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民报Taiwan People News
2.完整新闻标题/内文:
杀人事件,全世界各地多少发生过;四十年前开始盛行的恐怖攻击,常为了某些政治上的
动机,随意杀害非相关的他人,以期达成争取大众注意或诉求之目的。
不过在捷运板南线上,新北市长朱立伦口中“最严重的疯狂砍杀事件”,这名大二学生却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酒测值0.04,甚至不及一口啤酒,难谓酒后失去理智,而他个人除了
曾呛“要做件大事”,也没有任何生活上的重大困难,何以年纪轻轻,有什么重大动机,
要拿无辜陌生人的生命当儿戏?
但无论如何,媒体在处理这类事件时,有许多要注意的细节,至少目前看到的问题,一是
要极力避免在凶嫌的身分上任意贴标签,二则是要非常注意播出/刊出的画面,以免发生
“模仿效应”。
从已经曝光的新闻内容来看,部分媒体集中报导加害者是国防大学“退学生”、东海大学
“转学生”的身分。这种标签不像“女性”、“原住民”、“外国人”之类的字眼,在写
稿时不太容易留意到会有什么问题,但贴标签的逻辑是与上述名词完全一致的。
而“模仿效应”(copycat effect),就比较容易理解。
模仿效应在学理上的机转大约有二类:一是经由视觉,习得以往不曾学习过的动作。二是
模仿者从范例中看到榜样受到奖励,因而产生模仿的心理动力。copycat effect最常被描
述的,是在新闻/戏剧中看到被大篇幅报导/描述的自杀情节,而模仿自杀的行为。
如果读者记忆不差,三年前的5月10、11日,台北捷运接连发生了三起跳轨自杀事件。10
日上午七时许,一名妇人在府中站,趁捷运进站时穿过拥挤人群纵身一跳,捷运站录下这
个画面,当天不断在电视上重播,下午就有另名久病厌世的女子,在捷运永春站重演同一
个画面,跳轨自杀。
隔天下午,台北市长郝龙斌到捷运站慰劳辛苦的值班人员,并对媒体发表谈话,希望大家
不要报导跳轨自杀的细节,不料一个小时后,又有另一名女子在台大医院站跳轨,让工作
人员人仰马翻。
自杀当然会模仿。想想二十年前,哪有人烧炭自杀?而如今连大卖场卖出木炭,都还要在
外包装写上警语,甚至还得将木炭收起来,有顾客询问时,再观察消费者有无轻生迹象。
除了自杀容易被模仿,任何描述能让人误以为可以“素人出名”的犯罪行为,恐怕都会被
某些特定民众,视媒体报导为奖励而效仿,都是新闻从业人员要注意避免的重点。
当电影《蝙蝠侠3:黑暗骑士》热映时,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名男子就被警方拦检到车上携
带大批枪械,准备到电影院里大开杀戒。据他供述,就是模仿电影中的大反派“小丑”滥
杀无辜的华丽情节。拜媒体科技进步之赐,1980年代从电视上看到所谓恐怖主义,是在飞
机上安装炸弹。1994年起,一度在日本等地“流行”沙林毒气。
在新闻自由的大旗之下,媒体来“要”监视器画面,捷运公司大概很难斗胆拒绝。
毫无新意地,这则新闻“生产线”,只能由媒体自律来要求了。但看到电视不断重播捷运
车厢内男子浑身是血的身影,不禁让人担心,新闻自律的把关,恐怕也是聊备一格。
这些画面够惊悚、够血腥,当然是刺激收视率的特效药,但媒体能不能冷静再想想,这些
影音播出后,会不会引起他人模仿?拍摄、剪接、播出这些画面的媒体工作者,会不会成
了这些恐怖袭击的帮凶,而不自知?
3.新闻连结:
http://www.peoplenews.tw/news/bf69fd72-cd93-4676-bd7c-0c6046565a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