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柯粉 至今还相信着柯P的柯粉 我甚至怀疑自己爱上他了
我算半个文化人 不是艺术家作家也还没写过深入的文化评论
在政府文化机关工作过 相信文化政策深深影响文化发展
也知道很多时候是制度出现问题 让结果不尽完美
如今遴选出现这样的问题 让某些市政顾问不愿意背书
我认为冯光远说得最准确 最重要的是程序正义问题
再来才是候选人文化价值理念的问题
我主要想说三方面:文化理念、制度方面的程序正义、资讯不透明再现方面
先谈文化理念 因为比较好谈也没什么好谈(当然还是有许多简化)
许多文化人觉得受骗的原因在于
柯P新政#17与施政白皮书1.3文化自治提到ㄧ开始就说
”梦想家一个晚上就烧掉了两亿,
但是一般艺术家连下一顿饭在哪里都不知道
公开透明,打破垄断,将决策及资源运用还给文化人“
又说:
” 大家都说现在的社会是M型社会,其实文化圈何尝不是?有政治关系的个人
或公司,整碗端走;没关系的人,连菜渣都吃不到。过去十几年来,“马友
友”、“郝朋友”几乎垄断台北市政府所有的文化资源,一个建国百年活动
花了33亿、花博132亿、梦想家一个晚上烧掉两亿,政府标案、经费补助通
通无虞;另一边,独立的艺术家及艺术团体,连下一顿饭在哪都有问题。
改变台北,从文化开始。如果我当上台北市长,首先要彻底改善就这种不公
不义的文化发展体制,推动文化权力与资源分配的小革命。“
某些文化人选择离去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有其他像姚瑞中是因为制度问题)
文化补助不是像某些网友说的被文化人掌握
而是柯P白皮书说的是M型的 对了解文化权力运作的人 这很难说是革命
目前还没正式公布的倪准局长 以往代表政府标案有关系有权力分配资源的ㄧ端
如他在被挖出来旧新闻补助案说的那些话 担任重要评委决定资金等等
而这些经费是谁标走呢? 张四十三的角头音乐就是之一 乡民可自行google相关预算标案
这样的结果很难让人觉得是要彻底改变文化发展体制
而这样会有什么后果? 解释起来得花很久
就音乐方面 可以参考简妙如
”谁来对政府比中指?从梦想家到流行音乐补助政策的省思“一文
http://commagazine2011.blogspot.co.uk/2012/03/blog-post.html
上述补助计画不仅为音乐圈吹起一阵标案风,在外界与音乐圈内部也都引来
相当多的批评。包括知名制作人陈子鸿就曾表示:“为什么唱片业做到要补
助?”,《破报》记者刘美妤也直指新闻局沦为“洒钱讨好”的炒短线政
策,即使宣称是要扩展台湾的华语音乐影响力,但其实看不到具体的“整体
规划和效益评估”。除此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批评则是:补助资源的“寡占
化”。获得乐团补助的“老面孔”实在太多,近年来屡获各项补助及得标的
音乐公司,也不出那几家老面孔。闪灵乐团主唱Freddy、音乐学者何东洪都
曾先后大力批评,乐团出版补助沦为“乐团彩”,纳税人的钱沦为被少数厂
商“围标”的寡占现象。
也难以补助到真正的独立音乐 其实跟梦想家很像 只是金额不同
被爆出的梦想家只是一个金额太离谱 这样的制度还复制许多小型的
这部分其实没什么好说 如冯贤贤 胡永芬说文化价值理念不同
感觉受骗不想帮这种结果背书 退出顾问持续监督便是
比较多人不满的反而是制度和程序正义问题
例如姚瑞中说
"满怀热情受邀参与文化局长遴选委员
原本期待台北的艺文工作者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与舞台
而不是成为政策宣传与文创包装的化妆师
但柯团队今早内部由外行人集体票选的结果
显示根本不尊重遴选委员的专业判断
由仅获得9票低空越过门槛 排第三的候选人出线
深感遗憾
因有负艺术界的托付
在此正式宣布退出市府顾问以明志向"
姚瑞中不满的是 这是柯P团队许多外行人选的
公民以为是专业人投的 没想到是藏镜人投的 能否公开最后这些外行遴选委员是谁?
还有在投票过程中 不只鸿鸿觉得不清楚 柯一正说:
http://newtalk.tw/news/2014/12/18/54924.html
另外一位遴选委员、导演柯一正接受新头壳记者电访时则说,当天面谈完的
投票出来后,因为副召集人说有3位都通过,因此所有委员当下没有其他意
见,当下其他人也没有想到是否有人没达到2/3的门槛。柯一正说,如果真
的有人没有达到2/3的门槛,那么就应该将该位候选人刷下来。
这个制度并没有经过委员充分讨论而决定 柯一正说整个过程:
http://newtalk.tw/news/2014/12/17/54883.html
同是遴选委员、导演柯一正下午接受新头壳记者电访时表示,整个遴选过程
包括第一次针对资料、推荐名单进行投票,第二次则和通过初选的人见面,
再一次进行投票,“就这样而已”。
引号为原报导所加
为什么李明璁会说9票是门槛?规则为什么又是当天突然一票改三票?
