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公视《独立特派员》要停播了!

楼主: Muhchyng (Chaos)   2014-11-27 09:08:10
【周二专栏】胡慕情:当“台南铁路东移”风波遇上“独立特派员”停播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7/article/2111
日前,公视新闻部宣布,开播七年的“独立特派员”专题节目,将在今年底停播。
消息传出后,引发舆论抗议。多数意见,将停播指向“高层介入操控/打压”。
观众的反应,其来有自。毕竟先有“有话好说”的时段缩减,后有“NGO观点”的
停播,董事姜雪影还曾一度思考修改制播准则管理员工在社群网络上发言。在未
顾及公共电视新闻制播公约明订“董事会、总经理、经理等主管,不得以任何有
违新闻专业精神的理由干预新闻专业和自律空间”的情况下,董事会以“十点是
公视重要时段,独立特派员有14个人,一年花两千万,但收视率低于0.1”,以及
“在网络发达、资讯爆炸的时代,所谓多元、弱势的朋友,他们不仅在传统电视,
也可以在其他媒介发表他们的看法,也有许多发声的管道,公视不一定要成为他
们的管道”,此种自曝管理阶层对社会现况无知的意见作为停播理由,被责难诘问,
并不为过。
诚然,多元、弱势的族群,得利于传播媒介的进步,不需依靠传统媒介也能发声。
然而,说出意见,却不等同“被听见”,精确地说,在台湾目前的政治环境下,
尽管发声,也难以企及透过沟通并达到改变的目标。
普遍来说,社会多数对于弱势抗争仍抱持相对保守的态度(见:爱与碍),在意见
悖反于主流的情况下,即使有传播管道,国家针对争议议题,其实仍倾向打压采访
权(见:再谈“1014协议” )而使弱势意见无法与政府进行理性论辩。这一鸿沟,
就算凭借被国家认定为“媒体机构”的从业者,都不见得能达成。(见:永远的战争)
近十年的线上采访经验,我所理解的是,因商业媒体或多或少有政治色彩(如自由、
联合与中时),使基层记者在许多争议议题的处理上,不可避免受到某程度的压制。
这个处境,相信出身《天下杂志》的董事姜雪影应不陌生:2008年,《天下杂志》
书写“农村再生条例”系列专题时,即遭受农委会以撤广告的方式施压,所幸《天
下杂志》挺住仍然刊出,但已突显商业媒体可能受到的压力。
此外,受访的政府官员,也会因商业媒体的势力,在商业媒体断章取义时,无法顺利
申诉并纠正。长期以来,公共电视虽难免因政党轮替而受外界质疑染上政治色彩,凭
心而论,因着新闻部早期建立的反抗传统,此一战线并未沦陷。那正是公共电视迥异
于其他媒体之处,也是公共电视必须坚守的所在。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董事会或管理阶层,完全不能对开播的节目进行停播或改变的
裁量。至少单就“独立特派员”这一节目而言,是否需要以原先的形态持续制作,从
一个曾短暂身处公共电视身份的媒体从业者与阅听众的双重身分来看,确实有着检讨
空间。
比如选题。“独立特派员”原先设定,是以政治、历史、劳工、司法、人权、社福等
范畴的重大社会议题进行调查,但近来“独立特派员”的选题愈来愈偏离原先目标,
调查报导几乎付之阙如。转而呈现的是“经验分享”,如国外的移民教育;部分专题
的剖析取材,也相对浅薄保守。
举“独立特派员”曾制作大专院校招不到学生的系列专题为例,其提出的解决方式,
是教育部应更开放甚至吸引陆生来台作为解方。又如一所南部大专院校,把学生当军
队管理,很受家长信任,“独立特派员”的切入点认为,这所大专院校正是因为如此,
所以招生爆满、治学优良。
观点并无高低优劣,只是这样的剖析与商业媒体并无二异,甚至附和了国家的观点。
又如洪仲丘案,“独立特派员”并没有处理这个题目,却播出国防部的特别报导(
见:打造新国防军─新兵日记〈公共电视独立特派员286集〉),宣扬国军的科学管
理效率与进步。
当然,一个节目是否要完全呼应所有的时事问题,涉及人力资源等客观条件,但独
立特派员并非因这些客观限制而无法呼应,反而是内部成员对于选题的偏好所致。
制作人同意记者的选题,反映了“独立特派员”并不认为呼应时事报导是它的必要
责任,这显然违背“独立特派员”在停播争议后,自称其节目具备“社会改革、公
部门监督政策”的核心关怀。
而日前“独立特派员”播出的“台南停看听”专题,更不仅未达节目初衷,甚至深
深伤害了公共媒体所需服务的对象。
因应五都选举,独立特派员制作了系列专题,其中对老人福利议题着力甚深,多次
获得新闻奖肯定的记者,在台南这个选区,制作了“台南停看听”,讨论台南铁路
地下化必须东移的争议专题。然专题播出后,这位前辈在形式平衡与内容上的呈现,
都引发长期关注土地征收案件的阅听众质疑。
根据长期协助拒绝台南铁路东移自救会的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荣指出,此专题至少
有以下不合理之处:
(一)双方各访问了多少人?而且是访问谁?
