
因为第一个时代的哲学性论证,德国人相信德意志民族的必然性
法国大革命的震撼也让德国人羡慕单一民族的统一国家
但一个统一的德国不可能透过哲学文学音乐与经济去达成
只能透过铁血政策,普鲁士带领的军营化德国开始
秩序,纪律的德国就是这时候的产物
大家现在所说的德国人基础性格几乎在这时期养成
终究造就了1871年第一次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统一后的德国到威廉皇帝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造就的德国是统一后50年引爆欧陆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透过俾斯麦外交休兵,统一后的德国在工业全力投入
国家经济主义带领德国驾驭欧洲
从教育,技职体系,工业,工艺水平到经济发展
德国在一战时已经可以和欧陆一哥英国平起平坐了
当时德国的工业专利发明甚至远超过英国
可惜威廉皇帝大头症发作,在欧陆上演第一次的1个打10个
一战德国的落败主要是国内军事政变,但法国还真以为自己打赢
弄了个让德国万劫不复的一战合约出来
德国至此一直到二战进入了另外一个矛盾时期
充满对一战合约的愤怒与等待报复的心态
但也因合约导致经济危机
让德国失去了过去50年工业上的风采
这也成了造就了希特勒的温床,纳粹德国也是欧陆滋养出来的
德国进入了以发动战争洗刷一战耻辱的时期
整个德国为军事服务,德国仿佛回到了普鲁士时期
差别在于普鲁士为统一的德国而准备,纳粹不存在这样的合理目标
德国人失去了笑容,也失去了国家总体目标
二战后德国几乎一片废墟,整个国家被撕裂被占领
城市被炸翻,德国工业几乎全毁,德国男人大量死亡
女人必须担负起城市重建的责任,甚至面临非传统德国血统的问题
对于整个国家处境宛如30年战争时期的德意志来说
所谓传统工艺,秩序,教育,国家经济政策都几乎全毁
德国的民族自尊心消失殆尽,后有劳工短缺,货币危机,慕尼黑奥运事件
一直到德国再次统一,这时期的德国人几乎从0开始重建
包括工艺教育价值与民族认同,你说他们该怎么办?
权宜之变不得不然,尤其在东西德统一后更明显
以柏林这城市为例,现在的柏林是欧洲年轻人最喜欢的城市
因为它够解放,够自由与对未来的可塑性向一张白纸
你可以说柏林人不那么具备传统德国人该有的特质
但是请问一座被红军炸烂的城市,又被四国大切八块管理的柏林
在统一后,面对城市发展的困境,多元权变难道不是唯一的路吗?
与其说德国多强获德国人如何,不如去看看这个民族在过去千年如何反复被压迫
反复失败又反复崛起,我不认为德国人多顽固或呆板或僵化
相反的他们反而一直在面对国家与民族危机时,权变并生存下来
并摸索属于自己的价值,欧陆老大的德国,不是结果,只是过程之一
这个民族因为肯面对苦难并以哲学性思考为出发点,务实为手段,所以它没倒下
台湾呢?僵化,守旧,盲从,重功利轻思想,想学德国?先学会人家有思想这件事吧
看看现在柯文哲在台北进行的价值工程,人家柯文哲已经在进行一场价值与思想
重视方法与国家更大效益的战争
这个国家保守势力如媒体与多数人民还活在用观感与感受来评断的阶段
人家柯文哲上火星,你还在读嫦娥奔月的故事
这个国家的思想与价值在哪?学德国要先学会人家怎么用哲学思考面对国家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