究竟是遴选委员自发改的?还是柯P工作人员要求的也众说纷纭
而柯P工作人员彭先生自己在吴牧青先生的脸书回应说:
“Saul Peng 遴选委员的第一轮,坦白说,我不觉得有太大问题。
选出三位让市长第二轮挑,是为了尊重市长选择跟决策的机制。基于这理
由,一人三票(不能重复灌一个人)票等值、设2/3门槛(投票前就有说门
槛是9票,你门槛设高也是让市长选择的机会变少),此外不排序但能给意
见,某种程度也是尊重市长。有人说用这样机制选金X奖会被干翻,但遴选
委员第一阶段的功能是挑出人选给市长选,本就不能一概而论。
这次遴选流程我觉得在有限的资源跟人力下是严谨的。即使我对整个结果感
到遗憾,也尊重各位的想法,但把砲口对准遴选委员黑箱是个错误的方向。
”
这是原来的推文 后来彭先生编辑推文 目前版本是12月16日23:57分编辑版
的确把砲口对准遴选委员黑箱是错误的
而是让人怀疑投票方式更改究竟是委员自发更改
我比较相信委员是当天被临时告知 所以当下没意识到问题不能及时反应
各位都开过会 会议如果有临时动议 很少人能马上反应过来
票票等值 不排序 不要给柯P知道叫做尊重市长?
如果是委员们共同认知是9票 为什么委员如鸿鸿和柯一正都说法都是副召集人
还是工作人员引导或要求设定办法?
柯P这么重视数字的人 为什么要把最后排序隐瞒他?
难道柯P知道排序 就会影响他智商157的判断思考能力?
又如果不排序是共识?怎么其他委员误以为柯P知道票数和排序?
柯P如果知道排序还这样 遴选委员当然可以求去不背书 因为价值观不合
但柯P如果不知道排序 怪他也太奇怪 不如看看到底是哪些最后遴选委员决定?
而事后发言人李明璁更以公开和专业有冲突为由 很好奇这有什么论点支持会有冲突
其他公开的如劳动局长会比较不专业吗?
真正公开的就只有遴选办法(后来被修改)
和背书的遴选委员(不包括最后真正的隐藏投票团队)而已
候选人、候选人政见、投票方式投票结果都没有在事前公开
委员们觉得最专业 和第二专业的都没上
而超越专业的柯P团队最终投票决定结果
以下问卦,杨其文说:
http://newtalk.tw/news/2014/12/18/54924.html
杨其文说,柯办对于这次遴选非常慎重,因此在最终决选面谈前,还曾经传
短信问他,为什么初选名单没有倪,想请教杨对倪有无特别意见。他认为,
这表示柯办在筛选时一定多方面考量,不然不会来问他。
柯办都会比对初选和最终面谈名单了 还会关心委员怎么投
这些资讯不是给柯P吗? 难道比对不用知道决选票数?
好奇有多少委员收到“为什么初选名单没有倪”的短信?
有没有其他短信是用来比对其他候选人的票 例如“为什么初选名单没有李”的八卦?
究竟排序为什么不能让精明的柯P知道? 都能精算预估80万以上
这种排序不要让柯P知道是柯P的决定吗?
柯P的GGYY说 也是透过简余晏转述再现 不知道简余晏怎么转述?
柯P到底得到了什么样的资讯而做出这样的反应?
对于柯P团队的成员越来越好奇 继皮皮小姐 彭先生 还有隐藏版遴选委员
关于再现的问题
今天早上透过网络看到记者会现场
发起人吴先生用喊口号的方式 徒增对立又让公开透明的诉求凸显不出
许多连署人关心的最主要就是公开透明而已 而且许多人都支持柯P
个人也非常不喜欢用黑箱这词 因为这定义实在太模糊 政府很多政策其实人民也不知
不过黑箱这用法在太阳花很常用 服贸公布内容大家也是说黑箱 很多人就拿来对比
很多柯粉最关心的 只是为什么不能公开透明而已
但如果柯P全然知情 也知道票数 单纯就是喜欢倪先生
那也没什么好说 只好当错信柯P选前的文化政见了
我爱柯P 爱情是盲目的 这场恋爱或许以失恋告终
柯P把自己比喻成狮子
只是担心他会不会进到马戏团里了
如果柯办愿意把会议记录和内容透明公开
相信会减少很多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