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美国券商遗产税问题

楼主: dogz (dogz)   2019-07-20 19:33:11
风险问题会随着每个人的年纪、所处环境,甚至交易方式
都会有不同的解读与处理方式
年轻单身时一人饱全家饱,突然有什么意外身后也不需要留钱
使用海外券商省点小钱,投资标的又多当然是不二选择
随着年纪增长,有了家庭,可能也会开始思考身为家中经济主要来源
万一发生了意外,家人该怎么办?
是否需要为了每年省个几千块的手续费而负担汇不回来的风险?
国民生命表上各种死法的比率与统计数字对我而言不代表什么意义
新闻每天都在报导著各种意外,身边也有亲朋好友意外过世
或突然因病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的
我的前公司(科技业)光今年上半年就有两个同事太操劳,毫无预警就突然中风的
一个目前复健中,一个前二个礼拜听说还在昏迷中
很多人知道的allan海外投资达人也是突然过世
我只在乎万一意外或疾病真的发生在我身上,无论是突然身故或无自主能力
谁有能力处理好这些资产来照顾我的家人甚至是无自主能力的自己?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预签好表格跟交付帐密给他人一样是会有风险
即便是最亲的家人
社会上也多的是人还没死后代就开始偷转财产,转完就把父母踢一边的
认为这种做法万无一失的应该先换个角度想
假如你没有海外投资,全部资产都在国内
你是否仍然能放心把自己的银行密码印章签名、所有资产的权限全部交给家人保管?
有些人提倡担心家人就另外买寿险规避风险
但不要忽略另外买保险的钱也算是成本之一
要比海外券商跟复委托的成本差异与优劣也应该要加上这笔额外保费才对
海外总资产500万,35岁男性相同额度寿险大概也要11,000元
每年需要买足保额的保险费是否真的比手续费来得高?
当然依照每个人的交易习惯会有不同的答案
像我buy & hold 一年没交易几次的,寿险肯定是比较贵的
目前个人使用海外券商即将迈入第9年
过去的我,台湾只放一年的“个人”急用金,剩下的都汇到海外
能够承担风险,100%都买股票ETF与个股,想尽量让资产极大化
现在的我,台湾改放了二年的“家庭”急用金
开始买点债券ETF降低波动
也开始认真思考转用复委托方式投资
把大部分资产放海外券商
究竟是低风险高报酬,还是高风险低报酬?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作者: LTpeacecraft (集气是需要时间的...)   2019-07-25 07:19:00
一直想要去新港买境外保单,查完好像没有免税额度,只有被保险人遗产税问题,没有受益人海外收入问题?金管监理歧视境外保单,早晚被提释宪…
作者: badfood (为自己加油)   2019-07-24 08:59:00
https://tinyurl.com/y2sfxfef 香港定寿报价保额五百万港币内是小额寿险保单 简单回答几个问题即可
作者: LTpeacecraft (集气是需要时间的...)   2019-07-24 07:35:00
是的,补充说明未达最低税赋而已
作者: miamo (咪阿摸)   2019-07-24 08:29:00
请问楼上T大, 是新加坡大部分的定期寿险产品跟台湾逼都是这个折数吗?
作者: attitudee (炽热之夏)   2019-07-23 12:46:00
致楼楼上LT大,谢谢,请问未达富邦复委托的申报标准是指670万这件事吗?或是其他,谢谢。
作者: techih (Super)   2019-07-23 12:27:00
定期寿险 去新加坡买大概是台湾的三折
作者: kitten123 ( )   2019-07-20 20:27:00
你和daze帐号好像XD
作者: yamiyami (甜月亮)   2019-07-20 21:21:00
推这篇写的很中肯耶!汇到海外的钱接下来家人为了这笔钱要买几张机票来来去去
作者: csjan (...)   2019-07-20 21:41:00
我查了定期寿险的保费,还真的近万元,果然要纳入成本考虑
作者: tsgd   2019-07-20 22:07:00
我是因为allen的案例 确定日后使用复委托的但很大因素也是我打定主意B&H 一年买1~2次 费用就不会太多绝大多数人应该是很热衷交易 那这样使用美券是合理的
作者: sgxm3 (sgxm3)   2019-07-21 10:31:00
某绿的脸书我天天按赞,就算是他近几年也没看过批评复委托了。没有指责他的意思,只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作者: peterkan (Peter)   2019-07-21 18:06:00
如果有此疑虑又要选择海外券商TD是比较好的选择,至少汇款几次不小笔的回台湾没有碰过需要照会确认的状况。
作者: duriel3313 ( 4545)   2019-07-21 22:13:00
推荐这篇 海外五年也有回家念头
作者: kitten123 ( )   2019-07-21 22:57:00
复委托对于buy and hold的投资者来说,成本并不会增加太多,所以海外券商和复委托都是很好的方式我觉得海外券商的优势是配息再投入,很懒人的复利我大部分是买VT,所以打算累积到一定资产就把VT转回台
作者: SweetLee (人生如戲)   2019-07-22 11:42:00
推 我今年趁美股大涨就已经趁机把firstrade的卖光 全部转回台湾复委托了 一毛不剩以我的投资方式 大概每次要汇2万镁 海外才会比复委托明显划算 所以就省得麻烦了
作者: dreamsweaver (梦想者)   2019-07-22 12:22:00
楼上S大是非常少交易吧?
作者: RXIJDIL (S.C)   2019-07-22 12:55:00
印象中不是可以不用卖,直接转回国内复委托吗
作者: hh800315 (lonetime)   2019-07-22 14:36:00
楼上 请问怎么ㄓㄨㄢㄋㄜ打到注音QQ 请问怎么转呢
作者: p72910 (总是有刁民想害朕)   2019-07-22 14:41:00
回楼上IB有官网的transfer&pay->Transfer Positions->InternationalAsset Transfer 然后选元大证券其他证券有没有我不知道,我只看元大(我习惯用的)
作者: hh800315 (lonetime)   2019-07-22 17:14:00
谢谢 不过我有库存再第一证 想转回去但都找不到QQ
作者: attitudee (炽热之夏)   2019-07-22 22:05:00
个人有汇拨海外股票过。分别是香港至台湾富邦;以及香港至美国IB。想请教,有没有人海外单次汇拨台币20M-30M股票回台过?会有税务局来询问的麻烦吗?或是每年汇拨台币6M左右、分几年逐年汇拨回来?按富邦给我的说法,只有卖出台湾复委托股票时,才有原始成本举证的问题?因为自己也是buy&hold,最近在思考是否一次性搬回台湾复委托?感谢大家上述无私分享。
作者: LTpeacecraft (集气是需要时间的...)   2019-07-23 07:16:00
如果是纯寿险,香港保单便宜未必不是选项之一致a大:汇拨股票回来要提出原始成本证明的!富邦复委托会要,我当初汇了几百万,但未达申报标准
作者: RWebster (Webster.R)   2019-08-08 10:46:00
用信托包保险就解决了免税的问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