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历史系毕业能做什么

楼主: friedrich (friedrich)   2014-09-11 11:29:01
※ 引述《mongi (大体老尸)》之铭言:
: 小弟不是历史系的
: 单纯好奇想知道念完毕业工作能做什么
: 除了做学者研究古今中外历史探究
: 又或是走教职路线
: 其余我真的不知道能做什么
: 而且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对社会能带来何种贡献
: 没办法创新 没有经济价值
: 只能变成考大学学测的一门科目罢了
: 理性讨论
老实说,历史系若只有念大学毕业,还真的没什么用。
上述回文有人提到历史系可以培养逻辑思辨、归纳分析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历史“学”
这是对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通常是研究所、硕士班才开始真正进入这个领域
在台湾,历史系的大学部和研究所,因为学生人数造成的上课人数差异
导致历史系在大学部通常是一个老师要对一班30+人数,甚至50+人数
使得大部分老师只能采用演讲方式上课,或是分组作报告,很难真正的seminar
因此会让许多历史系学生产生一种错觉,就是大学四年没有学到什么,故事倒是听很多
当然也要看什么学校,台湾的大学有历史系的很多,至少有10+,但前后段水准差很多
前段如台大、政大,课程多半是系所合开,老师会用研究所的标准要求大学生
课程上也比较会以学术训练为目标,一学年的课可能就有一半时间讲文献回顾和研究现况
但后段学校(哪些请自行想像) 就相反,大学部上课不太提学术状况,
讲隋唐史就从隋朝末年开始讲到安史之乱(因为讲不完),变成说故事课
导致许多人上完隋唐史却完全不知道陈寅恪是谁,“我认为”这还蛮夸张的
既然只是听故事,而没有触及到实际的研究方法和对不同的观点批判,
“历史学”的训练也就无从谈起。
历史系毕业的直接相关工作,就是学术研究
间接的话,比较常听到就出版界,当编辑或采购等,不然就是中学老师
说历史系毕业都去当老师,这其实只是种社会习惯,跟历史系毕业都去考公务员差不多
读历史系若不想走学术,真的趁早辅系双主修,或去发展个人兴趣,不然也去考个教程
很多人都说历史系毕业不好找工作,缺乏实用技能会饿死
但为什么没人说,要感谢历史系很闲很难被当,让人有多余时间去学点别的?
爆个不算卦的卦
台湾(中华民国)的最高研究机构是中央研究院,共有院士273名,其中数理科学组117名
,生命科学组93名,人文科学组63名,而院士身分又分为国内、国外、大陆
国外、大陆先不算的话,三组人数依次是:34、41、30
换句话说,前两组偏科学的国外院士人数占总额较多,而人文组的则是一半一半。
人文组国内院士的名单及专长如下:
历史学:王汎森 陶晋生 杜正胜 张玉法 刘翠溶 曹永和 陈永发 黄一农 黄进兴
张广达 邢义田 王明珂 共12位
政治学及法学:朱云汉 胡佛 共2位
艺术史:石守谦 1位
中国文学:曾永义 1位
教育心理:曾志朗 杨国枢 共2位
考古学及人类学:李亦园 宋文薰 黄树民 臧振华 陈奇禄 共5位
经济学:于宗先 麦朝成 朱敬一 胡胜正 管中闵 共5位
语言学:李壬奎 何大安 共2位
换句话说,历史学专长院士占了人文组国内院士名单五分之二,若把艺术史、考古
学跟历史学算在一起,更是超过一半。
另外,若将国外院士名单算进来,全部28人中也有9位是历史学专长,名字就不一
一列出,但有个人一定要提,就是最近获颁第一届唐奖汉学奖的余英时。
此外,以研究单位而论,中研院人文组研究所中,可算是历史系的就有三间:
史语所、近史所、台史所,并且“先有史语所、才有中研院”。
另外文哲所、欧美所、民族所、人社中心也有些历史学出身的研究员
以上说了这么多,是要说明一点,以学术研究而论,历史学在台湾是很夯的
中文系是大学人数众多,但却只有一个中文系院士,而且还是今年才选中的
...更别提哲学系了。其他什么法律、经济、社会学,院士名单都比不上历史系啦~
虽然不是每个历史系毕业的都可以成为院士、研究员,但以找工作来说,学术圈的
资源就远比其他人文科系优了。
但很吊诡的一点是,历史系在研究单位及大学的状况,似乎完全不能反应在社会上
台湾历史系学者数按人口比算多的,质量也不差,但社会依然觉得念历史系没啥用
不是当中学老师就是考公务员,或老是提到“饿死”两个字,真奇怪??
中国的状况就比台湾正常多了。
作者: sagarain (HNY 2010)   2014-09-11 11:30:00
历史系的都大老又跨行抢饭吃啊
作者: yayahappy96 (夜夜黑皮)   2014-09-11 11:32:00
这边理工科居多不意外
作者: tryit0902 (猫空都是猫)   2014-09-11 11:42:00
这篇要推一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