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代PO) 三战750

楼主: rainystar (雨星星)   2017-08-27 16:55:31
[心得] 三战750 信A2拿高分
考试成绩:一战 680 Q50 V31 AWA4.5 IR8 2017/05
二战 700 Q50 V34 AWA4.5 IR7 2017/06
三战 750 Q50 V40 AWA5.0 IR8 2017/08
求学背景:政治大学商学院
准备时间:2017/01 ~ 2017/08 共7个月
准备教材:OG、OV、PP、GWD Math、A2培训班教材、
Manhattan修辞、Manhattan模考
前言
不知不觉就跟GMAT纠缠了七个月,
在准备的过程中以及考试的当下,
最大的体认就是A2所分享关于GMAT的一切
(准备方式、思考逻辑、时间规划、考前冲刺、临场判断)
都是很真实、很实际会遇到的问题,
照着A2教的方式老实且踏实地奋战,
可以很有效地让自己逃脱各种撞墙期,提升准备的功效。
一战
前两战因为课业较繁重(大四下20+学分)又一直准备面试的关系,
平均一天大约只花一小时唸GMAT。
三月初培训班课程结束后,考量到尚未完全吸收培训班教的内容,
刚开始的准备方式以重听培训班的录音档为主,
故练习题目的速度较缓慢,但每次检讨题目都非常仔细做总结。
一战前三个礼拜才终于写完OG(当下已经是培训班课程结束一个月后了…),
期中考后连续跷课两个礼拜狂写PP培养手感、写模考软件练pace,
最后考了一个不高不低的分数。
个人觉得在一战的过程中,
也是我七个月的奋战过程中,最有收获的地方,
就是从三月初培训班结束后,
用了约一个月的时间把培训班的内容重读一遍。
重读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以前忽略的重要考点跟思考模式,
进而把自己的思考逻辑重新整理并熟悉GMAT的出题逻辑,
对之后大量练习题目、做逻辑总结非常有帮助。
但一战时题目多数仅练习过一遍是较为不足的地方,
当初以为重写已经看过的题目只会盲目地填答案,
回头来看发现一道题目重新练习两遍、三遍甚至四遍,
是整理解题逻辑跟熟悉考点的必要过程,
因为在重写已经看过的题目时,要逼着自己去找以前忽略的考点,
且每次都要能够解释解题流程,
这样的练习方式才能让自己在练习新题以及临场更快速且有逻辑地解题。
二战
二战为了避免自己怠惰,找了三五好友重启读书会,
规定每天每人要负责总结一定数量的题目。
由于需要向别人解析解题方式,刚开始在战友的提问下,
暴露很多解题的盲点,经过不断的解析与修正,
解题的逻辑开始变得更加清晰。
但二战选择在期末考后五天考,留给自己太少调整到考试状态的时间,
而且考前读GMAT的时间被期末考压缩,
每天只能固定写一点题目维持手感,
最后就只比一战多了20分。
当初很犹豫是否要再战一回,
最后决定要三战的最大因素为Q没有满分,
因为我的目标MS Program对数学能力有稍微要求,所以就下定决心再战。
三战
个人觉得我三战运气很好,
第一个原因是刚好适逢GMAT改制,能够自行选择考试顺序,
这对考生而言是莫大的福音,终于不用把脑力先浪费在IR跟AWA。
第二个原因是A2在暑假开放解题及总结影片,
我很肯定地说,如果没有A2、Kory、Dustin与KH辛苦录制的影片,
我不可能在三战拿到高分。
这些影片一方面重新提醒我什么才是标准的解题流程,
发现以前解题很常想太多太复杂,
而A2、Kory、Dustin与KH总是能化繁为简地抓到题目的要点;
另一方面这些影片唤醒我对培训班内容的记忆,
让我又能重新复习一次各科的重点。
最后就在A2所提供的各种资源的帮助,
并且有较充分的时间调整到考试状态下拿到了理想的成绩,
美中不足的是Q依然没有满分,感觉Q现在没有全对是不会满分了,
估计三战下来Q我大概只错了四题(一战两题、二战一题)。
各科心得
SC:
熟读A2的讲义,讲义包含了所有需要知道的考点。
考点都熟悉后,就要练习解题模式,
SC多数的题目都可以用语意以外的方式解题,
所以如果在练习题目时常常觉得要用语意解题,
表示对考点不够了解,要重新复习考点。
解题模式是我认为A2最厉害的地方,
