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149的起源和值得美国医界学习的理由
(柯P去哥伦比亚大学参访时请郭医师po对mg149的想法&我是代po)
我在台大医学系2004 年毕业,到美国做住院医师和研修医师,
现在在哥伦比亚大学任职神经科主治医师和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做研究,百分之十五做临床,百分之五用来教导年轻的医师与医学生。
我在美国从事医学研究工作,所以相当了解美国医疗研究。
这次看到MG-149是选战注目的焦点。我个人认为台湾MG-149的概念很好,
是美国医学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
很多美国顶尖大学的教授都是和我一样以研究为导向,我们的目标就是深入的研究,增加
人类对生物医学的了解,进而找出对疾病的治疗方法。医学研究相当昂贵,需要有相当的
经费才能做出一些好的研究。
研究经费的来源有
1)政府:通常是国家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或是国防部 (Department of Defense),
2)民间特定疾病机构:例如巴金森氏症基金会(Parkinson’s Disease Foundation)
3)私人捐款。研究计划有大有小,从一年到五年的都有。
小的研究经费只能支撑约半年研究助理的薪水,大的研究经费大概可以支持实验室一半的
经费五年,所以一个成功的实验室通常会有好几个研究计划。就像我身为一个研究室主持
人,就要一直写研究计划,确保实验室的运作。但是很多小的研究经费通常只有一年,
无法支撑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有做过实验的人就知道,要做好一个实验,六个月训练是
基本的,所以真正做实验只有六个月,还没有上手,研究经费的期限就到了。所以如果没
有新的经费,这一个研究员就会被解雇了,必须等到下一次有研究经费进来的时候 再重
新找人,这是极没效率的,而且一定会无法累积足够数据来作出重要的研究。其次,许多
实验的动物也需要养到一两年之后才能看出年老对疾病的影响.因此,一年的经费是很难
做完一个完整的计划,尤其是年轻刚起步的医师,很难拿到大型的国家级研究计划,所
以往往需要其他经费的来源。
医学研究就像其他产业一样是高度重视专业性及技术,所以人才和延续性极为重要,但是
研究经费来源通常是没有延续性的。所以就如同柯P在《白色的力量》一书中说道,医学
研究生涯中,"长官”的支持相当重要,没有长官的支持,年轻的医师通常都做不下去。
在美国也是一样的道理。尤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R01计划的通过比率大概是12-15%,也
就是100计划里面只有约85个没有经费支持 ,所以实验室常常会面临经费不足的状况。
而在下一轮的实验计划被批准之前,可能会有发不出薪水的问题,或是辛辛苦苦几年下来
做出来的实验动物也无法继续养下去。在美国的做法是各个科部自己决定,如果科部主
任"觉得"这个研究很重要,才会出钱帮你渡过难关,让研究继续下去。反之,如果主任不
想支持的话,实验室只好关门大吉,实验室主持人也通常会另谋高就,或是转换跑道只做
临床工作照顾病人。
所以美国的制度通常是比较取决于主任的兴趣以及整个科部是否有多余的钱来支持这个医
学研究。还好美国是一个大地方,有许多医学中心,研究者通常可以跳槽到其
他医学中心找到兴趣相同的科部主任的支持。近年来美国研究人员的流动率相当的高,
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经费紧缩息息相关。
台湾呢?台湾之前也有类似的情况,年轻的医师通常要”选边站”,加入白色巨塔里
的派系,才能得到更多年长教授的支持,研究才能持续。这样常常造成医学院的小圈圈,
而不同圈圈的人互不合作,更加深派别问题。有鉴于此,因此有了MG-149制度的诞生。
MG-149像是一个科部里的”互助金”,当经费短缺时,可以到MG-149借经费让研究可以
继续下去,当新的研究经费进来的时候,可以再捐回去。MG-149有缜密的审查方法,
而且严格控管,所以资源不是只掌握在特定的教授或主任手上,不像美国,
科部的经费通常决定权在于主任。
一方面来说,MG-149的制度有社会保险的理念,大家共同承担风险,尤其在这一个研究经
费紧缩的年代,更形重要。另一方面来说,MG-149也有社会公平的原则,在一个开放的平
台,提供大家均等的机会。MG-149也让同一科部的研究者有”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的
共同使命感,所以更可以加深同侪间的互信和互助。所以我个人认为MG-149的概念很好,
是美国医学院应该学习的目标。台湾医学文化的进步才会有MG-149概念的诞生,MG-149也
进一步地鼓励医学研究互助。台湾在这一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美国。我同意柯P的看法,
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选举而抹杀了这一个良好的制度。台湾的医学研究在世界上有重要的
一席之地,极有可能和医学研究文化的成熟度有密切相关。我希望美国能有这种制度,
一定可以加速医学研究的发展。
作者 郭升翰
2004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医学系
现任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科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