受访问的政府官员:谢立德(交通部铁工局工务组组长)、夏恒仁(段长)、林志
麟(铁工局官员)、吴欣修(台南市都发局局长),共有四位。
受访问的住户:王钦昭先生、及另一位王先生,只有二位,而且他们并非自救会代表,
并不完全熟悉自救会的主张,而后者(王先生)则是我从未见过面的人士,也就是说,
在我协助自救会多年以来,从未见过这位王先生,而他的主张其实也与自救会的主张
不同,那为什么会访问他呢?而协助自救会的王伟民工程师的部分,记者并没有直接
采访,而是撷取二年前工程技术论坛的一小片段录影,而且画质很差,并不清晰,时
间也很短。
(二)时间的分配及画面的呈现:绝大部分都是由这些官员在叙述工程及征收的必要
性,都只是单方面的陈述意见,并没有给自救会代表相同陈述的机会,而且记者都是
顺着官方说法来质疑居民说法。另外,给予官员的画面都是非常的正面,而且都还制
作图片说明,但是给予居民的,有许多都是抗争冲突的画面,这呈现极大的反差,非
常的不公平。
(三)陈述内容不实,甚且是欺骗。我就先指出六个部分:
1)有关古蹟部分。自救会所提方案并没有要在古蹟下方施工的计画,也绝对不会危害
古蹟,但是铁工局官员竟然做欺骗的陈述。
2)两年前在工程技术论坛中,当王伟民工程师提出设计方案后,其实是铁工局人员招
架不住,无法回答,但是在节目中,铁工局人员竟然说出“他们没有办法回答我”这
种完全不符合事实的话,真是让我非常的吃惊!
3)谢立德组长都是说,“在98年定案后...”、“从来没有改变核定的方案”等,以
此表示没有东移。但是他为何不说,在98年定案前其实已经有完整的兴办事业计画,
而且都已经是完成了环评!如果把98年之前的计画拿出来,难道现有的规划案没有东
移吗?另外,谢组长所说的现有方案其实根本也不是98年核定版本,不然轨距之间的
距离怎么会有改变?谢组长明显说谎!
4)吴欣修局长说,把照顾住宅的房子卖掉,“可以赚取很大价差,而且还是绰绰有余”
,请问他是如何计算的?
5)谢立德组长说全案都很清楚,希望居民能充分了解再来表示支持或是反对。这隐含
的意思是居民并不了解本案,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自救会及大部分居民其实都是很
清楚的,反而是官员不愿意倾听民意。
6)自救会根本不主张潜遁开挖法,而是主张明挖覆蓋法,这部分是与政府的施工方法
相同,但是记者却是将其误导至前者,这也是非常的不道德。
由于曾在公视服务,且长期关注台南铁路东移案件,徐世荣老师向我询问应如何解决
争议。在接获徐老师讯息后,第一时间先去看“独立特派员”制作的报导,发现确实
存在徐老师所提的形式平衡或资讯错误的问题。
简单说,台南铁路地下化的争议根源,来自于铁工局变更了工程施作方案,导致必须
征收铁路东侧四百多户居民的房舍。既然争议点在于征收,探讨争议时,就不能脱离
土地征收条例的宗旨核心。也就是,要动用征收权,必须完全符合“合理性”、“必
要性”、“公益性”、“最后手段”以及“完全补偿”等五大原则。
从2008年以来,台湾社会爆发许多征收争议,多数争点皆围绕在“公益性”、“必要
性”与“是否为最后手段”三点。在目前土地仍为私有财产的前提下,诸多地政学者
(包括行政院延聘代为草拟土地征收条例修正草案的学者)都同意,轻易动用征收权
,已抵触宪法保障私有财产的底线。
然若观看“台南停看听”这专题,不难发现,记者显然采定了相信台南市政府与铁工
局的立场,进而驳斥居民抗争无理。记者说明,这样的做法,是因为“看过各媒体呈
现的南铁报导后,发现自救会朋友的处境与诉求已非常充裕,既然如此,何不找负责
相关业务的铁工局与台南市都发局,就自救会的疑问与诉求,听听他们的说法以及态
度,也许对双方的理解与沟通以及事件样貌的厘清会有所帮助?被指责的总是需要多
些时间说清楚。”
此一说法,显然误解了公共媒体应扮演的角色,也忽略人民与政府在媒体进用权,乃
至于宣传管道的资源差异。退一步来说,这样的呈现,若已确实分辨资讯的正确度,
也不至于让人难以接受。问题就在于,以我曾采访的内容来看,至少在台南市政府自
己举办的工程技术论坛中,台南市政府自己邀聘的与会专家,并未否定自救会提出的
工程方案“完全不可行”,甚且,就以“台南停看听”专题内的访问内容而言,目前
铁工局的方案,也可能不符合“最后手段”的原则。
在此专题中的9分59秒至10分19秒,旁白与访问铁工局的内容是:“民众希望挖深不要
搬家,但捷运与铁路不同,因为铁路它的坡度,有固定的一个坡度,它不能超过这个
坡度,如果说你把它降得愈深,你要爬上来的斜坡就会愈长,这个计划的长度就会愈
长,你这样子就会增加整个计划的经费。”
这一段访问显示的是,铁工局并非真正“穷尽工程技术”,而使铁路东移的施作方案
