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语是优美的语言,保留了训读和文读两个用法。
台语在日帝殖民时代,汉文(文读台语)越显式微,连赖和都觉得
自己知道的日文词汇越来越多,要用汉文创作越来越困难,所以
“汉”民族主义者就跑去中国了,比如说谢东闵。
没想到,“汉”政府来了,据刺蒋案黄文雄的说法,他说他离开台湾前,
台湾还是遍地台湾话,包括中美断交时代,如果各位去看新闻片段,会发现
影片中的台湾人讲“官话”,教授带着外省腔,学生带着台湾腔,只有记者
讲得一口标准普通话。
不过为什么台湾,会出现台式国语呢?
原因可能跟台湾人自我修正有关,外省人也自我修正,把南腔北调修正成一个
“均衡”的腔调,台式国语。
这跟国民教育或许有关,日治时代北部日语就有很多使用者,潮州断层以西,
浊水溪以南这一大区域,除了都市之外,会日语的人可能不到三成,而这跟
区域所得与教育程度有关。
国府来了,原本日语通行率高达9成的潮州断层以东,兰阳平原以南地区,
从日语通行改成国语通行。
至于前述的“均衡”是怎么出现的,跟行政用语、教育、媒体或许有关系。
根据史明的说法,中共很会利用台湾人间的闽客相斗,国府来了之后也学会了,
在地方政治上布建闽客轮替,在攻击所谓“闽南沙文主义”,也很巧妙的拉拢
另外两个族群。
当台湾在民国70年以前,均衡还不明显,蒋经国讲得一口宁波国语,倪文亚讲话
电视台甚至还要配字幕,还常常配错,到了沈春华在台视主持综艺节目的时候,
来宾们已经都用台式国语在沟通了。
至于从阿辉伯KMT时代,中视的演员还是常常把台湾人演笨,除了台语剧外,连阿信
里面的佣人都要配台湾国语,呵呵。
即使如此,当民间开始形成台湾意识的时候,政治人物当然要好好利用一下,因此
在台湾主张“台民族主义”的,连用中文都觉得不可,要修正成台罗。在传统的乡间
或者早期台籍知识分子则在本土化浪潮之后,开始把汉语(台语)朗读的东西,放上
网络,所以到现在网络上还是可以听到汉语朗读,就是把日据时代被日帝毁掉的文读
,连日常用台语一起救回来。
KMT强推国语的结果是,台湾人并没有讲得一口普通话,在推行国语的过程中,
宁波话、四川话、粤语、湖南话、福州话、云南话,都在这个过程中不见,甚至
根绝,而台语在社会上还是强势语言,相较客语、原住民语来说,毕竟没有台语
补贴,三立民视收视率还是高得吓死人,而客家与原民台,几乎没有广告,要怎么
生存呢?
自己的台语自己救,以色列人灭国千年,波兰人灭国百年,语言都可以复兴,
国民党才来多久,台语就快挂点了?
到底是台湾人太没骨气,自己的问题,还是国民党的问题,还蛮明显的。
慈禧生日,大清四万万人时代,台湾人捐款最多,呵呵。
而国府来台,有些人连国语都讲不好,却要学宁波人,硬要说“同”而不是
“和”或“跟”,讲话还要带点吴音,这些人现在都还在台面上呢~
而自扁时代开始,搞出一套阿公阿嬷无法互动的国小台语课本,也是蛮厉害的,
外国有百年孤寂,台湾或许有百年奴性吧,没有舔当局者或外国势力屁眼,就
觉得不习惯,就连当家作主也跟个小媳妇一样,只会欺负婢女,看到“阳物”
,外国的高、强、壮、大,还是得靠边站。
所以在网上打打嘴砲,说台湾国建国之后要把不会台语的人带狗牌,这种反串
也有人看不懂,按推文,打打嘴砲。
地球上似乎还没有嘴砲立国的国家,我国或许可以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