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政你身为科技部长, 有问过创投公会为什么台湾创业极度萎缩吗?
人家都跳出讲多久了, 你还在年轻人妈宝等等不知所谓的话题, 根本连胜文一个.
看专业的怎么说吧.
http://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3/04/15/interview-with-tvca/
为什么在台湾创业拿不到创投的钱?苏拾忠:台湾让早期投资者都变笨蛋
为什么在台湾创业,都拿不到创投的钱?《TechOrange》专访创投公会秘书长苏拾忠,从
制度面与政策历史看台湾创投业的兴衰变化,也看台湾近几年无法运用创业能量刺激产业
升级的根本原因。《2012 台湾创业投资年鉴》出版,几个关键数字反应出台湾整体投资
环境正在落入严重的恶性循环。国外资金不再投资台湾,国内创投资金不再投资早期,尤
其不愿意投入种子期创业团队。
《TechOrange》总编辑张育宁(后简称张):创业投资年鉴的数字,显示台湾引入国际资
金投资新创缺乏吸引力,而国内创投也不愿意给予新创团队机会。为什么?
创投公会秘书长苏拾忠(后简称苏):台湾的创投业生锈了,现在台湾 85% 的创投是
7 岁以上的公司,50% 是 10 岁以上的公司。全世界创投公司的平均生命周期大约在
7 到 10 年左右,准备退场的投资基金,没有时间等待新创事业瓜熟蒂落,是不可能考
虑早期投资标的的。台湾的创投产业严重老龄化。
张:所以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台湾创投产业都没有新血加入。为什么?
苏:台湾现在的制度,让早期投资者很难不是 Fool(笨蛋)。如果创投评估每一个案子
,结论都是投资风险高过期望报酬率,投资人不会想要把资金放在创投。
创投在做的是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在一个事业早创期、风险仍较高时投入,以追
求未来相对较高的报酬率。创投在美国非常发达,没有天使投资的传统和创投产业的兴盛
,硅谷不会成为全球高科技业创新中心。
台湾创投业是李国鼎先生参考硅谷作法在 1980 年代引入,目的是促进资金投往高科技产
业,创投也的确促成台湾高科技硬件制造业的崛起。但是今天,创投在台湾几乎走不下去
。同样一个团队,在美国,创投评估的平均期望回报率是 3 倍,到了台湾,一样的评估
方式,结果却是有认赔风险。
这是制度不当造成。投资人可以选择其他管道赚钱,真正受到影响的是新创业者。缺乏良
善的新创环境,台湾谈什么产业升级?
张:我们的确看到创投对不少早期团队展现高度兴趣,但却总是在评估后抽手。你看到的
真实状况是什么?是什么制度造成这样的落差?
苏:准备上柜的爱情公寓,还有很多现在看表现不错的老牌网络公司,都至少跟超过 20
家创投业者接触,但没有一家在早期拿到创投资金。我问过这些创投,如果再评估一次,
结果会不会不同?每一个的答案都是:“不会。因为在台湾投资早期,至少要 70% 以上
的成功率才能维持基本的报酬率,但任何早期团队,都不会有 70% 的成功机率。”
不是台湾的早期团队比较差,而是股票面额 10 元的规定,让他们必须“不正常地”优秀
。
规定股票面额 10 元,等于规定所有投资人,不管是早期投入或晚期投入,每股持股成本
至少 10 元,在台湾上市平均可回收股价约 30 元,也就是说,上市后创投可以有 3 倍
回收。但是别忘了,这是早期投资,还要计算公司成功上市的机率。全球新创企业的平均
成功率约 30%,投资早期的平均期望报酬率应该是 3 倍再乘以 0.3,等于 1,也就是不
赚不赔。再加上机会成本,这个买卖等于大赔。
所以,台湾创投宁可等一家公司比较稳定了,成功机率大于 70%(编按:期望投资报酬
率约 2 倍)才愿意投资,否则,他们必然会要求非常高的持股比例,以降低风险或是为
其他目的掌握经营权。可是你想想,一家公司如果有七成机会成功,还需要创投吗?
美国没有股票面额定价限制,公司初创时会把每股价格订在一股 0.000001 美元的超低价
,让创办人和初始股东以较低成本取得较高股数,这样一来,愈早期投资,股票成本愈低
,持股比例愈高。美国天使投资人在种子期投资的平均一股成本约在 0.1 美元,创投投
资早期的成本则约 1 美元,新上市股票价格平均一股 10 到 30 美元,所以天使投资人
的报酬率约 100 倍,创投约 10 倍。再计入新创事业成功机率 30%,在美国投资早期的
平均总期望报酬率就是至少 3 至 30 倍。
创投圈有时候会开玩笑说,在美国投资是睁一支眼闭一只眼,只要看得顺眼、团队可信任
就投。在台湾,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投资不只要睁大两只眼睛,还要拿放大镜,评估再评
估。所以我才说,在台湾创业拿不到创投的钱,是制度问题,不是市场或人才问题。
张:面额 10 元的制度在台湾已经行之多年,但创投老化和不投早期的状况却是在过去几
年才发生的。应该还有其他制度面的影响?
