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从李世石忆起董彦事件 中国没有偷笑本钱

楼主: zkow (逍遥山水忆秋年)   2016-05-20 23:37:58
从李世石忆起董彦事件 中国围棋没有偷笑的本钱
 新浪体育讯  这几天,棋坛诸事来袭,纷纷扰扰。先是曾经率中国围棋抗击韩流的八
冠王古力,迎来职业生涯千胜;其后,身处彼地的一生之敌李世石携兄李相勋九段递交退
会书,要求退出韩国棋院职业棋士会。间插其中的,还有关于棋谱著作权的争论。
 古力之喜,全靠自己一笔一划记录,蕴含着中国职业围棋的无奈;李世石的愤,映照出
的乃是管理体制和个体追求的权益碰撞。2016年,当中国棋手谢赫、常昊等自己下出来的
棋谱被商用却一无所知满头雾水;2009年,李世石已因为不同意韩国棋院管理棋谱著作权
而休职。换言之,李世石所反抗的管理机构棋士会,对于中国棋手来说是渴求未得那棵乘
凉的大树;李世石因棋谱管理权不满韩国棋院的大包大揽,中国棋手却还在苦寻谁来帮忙
维护一下棋谱的诸权。看似毫无关联的三件事,最终的集合,糟糕地反映出如今已经在世
界冠军数量上大幅追赶甚至有实力反超之势的中国,在管理和运作上与韩国仍有差距。
2009年休职半年后复出的李世石,还拿了4个世界冠军。但90后棋手的大面积崛起,已经
令他逐步丧失了威慑力,他的最后一个世界冠军停留在2012年底。此后他3次进入大赛决
赛均铩羽而归,那块擅长翻盘能让所有对手惊惧的坚硬石头,似乎已经被岁月磨去棱角,
变得黯淡松脆。今年3月,神奇的谷歌阿法狗出现,作为人类代表的李世石猝不及防,1比
4惨败。令人意外的是,饱受摧残的李世石跌入谷底后又冲上巅峰。不但在棋坛,包括此
前不懂围棋的大多数人都开始支持甚至尊崇他,更加玄妙的是,人机大战后的李世石仿佛
打通经络,一路战胜金志锡、刘致远、林立祥、姜东润、朴永训及两胜元晟溱取得七连胜
,包括进入应氏杯四强和获得麦馨杯冠军。用他的话说,意识到不能凭感觉下棋。态度端
正,斗志重燃,一个充满杀气的李世石又回来了。
 重返棋道的李世石本来可以继续做回韩国围棋引路者,在晚辈朴廷桓势单力薄的时候挺
身而出,会得到更多掌声。可他偏偏是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特立独行的人,不向铺满鲜花的
地毯走去,却披荆斩棘要闯一条新路,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有些人看到的是李世石毫无
集体精神的执著,有些人看到的是李世石敢于批驳陈例陋规的勇气。李世石兄弟说,“外
国主办比赛的收益中拿出10%作为棋院发展基金等政策,我们还是会遵循。”他们并非全
为个人利益,不平则鸣,李世石觉得棋士会用不合理条款约束棋手,于是站出来反对,甚
至如7年前一般以身体为匕首,不惜伤己。
  韩国职业棋士会走过近60年风雨历程,从自发组织到如今成为韩国棋院事实上的权力
机构。棋士会的规章,不少是多年前赵南哲先生主持下商定沿用至今,包括李世石不满的
上缴百分之3至5的收入来作为“退休金”的公积金制度。这些规定在当年韩国围棋处境艰
辛时有极其积极的意义,让棋手抱团取暖,成为一个具备战斗力的集体,至于如今是否合
适另当别论。
看着态度强硬的李世石,有没有人想起2004年的“野草”董彦?那一年,与老东家河北撕
破脸皮的董彦拒绝注册,“自残”一年不参加任何比赛,以换取来年的自由身。当然,该
事件结果是两败俱伤,曾创造围甲13连胜纪录的董彦后来锋芒褪去表现平平,河北队也因
失去一名主将而从围甲掉落围乙并长时间徘徊不前。董彦事件是当时中国棋手职业化与旧
体制碰撞的一个典型例子,河北省体育局仍是计画体制,而当时改革浪潮已经席卷而来,
双方缺乏应有的沟通,导致事件无法收拾。
  但可惜的是,董彦以自身当炮弹的行为并未引起中国棋院在转会制度上的更大改变,
后来导致围甲转会市场长期一潭死水,而韩国外援却成为得益者,变身中国围甲的掘金机

  谭嗣同言,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变革当然需要付出代价。李世石与董彦有相似之处
,但我们希望他们的结局不同。敢于对着自己曾经依赖的组织发声抵抗,需要强大内心力
量的支撑,如果能够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谈,将分歧化为改革的助力,岂不双赢?
  透过事件,作为隔岸观火者,中国围棋此刻没有偷笑的本钱,应该反思自己的处境,
比如什么时候也有一个职业棋手的组织,可以集合力量,共同应对难题,维护权益。
  经过阿法狗洗礼的围棋,虽走下神坛却魅力依旧,更加吸引目光。棋坛近期激荡涟漪
,这是新时代来临的鼓点,是活力和变革的前奏。期待管理者不要被眼前的繁荣景象迷惑
而沾沾自喜,需要主动作为,倾听棋手的心声,为棋手分忧解难,开拓思路运营做强,让
围棋适应时代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厉针)
http://sports.sina.com.cn/go/2016-05-20/doc-ifxsktkr5787415.shtml
作者: tonypure (流水不争先)   2016-05-21 13:24:00
写得精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