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各位分享一下我自己参加金融研训院所举办新进人员甄试的心得,以下的内容就把它当
成都市怪谈看看就好,毕竟只是我个人的经验,没有其他公开客观的证据佐证,但这些经
验是我这十年来至少花了超过5万元所换来的,这些钱包括报名费、交通费、准备口试各
项资料的花费。
大家都知道一般民间的公司行号要招募新人,通常都是收到求职者的履历后,依履历表的
学经历等资料,筛选几个条件差不多的人来面谈,再从这些人中挑出最优秀的人录用,所
以学经历漂亮的人,就容易取得面试的机会。而委托金融研训院办理招募的公司,通常都
会先用笔试决定谁可以参加口试,口试时依其年龄、学经历、资格、证照等条件综合评估
,决定口试分数(别太相10分钟3位口试委会可以真的知道受试者真正的实力在那边,所
以年纪、学经历就是影响口试分数重要因素之一,虽然不是百分百,但会占蛮重的比重。
如果你是口试委员,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10分钟的口试,你如何决定给他多少分数?
)再依笔试及口试成绩总合分数决定谁录取,这样看似公平客观,但真的是如此吗?
我相信在笔试阶段是真的公平客观,但到口试阶段就会让人有些想像空间,如果是那种名
额多、报名人数多,大拜拜式的甄试,我相信口试还是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如果是那种小
众、小规模、名额少的甄试,或许就不是那回事了。就我个人的经验,有过笔试然后进口
试至少也有10次以上,早期口试的分数虽然都不高,但都有75分以上80分以下,但都没正
取过,最好的是桃机的业务员备1(简章说备取有效期是一年,但那次大约过半年就另外
再办一次招考,当中还有我第一次甄试那个类组的名额,所以第一次我那个备取只是备好
看的。)再来就是台银证券的8职等人力资源专员正取1人,备取2人,我是备2,当然也没
备上,台银证券那次的口试,3位口试委员都是大有来头的,一个我忘记是谁了,另外二
个,一个是廖继弘,一个是杜金龙,这些人当时可是证期界的重量级人士,现在业界很多
叫的出名号的,都是他们的徒子徒孙。再来就是中央造币厂的行政人员,好像是备6还是
备7,这个也是备心酸的。所以当时我的看法就是,如果口试成绩在80分以下,就是不想
录取你。
但在最近一年,我已年过40,情况更显的严竣,去年上半年参加某金控底下子公司7职等
人员的甄试,笔试成绩70几分,口试时时间还没到就被打发出场了,口试分数只有56分。
再来就是下半年同一金控另一个7职等的甄试,笔试分数75.2分,口试时,3位口试委员很
认真的轮流问我问题,我也很认真的针对他们问的问题回答,直到口试时间结束,结果口
试分数只有52分。这二次的甄试,我口试的成绩如果有65分,我的总分就会比最低的录取
标准高。好吧,我姑且的认为,因为这是比较高职等的甄试,所以对资格条件要求比较严
格,而我的年纪、学经历都处于劣势下,口试成绩都不满60分,或许可以理解。
但最近我再度挑战同一金控下另一家子公司比7职等少了3职等的甄试,只录取一个,在全
选择题下,笔试成绩比最低进口试的成绩高了7分。在口试缴交资料时,我发现有一个人
的资料是用该金控子公司总行的信封袋装,意思就是那个人应该就是总行某单位的现职人
员,但甄试的类别是别地区的职缺。口试时一样被口试委员认真的轮流问问题,我也很认
真的针对问题一一回答,当中还被坐在中间的口试委员称赞我的口条很好,表达的非常清
楚,有参加过的金融研训院口试的人都知道,口试委员在口试时的态度跟口试成绩是无关
的,经过我的实证后真的是如此。结果我口试成绩只有64.67分,而录取的那个人就是总
行的那个人,我算算成绩,我口试的成绩大概差他30分左右,看来我连奴才的程度都称不
上,充其量只是个废才。看到这里,各位看倌的想法是什么?
这10年的经验下来,在口试这部分,从我雪崩式的口试成绩来看,我觉得以前的口试应该
有分成许多的构面,再依每个构面分别打分数,最后再把分数加总起来,就是口试的分数
。但近年来我发现简章有说明口试不会针对细项打分数后再加总,只有综合成一个分数,
所以我87%的认为,在小众、小规模、名额少的甄试,如果你不是他们想要的人,或是有
特定的人进入决赛情况下,为了避免录取到杂鱼或是半路杀出程咬金来拦胡,干脆就把口
试成绩打很低,甚至不及格。跟其他104挂职缺的公司相比,如果是委由金融研训院办理
新进人员的甄试,会多了报名费跟笔试,过笔试只是过门槛,决战点都是一样的,都是在
口试,口试比的是什么?不就是年纪、学经历、证照等等,所以年纪大、学经历不优、证
照没有、英文不行,甚至没关系没背景,就要有当成是陪考的觉悟。
以上只是个人的心得,不代表全部,更不具参考价值,所以看看就好,别太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