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高考应用地质地质技师榜首心得 2019/12/10
一、前言
虽然这个时间点已经是一年前,加上今年的考试已经结束,但是本着分享的心态,
还是希望能够提供经验给大家,毕竟地质科系的心得很少,
但我想读书心法大同小异,同时也想改善自己的拖延症哈哈哈
前言可能会有点杂,大家不嫌弃的话可以当故事来看
一切的起源还是在出社会工作后开始的,当时毕业后服替代役,一直不知道未来
可以干嘛,也不想博士继续唸上去,毕竟念了快20年的书实在想休息一下,
就在这时看到104上有海外工作的机会,是跑到印尼的煤矿工作,
新加坡公司在印尼投资煤矿项目,恰好需要探勘的人才。
当时对方人资开了做29休1,工时12hr的条件(是的你没看错),
我在Salary版询问还被各种洗脸(是头壳坏去吗??) (#1PTTmb81)
但是抱着看看外面世界的心态还是过去了(当然缺钱也是一部分原因),
结果去了两个月,公司把我从探勘部门调到生产部门,一下子我变成储备干部,
过往的地质知识几乎没有用到,反而开始学习矿场管理跟成本分析,
加上工作环境真的不友善(你可以想像每天早上叫你起床的不是鸡是类人猿吗),
让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可以在森林待一辈子,才慢慢萌生考技师的想法。
去年七月(2018年)返台假,我心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把考试科目查清楚后,
带着几本参考书跟一些网络资源就回印尼工作了,还好当时有这样做,
因为矿场在深山里,根本没有网络可言,公司拉的网络跟没有一样
(400人共用4M网络,整个吐血)
剩下的准备就是啃书跟手写笔记、事后想想可以考上真的是奇蹟Orz
二、重点提示
废话扯完了,讲一下背景跟准备方式,
大学跟硕班都是本科系(112),基础尚可,算是不上不下,
104年曾经陪考过一次,裸考,当时差10分落榜,后来才知道当年考题偏简单,
之后了解到不念书是不可能的,于是开始想想自己手边有什么工具可以利用。
因为一旦回到印尼是没有任何机会补充资源的,所以一开始一定要先想好,
包含要带什么参考书、文具、还有网络上能够下载到的影片都要想清楚,
这些会在各科准备中详述。
至于准备时间与方式,因为全职工作+特殊工时,因此跟一般人会有一点不一样,
简单来说作息是这样的:
0600-1100 工作,争取早上念一点书,因为报告什么的还没出来,压力相对小
1100-1200 吃饭加午休
1200-1800 工作,要巡视矿场,加上生产报告慢慢进来,没有什么时间念书
1800-1930 吃饭洗澡加运动
1930-2200 念书(一整天只有这个时间可以集中冲刺)
2200-2230 休息,准备睡觉
基本上从7月到11月,每天都过著这样的生活,有时候光是下班就快累挂了,
更不用说偶然的应酬还有突发事故,加上懒惰病偶尔发作时真的很想死,
只有一个月一次的假日可以到镇上剪头发兼休息
(从矿场到镇上要一个小时,来回就要两小时)
在资源跟时间有限的状况下,只能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考古题
我自己是做到前十年,因为仔细观察地质技师考古题后会发现规律,
抓住大方向可以让你轻松很多,也可以看到趋势,
至于超过十年以上的考古题参考价值就比较小,
因为地质圈子比较小,推测是常出题的老师换人了。
2.80-20法则
针对每个科目抓取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几个概念,旁支末节只好略过,
EX. 大地工程专注在土壤力学,至于基础工程和岩石力学选择性读,
但是这个不推荐,如果大家有足够时间还是建议念好念满,
3.手写笔记
很早之前我就知道自己适合手写型学习,
比起电子笔记,它的好处就是写完后印象会比较深刻,
所以对我来说手写笔记非常重要。
三、成绩
工程地质学 58.0
地质调查 68.0
大地工程学 66.0
地层学与构造地质学 45.0
普通地质学 78.0
矿物学与岩石学 70.0
平均64.17
老实说看到64分的榜首还傻眼了一下,可是后来想想每年改考题的标准不一
也就放宽心了,重点是考上嘛XDDDD
四、专业科目准备
在准备的当下我先把考科分成两大类:
