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
自修 N战 670 Q48 V34 AWA:4.5 IR:8 2014.05.30
补习后一战 710 Q50 V34 AWA:4 IR:7 2016.05.16
准备时间:2016年三四月速成精修班+过去2014年的自修印象
准备教材:PP、GWD、语法笔记、逻辑笔记、A2培训班教材
回首GMAT的考试,只觉得之前走了许多冤枉路。自修时期无限撞墙的点,现在看起来都觉
得不再困惑,所以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也在自修中踏入循环的人。本来以为670已足够申
请上想要的学校,无奈还是被刷,沉淀过后决定投身补习,过着边上班边补习的日子。考
GMAT过后一段时间,我还是记得GMAT架构和考点,大概以后也很难忘吧。
SC: 自修时期我是拿语法笔记自行归纳考点,但如同A2上课所说,里面确实有些自相矛盾
的地方。由于在做题同时进行考点归纳,所以归纳完成时题数也练得相当多,再拿GWD做
补充练习。我几乎没有写OG,是因为我觉得OG的考点过于单一,不像真题考点并出,但这
似乎不是应该鼓吹的做法,而且也很少人这样实验过。A2的教材已经把考点归纳整理好,
所以如果看补习班教材的话,就可以省下大量自问自答的心力与时间。此外,A2上课中提
到的各种解题法也真是获益良多,提升答题效率并控制时间。其实我上考场前,并没有看
完A2的教材,光记得他上课解过的题和说过的要领,就觉得能融会贯通,所以比起回家埋
头苦写,上课认真听似乎比较重要。
CR: 逻辑大概是我最有把握的科目。一开始方向错误,不断写题目,然后不断质疑答案并
且认为别的答案明明就更好。A2的教材有整理CR设计考题时的思路,透过归纳整理,可以
让人迅速抓出逻辑谬误和选项盲点。平常练习也可以将题目换成日常生活的状况,来反思
过去先入为主认为正确的答案究竟哪里有问题。
RC: 是我的最弱项,所以我看机经主要都是看RC,如果被机经的选项困惑,就看讨论稿里
各路人马对选项的思辨,选一个我认为最合乎逻辑的。A2的RC已经做了题型分类,我有一
半是靠着上课的印象做题的,至少把之前的必错主旨题提升到可能做对的程度。不知道是
不是我多心,考试时考到的AWA题目主题至少会跟我遇到的一两篇RC属同一个领域,于是
我就在一开始考AWA的时候心里默默多想了一遍有关的机经主题给自己心理准备。
Q: 不得不说,KH的数学真是相见恨晚。我数学自修时从来没有上过50分,每次写题目觉
得都会写,出来分数都很低。KH的讲义真正意义上做到了题型归纳和差异比较,不需题海
战术,就能快速作答。自修时我每次都把考场发的本子每页都写满,而且题目还做不完;
上完KH数学后发现,GMAT的数学一半不需要动笔。除此之外,KH的助教时间也很充实,在
帮助解题的过程中,不仅会说明“为什么要这样算”,同时还能解惑“为什么不可以那样
算”。这样比较不会自圆其说、鸵鸟心态,否则累积到最后会造成题型混淆,上场时判题
自信也会减少。
IR: A2的讲义和PP其实已经足以练习IR,可以把这科视为Q的热身。大部分都是图表判断
,仔细看题、多做练习即可。有时遇到下拉式选单排序作答的题型,碰巧又赶时间的话,
即使题干完全略过不看,光看细项题目和图表本身就能做答。
AWA: A2讲义里其实已经把常用的答题方向整理出来,也提供了一个模板给大家参考拟答
,还提出了批阅计分的一些规则让大家注意。光是拟答和批阅规则,几乎就可以确定至少
能拿4分了。
总结:如果自修考第二次还是没有满意的分数,还是乖乖报补习班吧!我补习后觉得收获
颇丰,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都觉得可以受用一辈子,应用在往后无数大小状况上。对我
来说,GMAT不只是一场考试,而是翻新逻辑思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