成为最后手段。很显然,记者对土地征收的争议核心不够清楚,导致了专题充满默认
立场的铺陈与提问,致使记者呈现“眼看其他几个都会,因为地下化起飞,房地产涨
价,台南只能继续等下去,直到大家更满意的方案出炉,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这种让
人难以置信的结论。
当时,我向徐老师建议循公视新闻部的申诉管道进行厘清。但在公视新闻部依循正式
管道回应之前,“独立特派员”制作人已先电洽徐老师,并允诺“将针对台南铁路东
移土地征收案再制作一集,让双方都能够公平且诚实的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与理念,
而不要再有任何的错误讯息。”
然而,无论作为一个记者,或是一般观众,我都不能接受制作人如此处理。第一,铁
路东移的题目,公视并非没有处理过,相关素材或论述都可轻易找到。若记者够用功,
“台南停看听”的内容不可能若此偏差,而据徐老师转述,制作人声称“此专题花
了两个月的方式制作。”但反对台南铁路东移的自救会居民却表示:从未接到独立特
派员记者的约访。
未约访自救会成员的问题在于:台湾各地被征收户,除承受着政府的行政紧逼外,更
因房地产炒作利益,受到赞成开发者的精神压迫。当记者从未约访自救会居民,却在
专题里出现非自救会的居民作为意见陈述代表,并将其与政府单位的错误资讯扣连,
已间接导致居民遭受二次压迫。同时,这也意味着真实论辩的不可能,以及社会价值
推进的无望。
在“台南停看听”这一专题中呈现的错误资讯到新闻记者需坚守的意理缺陷,反映出
管理阶层的失当。无论过去在平面或电视的经验来说,新闻完成后,一定会与编辑或
制作人讨论,此一程序,并非要做价值监督或介入,而是透过他者的观看对写作逻辑
或议题争议做出提问,使新闻至少呈现完整资讯供阅听众分辨。
然在“台南停看听”中,记者连自救会提出的工程版本都没有讲清楚,就能导引出自
救会诉求无理的结论,很显然,制作人与记者连最基本的新闻资讯提供都没有做好。
而这失职,并非“再做一集”就可弥补。因为错误资讯会被挂在网络上流通。实际上,
此专题的传播效应已发挥,在独立特派员的脸书上,自救会居民便被赞成征收者以单
元内容攻击,这正是为何自救会与徐世荣会提请公视新闻部先行将此专题下架。而就
管理层面来说,制作人更不应单就“抗议”行为提议再做一集,否则,当赞成征收者
也提出抗议,独立特派员是否就要因为抗议而不断制作新的节目?
在徐世荣提出抗议后,独立特派员的脸书专页上,旋即出现以下发言:“这篇因为强
势社运团体看了不舒服,施压要求下架,可能会看不到了。公共政策居然只有明星教
授与强势社运团体能出声诠释,还能伸手干预新闻自主,而且能干预成功,真是民主
台湾的奇蹟。”
此发言露出后引发抨击。阅听众反应:“其实好多次都觉得独立特派员的切入点很怪,
所以后来就不看了。”尽管如此,阅听众并未因此而不重视“独立特派员”的停播争
议,显示阅听众希望以纳税人税金支撑的公共电视,可以有错就改,并持续维持一能
深入调查与报导的平台。
但不论就“台南停看听”的内容争议,乃至于停播风波,截至目前为止,公共电视并
未对此有一完整的说法与应对方式,反倒在受访时表示“不方便回应”。此一做法,
不免让外界质疑,公视的管理阶层,针对节目的开设、监督与关闭,其实缺乏恰当的
评估标的与准则。
节目开关其实是常态,重点在于,管理阶层必须清楚:公视法明定,公视存在目的是
为弥补商业台不足、是为提高文化教育水准、促进民主社会,增进公共福祉、为公众
服务。由近年爆发的各式社会重大争议来看,公视确实缺乏一深入追踪与持续报导的
空间。因此,公视应出面说清楚开关节目的机制,同时,也应就独立特派员节目掀起
的风波,思考如何整备新闻专题节目,提供现阶段台湾社会真正需要的新闻内涵。
作者: david75610   2014-11-27 09:11:00
改名统一特派员不就好了
作者: Wleviathan (大隻佬II)   2014-11-27 09:14:00
kmt执政,哪天播莒光园地我都不意外
作者: yesman2210 (夜市man)   2014-11-27 09:18:00
这种节目都被停掉 根本让台湾水准严重倒退
作者: onetwo01   2014-11-27 09:20:00
所以这个自救会的立场就是不能站在政府的立场说话就是了?他们上节目时对市府的评论就真的客观吗?
作者: unprove (nothing)   2014-11-27 09:21:00
下一个是有话好说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