因为SC常常会用很多看似复杂的结构与描述试图混淆考生,
但如果常常听A2上课的录音档或是看影片,
会发现A2解每一题SC的模式都一样,
一定先从主要子句的主词、动词开始看起,
之后确认主词、动词的单复数一致性,检查是否有平行结构,
修饰语的修饰对象或主词、受词的比较对象是否合理等等,
所有文法结构确认完后换确认用词倾向性,
这些都找不到考点了才会看语意,
但绝大部分的题目在还没解到语意之前,答案就已经呼之欲出。
利用A2的解题模式,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落入SC的圈套,
并且帮自己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CR:
与SC相同,培训班的内容就包含CR题目的所有模式,
而CR就是要知道每种题型的思路,此时横向总结与纵向总结就格外重要。
A2和Kory提供我们很完整的CR分析方法,
像是判别主题、scope分析等等,都是CR相当重要的概念,
熟悉CR的分析方法并多加练习后,
渐渐会发现光是看了题目,
大概就会知道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会长什么样子,
如此便能提升临场判断的速度。
RC:
懂得分析文章结构非常重要,可以节省很多阅读文章的时间,
避免被无谓的资讯耽误时间
(实战最怕的就是阅读抓不到重点、一直打转,会严重压缩做题的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刚开始写RC时一定要画逻辑简图,
因为逻辑简图可以很有效地训练我们找出文章主旨与重要资讯的能力,
逻辑简图画久了之后
就会渐渐知道一篇文章中那些句子是可以省略的资讯,哪些又是必考的部分。
另外,就如A2所说,RC有很多必考的讯号,
像是看到列举就知道可能会考except,
看到专有名词的解释就知道可能会考细节题等等,都是帮助定位的好方法。
Q:
令我最扼腕的一科,为了它三战结果还是没满分。
题目不会难,所有会考的题型跟需要知道的观念基本上KH都帮你包了,
但自己做题要很细心,DS要想得周全,
留意是否有特定类型的题目是自己花最多时间解题或最容易犯错的,
把这类型的题目挑出来特别练习。
除此之外没什么诀窍,一直练习题目提升正确率就对了,
遇到不熟悉的题型就赶紧回去翻翻KH的笔记,
最好考前可以练习到完全不会写错的地步。
IR:
不需要特别花心思准备,但要知道四种题型的做题模式,
个人认为IR做题最好的方式,
就是每次都先把题目全部看完看清楚,之后选答案就会容易许多。
另外,Manhattan模考有附额外的IR线上教学与练习题,
对于IR的练习非常有帮助,
如果觉得A2提供的题目不够练习,不妨可以参考看看Manhattan的题目。
AWA:
基本上文章结构照A2讲义写就没问题了,
构思要攻击的点也不会太难,
CR练习久了AWA就很容易想到攻击的点,
觉得比较需要练习的地方是如何想到好的举例以及半小时的时限,
但多练习A2提供的题目后渐渐就会有手感了。
结论
最后我要稍微推荐一下Manhattan模考,
SC、RC跟官方题目水准相当,
但CR个人觉得还是官方题目的逻辑比较整全一些;
Q的部分确实比官方题目难一些,对于复习Q的考点非常有帮助;
IR的题目也很值得练习,水准跟官方题目相当,跟Q一样比实战稍难。
除了题目以外,Manhattan模考的成绩跟实际成绩很相近,
还可以产生模考的详细报告,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需要加强的地方。
准备GMAT要有毅力跟决心,
练习题目、总结、厘清观念的时间绝对不能省,
每天都要拨出一定的时间跟GMAT培养感情,
不要以为一天不读不会怎么样,只要一天不读就很容易生疏,
更不用说两三天甚至一周没碰,绝对是从零开始。
很感谢A2整理的讲义与提供的各种资源,
让考生们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少走很多冤枉路,
实在难以想像以前的人没有A2该怎么面对GMAT。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