应用地质类: 工程地质学、地质调查、大地工程学
传统地质类: 地层学与构造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矿物学与岩石学
我会这样分是有原因的,因为台湾的地质系或地科系其实有它偏重的领域,
112的学生还是学习传统地质比较多,
但如果你是115的学生,在应用地质部分理所当然要擅长一些,
这不是绝对,但是授课内容跟讲义就已经天差地远,
要不是我去修土木系的岩石力学,到现在连大地工程的边都摸不到。
而且在思考逻辑上也差非常多。
1.工程地质学 58.0
这一科在应用地质类中已经是相对定性的一科,所以一定要把握,
在这边我选择的是陈宏宇老师以及李锡堤老师的课程讲义,
记住一些基本的名词解释与计算是必要的(空隙比、筛分析、Q法、RMR)
一开始困难的点在于领域用语,到后来你会念的越来越轻松,
因为你会发现它和地质调查&大地工程有重叠的部分,是倒吃甘蔗的一科。
https://imgur.com/vk5rpL2
2.地质调查 68.0
112的地质调查都嘛是出野外实践,对于理论反而较少着墨,
更别说地球物理探测...根本就没这门课,去网络上找资源反而比较快,
在我看来有在业界工作过会对这一科有较好的掌握,
地质法是一定要读的,再来是建筑技术规则,
野外的部分可以思考作图的原则(如河谷V字法则)、地质图的规范;
调查流程可以参考大公司或是学术研讨会的文章,像是:
火山的调查,温泉的调查、断层的调查、水库的调查...etc.
至于遥测、各种探勘方式就是寻找网络上的各种资源,
这部分资料通常不会很齐全,也有可能是我找错方向,找不到正确的讲义,
如果你的科系有相关课程,请一定要好好把握。
https://imgur.com/jtZXygG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名词要搞清楚:目的、方法、工具、项目、内容等不要搞混,
“获取可用于基础设计阶段之参数”是目的;
“进行野外调查与水文钻探”是项目
“地电阻探勘”、“应力分析”、“岩石样本采集”是方法
“卫星照片”、“三层套钻管”、是工具
如果可以弄清楚定义,可以避免很多分数的流失。
3.大地工程学 66.0
最苦手的一科,本来一开始的设定目标是40分,拿到66分反而有点意外,
地质技师的大地工程跟土木技师的级别还有方向是不一样的,
简单来说是土壤力学+基础工程+岩石力学,可以预期范围偏广,也比较简单,
我仔细研究后发现基础工程和岩石力学超出我的理解范围与时间预算,
因此以土壤力学为重,事实证明这样做确实可以拿到基本分。
土壤力学最感谢的是土木板的网友bpm888
他的土力基工频道真的帮助我很多,当然,如果没有先把影片下载来看,
我是绝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搞定这一科的,推荐要念土力的同学一定要看!
https://www.youtube.com/user/BPM88able/featured
https://imgur.com/2HZOMf9
另外还推荐施国钦的套书,这是我唯一借得到的,欧阳的书我没有特别去注意,
在这边一定要把基础打好,因为它会连带影响到你工程地质的表现,
像是相对密度、干土单位重、三轴试验、阿太堡试验、沉陷量计算、
STP、统一土壤分类、剪力强度、渗透系数都是基本中的基本,千万不要放过。
https://imgur.com/2HZOMf9
至于基础工程我只侧重在主被动土压力系数和Terzaghi承载力公式;
岩石力学则是基本定义、力学试验与莫耳破坏圆。
和土木技师的比起来,地质技师的大地工程科目已经很亲民了,
好好准备其实没有这么可怕。
(不过近几年有越考越偏的趋势)
4.地层学与构造地质学 45.0
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传统地质的领域,从这边开始就是考验大学有没有好好念书,
用学校讲义即可,如果你没有,去找有保存PPT的同学要,
地层学我是用邓属予老师的地层学&沉积学讲义,包含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你可以试问自己是否能够描述河道沉积相、海洋沉积相、陆地沉积相有什么不同,
还有台湾的地质历史,西部的岩相特色为何?台北盆地的地质史...etc.
