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曲28看华语音乐
前言:
金曲28圆满落幕
今年的典礼除了收音以外 我都很喜欢
大概是我这几年最爱的一届
但不免俗的 一定有批评声浪
例如:
年度专辑这么冷门 谁要听
草东凭什么赢五月天
五月天为什么只拿2项
金曲奖越来越没公信力了....
听到这样的话 我第一直觉是
这些人平常一定没在关注华语乐坛
入围的歌曲也没真的听过就下评论
我觉得能入围就是实力了 得奖还需要一点运气
没得奖的也不是比较差的意思啊
题外话 如果第二人生当时没有横扫金曲
那这些不理智的五迷 还会觉得横扫是理所当然吗?
算了 不说那些了
不晓得大家有没有看过这个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i7PYpMhSck
这是去年客语歌王-罗文裕在街头做的实验
虽然实验没很好(因为表演时间地点不同)
不过就算时间地点都一样 结果应该也差不多
但重点是 我觉得他想要强调的是
现代人对于母语文化越来越陌生
再这样下去 我们的文化将会消失
影片中问了一个人 你会听韩文吗 他说会 常常啊
再问他 那客家歌呢? 他回答
“客家歌吗?客家歌我就听不懂了 因为我不是客家人”
看到我觉得满困惑的 你不是客家人 应该也不是韩国人吧
既然都听不懂 那为何韩文可以听 客语就不能听?
我觉得现在许多人也可能像这位路人一样
不是听不懂 是根本不愿意接触
先不说大部分的人不熟悉的客语 连国语都有这样的问题
而这也是台湾音乐所面临的问题
不过不得不说 韩国的音乐文化很值得我们学习
而他们真的满不错的(特别是独立音乐) 我也会听
身旁有些人觉得听客语 原住民语 台语 甚至华语
都是一种很LOW的事情 曾经跟班上哈韩的同学聊天
他问我平常都在听什么歌 我说都会听 但华语比较多
后来就看到他一副不屑的表情
之后也常听到他们一群说韩国练习生有多努力 多辛苦
反观台湾音乐 都没进步 只会抄袭 没训练就推出来
但我想请问 你所谓的台湾音乐定义是什么?
只会听媒体喂食的音乐 靠外表 靠身材 靠$的歌手
你就直接把这一部分的人当作是台湾音乐吗?
台湾音乐很棒 一直在进步 只是你根本没有真正去关注过
真正靠实力的人 你都没看到
凭什么这样一句话就否决别人的努力
这对于认真做音乐的人非常的不公平
我懂许多人不愿意听台语、客语的原因
在过去 台语歌摆脱不了苦情的曲风 客语歌大家总是认为很俗气
但这几年 台语歌、客语歌融合了更多元素 就是想让更多年轻人爱上母语
就像台语歌王陈建玮说的:“唱台语也很虾趴啦!”
没有说哈韩不行 韩国固然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但对于平常完全没在关注华语音乐的人
想要评论华语音乐 请先去听 不然好像连资格都没有吧
这几年的金曲奖 很开心不同声音被大家听见
27届的陈建玮、罗文裕都在为母语努力
苏打绿更是将《冬 未了》做到了另一个层次
今年的金曲奖多元性更高了
我最爱阿爆的《vavayan.女人》
它将原住民语跟流行音乐元素融合
这大概是第一个人吧
虽然我不是原住民 但是不怕听不懂 听音乐就懂
还有另一个议题-年度歌曲传唱度问题
我觉得年度歌曲传唱度只是其中一项标准 并非唯一
而传唱度这件事本来就很难定义
〈顽固〉、〈告白气球〉在年轻一辈的传唱度非常高
但是老一辈的人会听过这些歌吗?
〈思念的歌〉在老一辈的人传唱度也不低
但是年轻人听过的有很多吗?
既然在各族群都有所传唱度 那为何只有年轻一辈的传唱度才是所谓的传唱度?
再者 如果〈大风吹〉是五月天、周杰伦的作品
我相信传唱度一定会非常高
所以传唱度有很大的决定因素是在“人”
演唱者本身有高知名度 那传唱度必然会高
所以只能当作其中的一项标准啊
曾经我也是热爱KPOP的人
当初有很多人因为音乐风格而喜欢他们
渐渐地 我发现 许多人开始只是喜欢他们的人
即使音乐不好听 也盲目的认为只要是他们的音乐 就是好
2013年听到了《纯属意外》专辑
它是让我重新爱上华语歌的一张专辑
之前会觉得 为什么金曲奖都是没听过的拿奖
后来才发现 是我根本没有真正的关注过华语乐坛
到2017年 听快5年了 华语歌真的一直在进步
独立也好 主流也好 都有一群人在默默努力着
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华语音乐
By一个热爱华语音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