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以高殖利率美国上市股票为目标比较适合
1. 用复委托下单:
买卖手续费低消高不利资金取用,且退税上手会处理,股利直接到台湾帐户,
方便待业/退休的生活,或是买不起房想靠他租房。xD
2. 对财报有基础,对产业有了解:
以一个会计念了1X年的人来说,
常常看报告看到半夜3、4点还是只看了皮毛,也常常误判。
直接买大盘ETF真的省事很多。(没有家产的人还是把时间专注在本业上赚比较多啦)
3. 边际税率40%的高阶经理人、专业人士:
这是强者我朋友的困扰,他们之前台股股利被课税和二代健保很痛,
所以就被我推进免税美股坑了。XD
※ 引述《orphen750226 ()》之铭言:
: 各位前辈好
: 目前是已完成资产配置,预估明年股息正常发放为ㄧ个月29K的被动收入
: 但总觉得风险不够分散
: 想请教是否在未来,能有更好的调整
: 以下为各股占总持股的比率
: RDS.B 27%(殖利率原本该为10%-11%,但...)
: BP 12.5% (殖利率为10%)
两支个股占总持股40%,风险十分集中,建议考虑降低。
部分可以移转至之前蔡医师在退税清单中分享过的MLP类别的CEF,
属于美国能源中下游,可稍微分散风险,且殖利率和退税比例均高。
例如AMLP(交易量大)或MLPA(费用率低)。
也可以考虑同属邪恶势力的BTI和PM,
同属稳定高殖利率、低扣缴税率,且看不到未来(咦)
如果复委托是永丰,可以考虑分配一点到股利不课税的市政债。殖利率大概5%~6%。
如果复委托是富邦,股利不课税的特别股可以考虑分散一些过去,
风险低的公司要注意可招回时间,这种通常长期处于溢价,被
招回损失的溢价可能就占利息的一半。(如TBB)
风险高的公司要特别留意公司的长期现金流,如果营运现金流入不能稳定支付利息,
或是无法举新长期债来支付即将到期的短期负债时(金融海啸时风险特别高)
可能拿了高利(高收益)失了本金(垃圾)。
(如CTBB、SBLKZ...没事兆丰海外市场大全可以慢慢看)
: VTI 20.8%
: OHI 15.6%(殖利率为10%,扣完30%,约为7%)
: SPG 15.6%(殖利率为14%,扣完30%,约为9.8%,但不确定今年配息会砍多少)
REITs买单一信托基金没有税上优势,建议买VNQ等ETF比较省事,看一堆报告真的很累...
另外,REITs占总投入30%也是偏高,可以考虑分散。
毕竟疫情后的世界,或许在家上班、线上购物会变成主流。
商用不动产是否还能和现在一样的报酬率,谁也不敢确定。
: PK 8.3%(今年不发放,希望明年会恢复)
: 其实是打算把这些股票放长期领息,VTI很确定会抱二十年以上
: 想请问各位前辈的看法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