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啃老”这个词,我想很多人会直觉认为,是父母过度的宠溺所造成的,或许这是
其中一部分原因,但往往不是造成啃老这个问题的关键。
不管承不承认,会有这样行为的出现,就代表心里已经出现了问题。
这种心理问题从最根本来看,在于“需要”与“被需要”。
简单来说就是
“你的东西很棒,我花钱跟你买。”跟“我的东西很棒,你花钱跟我买。”的差别。
我们做的到前项,却会在后项出现偏差。
造成的原因可能来自于曾经的“被否定”。
我们可以很正常的上街买东西,或跟朋友出去玩,
但却不敢在找工作上告诉对方“我能胜任这份工作。”
我们不敢让别人觉得你可能会需要我。
这是最一开始的想法与行为,当然仅止在于与陌生的人上面。
接下来就是长期宅在家里,与周遭变化的眼光所产生的,“社交障碍”与“孤单感。”
因为各种原因我们会试图保护自己,用许许多多的理由来武装。
像是:“我无所谓工不工作。”
“我其实过的很快乐。”
“我这个人就是很懒惰。” “网络就是我的家。”……等等来掩饰自己的懦弱。
也会因为长期的封闭,而变得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时间久了也会告诉自己不能再如此下去
。我们知道要往前走,却不知道这一步该如何踏出。
你们会想,很简单啊,就找一份工作,重新与社会接轨。
但跨出那第一步却是最难的所在。
很多人都说直接断了金援,这或许很有效,但能做到的父母又有几个。
我相信很多这样的家庭相处模式大多伴生著“责怪”与“不理解。”
我打这篇文并不是要争论是父母的错还是孩子的错。
也不是要为像我们这样的人开脱。
我知道我们很糟糕,自己也不能理解自己。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他们需要的仅仅只是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的信心。
本人或许不算资深啃老,但从高中毕业到现在也有四年多的经验。
希望这篇能帮助更多人理解啃老族的心理。
我也正努力的重新做个正常人。
以上并不适用过度偏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