https://imgur.com/WyG2BbN
构造地质学即地质构造,包含基本地质原理、应力&应变、流变学、断层、褶皱、
变质构造、板块边界与模式等等,内容可以说包山包海,所以大学的基础很重要,
如果不行也没关系,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
我用的是卢佳遇老师和胡植庆老师的讲义,如果你还在念硕班,可以回去听课、
或是去找表现不错的同学询问,
https://imgur.com/QrIHwXb
根据经验,在这里一定会考1-2题台湾地质,而且范围之广难以想像,
EX.“简述新生代以来台湾地质史”、“详述台湾北部地层构造”、
“如何研究板岩”、“绘出地质构造剖面并解释”
你可以发现这类题目很难写,甚至是写不完,但它其实没有要你写完的意思,
很多时候只是想要考你是否对台湾地质有基础的认识,弄到最后有点像写论文,
因此常读研讨会论文或是期刊是有帮助的,在这边推荐地调所的地质季刊:
https://twgeoref.moeacgs.gov.tw/GipOpenWeb/wSite/lp?ctNode=331&mp=106
这是一个本意为科普的杂志,但是最后变成只有地质人在使用,
选一些早一点的期次,全部都有本文可以下载来看。
本来设定目标80分的(毕竟硕班时当过构地助教),
结果分数出来后被朋友酸到爆炸Orz
5.普通地质学 78.0
同上,普通地质学也是一个包山包海的科目,但是范围更广且更难捉摸,
对于走广不走深的同学可以有很好的发挥,在这边要推荐的书有《普通地质学》
我自己是何春荪和刘聪桂版的都有买,但是因为行李箱限重的缘故,
刘聪桂版的就放在台湾,考前两天回到台湾才翻一下。
这一科建议就不要钻牛角尖了,应该要当成百科全书来看,
想要在名词解释抓到全部是不可能的,应该要在“系统性描述”上做准备,
例如:山崩的种类有哪些、基本地质原理、不整合种类、板块边界种类、
风成作用的地形、水流作用的地形、沉积构造、三大岩总类、
碳酸盐类详述、详述五种可再生能源...etc.
到最后你会觉得跟高中地科差不多,其实没错,但问题是你能有逻辑地回答吗?
当然本土考题也是不能少的,像是举出台湾的矿产资源、台湾的岩石分布...
都应该准备一下。
https://imgur.com/RmrRC1V
因为一个大题就要20-25分,和应用地质类不一样,这里没有计算题,
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在每一题尽力回答,你写了还能捞一点分数,
不写就是完全没有。
6.矿物学与岩石学 70.0
最后是基本的矿物学与岩石学,一般来说会放在大二大三的必修,
准备方式和构造地质学一样,以课程讲义为主,在这里我觉得我们系就有相对优势,
因为有薄片课程,而且当时的助教很给力,可以让你对岩矿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一科的重点要摆在定义跟比较,因此有些关键字一定要抓到,
ex.描述矿物的字眼(解理、光泽、硬度、晶系...etc.)
石英和方解石的异同之处
如何系统性描述岩石薄片
不同岩类的之间特色是什么?
在这里使用条列式回答或表格可以帮助到你,我自己在做笔记时也是这样准备的。
https://imgur.com/mqggPQr
往年考古题经验都会摆一题矿产题(台湾玉、金矿、大理石、煤矿、文石),
知道这种规律后就变得很好准备,如果连基本功课的都没有做,可能很难拿到分数。
至于太偏门的题目就跳过吧!没有人会去准备“吕宋铜矿和硫砷铜矿异同之处”的,
我曾经试着做但放弃了,如果大家都不会,你不会也没关系的,
因为光是其他东西就够你念到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