苏:李国鼎先生的产业政策是有一整个配套措施的,除了引入创投产业之外,台湾还有一
个工研院。由政府投入资源招募人才,先在工研院育成研发技术,等产品成熟到可以在一
年内量产上市,再 Spin off(分拆)为独立的“新创”公司。因为成功机会几乎都高于
70%,创投投资意愿自然高。这几年工研院出来的团队减少,这类型的投资标的也锐减
。
不过,我认为影响最深的,是创投投资抵减制度的取消。
2000 年以前,促进产业升级条例中,有一项创投股东投资抵减的规定。只要创投投资在
策略性高科技事业,而且一定要投早期团队,创投股东就可以直接以投资额的 20% 抵减
个人所得税。
这个政策带来巨大的资金集中效应。1995 年到 2000 年左右,是台湾创投最敢投早期的
时期,有一年所有创投投资总额,甚至高达 40%是投在早期,其中有很多就是投资在工
研院出来的团队。以总额来看,投资抵减政策至少集中超过 2 千多亿的创投资金在半导
体相关科技制造业,带动约 2 兆的社会资金挹注,这么高的资源集中,半导体产业要不
兴旺也难。
2000 年时,因为租税公平化与自由化原则,取消股东投资抵减优惠措施,在面额 10 元
的制度限制之下,投资人投资早期的意愿完全消失。那年开始,新募创投基金开始骤减,
投入早期的资金也跟着下滑。创投产业极速萎缩,后来的产业政策,不管是六大新兴产业
,或是这两年受到高度关注的网络产业,一样都拿不到创投的钱。原因很简单,投资人把
钱都拿去其他机会成本较低的投资管道了。
张:李国鼎先生的作法有当时的时代背景,以现在的产业特性和市场竞争环境来看,很难
直接沿用。你认为现在台湾的创业投资环境政策,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变革?
苏:过去定义的高科技策略性事业以半导体代工制造为主,这类型企业需要高度资本集中
,现在的产业状况的确不同。最好的方式,是让新创团队的价值和风险,能够自由地反应
在不同的投资阶段,最简单的作法是取消面额 10 元制。
台湾公司法非常注重资本确定和维持原则,这对上市公司极其有利,但是对未上市公司特
别是早期初创团队却极度不利。面额 10 元的限制,不只让新创事业难以透过创投募资,
也难以发行技术股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因为员工一拿到股票,即使尚未实现现金价值,就
得先按 10 元面额计算缴交 20% 的所得税,发行技术股反而是在找这些人才的麻烦。
不过,取消股票面额一律 10 元的政策讨论,卡在金管会不愿意放手,因为税法和会计法
都会受到影响,至少需要 5 到 10 年才有可能解决。这不是短期内可行的方案,而台湾
产业发展也没有那么多 5 年或是 10 年可以等待。我认为比较可行的方式是推行“有限
公司”制。
我们看国外的作法,中国和美国的制度是在上市之前,大家不谈股份,只谈投资比例。一
直到公司要上市前,因为要公开发行股票,才依投资比例分配股份与发给股票。中国更直
接,把公开发行和股票上市绑在一起,没有上市前,不需要公开发行,所以都叫做有限公
司。
有限公司的登记,是以比例做登记,而不管“股份”的多寡。股东的投资权益可以另外注
记在公司章程内,股东彼此之间同时可以再签一份投资比例合约,决定未来新投资人加入
时,各股东持股比例可被稀释的程度。因为投资风险可评估控制,不管是天使投资人或是
创投都会愿意投入。
台湾虽然也有有限公司制度,但是市场“歧视”有限公司,银行借款、申请政府补助案的
,都会因为不是股份有限公司而被扣分。创投公会推动天使投资协会的一个工作,就是推
动有限公司的发展,只要公部门在审核补助案时,不要歧视有限公司,这个风气就会改变
。
张:其实要避开这些制度限制有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到国外登记注册。事实上这两年有
很多新设网络公司都跑到开曼注册登记。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苏:制度改革跟不上市场现实,这些未来的税收都不会进台湾政府的口袋,我们的政府适
应全球市场变化的速度太慢。
举例来说,为了增加台湾股市的动能,这几年台湾推动 TDR(Taiwan Depositary
Receipt),想让在国外上市的公司也能够来台湾第二次上市,但是因为很多国家的公司
法没有规定股票上一定要面额,结果 TDR 都受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曼群岛在两个
月内特别为台湾修法,在开曼设立的公司可以设立有面额的股票,且以新台币计价。而台
湾这边,金管会则是再三讨论后,勉为其难地通过,外国公司在台湾上市,得发行无面额
股票。可是在台湾登记注册的公司,仍维持原规范。
张:再谈创投产业的未来。网络产业的发展和过去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状况非常不同,网络
服务的创新与过去的创业特质一个很大的不同,是资金和技术的进入门槛都降低,但对市
场的反应速度与调整能力的要求却前所未有的高。其实传统创投面对网络产业兴起,即使
是在美国也受到很大的挑战,Y-Combinator 模式的出现,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
苏:美国的 Y-Combinator 模式,是适应产业变化而兴起的,另一种降低创投和创业者双
方风险的模式。台湾有林之晨的 appWorks,大陆有李开复的创新工厂,都是模仿
Y-Combinator 的模式。
Y-Combinator 模式把新创团队和创投者绑在一起长达半年,用这段时间了解创办人的
mindset(创业心态与想法),观察团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默契,同时引入金钱以外的业
界资源,例如业师辅导或是公司财务会计基本知识。这个过程会让创投的评估精准度大幅
提升,而且让原本体质好的创业团队透过半年的辅导过程,更快顺利募得第二轮资金。
这种模式,在美国是解决创投与业内天使投资人之间的投资精准度落差,在台湾则是意外
解决早期投资被卡住的问题。这也是创投公会未来会努力的目标,天使投资协会的成立,
就是希望让潜在的天使或创投投资人再度对新创事业有兴趣,同时也引入顾问型的企业或
专业经理人加入,让台湾的创业者拥有更多机会。
以 appWorks 在台湾经验来看,他们在超过 600 个团队中选择 150 个团队辅导,最后投
资了其中的 17 家,其中又有 9 家成功获得其他创投的后续的投资,后续投资价格平均
又是第一轮的 3 倍。3% 的投资率并没有超过平均,但超过 50% 的第二轮投资率表现
就相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