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司法官上榜心得-不归路上坚持的赌徒(代PO

楼主: fawnsu (好好玩小鹿)   2014-10-09 07:52:34
本文代强者我研究所同学PO 100年律师司法官上榜心得,
原作者本来没有将本文发表在国考板,而是本所部落格上,
前几天有板友转贴分享,后来删文了,
原作者看到推文回响热烈,就请我代PO避免ID露出,
希望这篇超详细实用心得文能造福更多考生囉!
==
原文网址:http://nctuitl.pixnet.net/blog/post/37184892
(有图有画重点无音乐,所上招生部落格介意勿进)
==
一、前言
二、在第一次学习法律的阶段
三、选择国考书籍及资料
四、唸书方式与时间分配
(一)唸书的次数及流程
(二)时间分配
(三)各阶段准备方向
(四)是否参加读书会、补习?
五、摘要方式
六、写实例题的方式
七、上阵时的准备
八、如何调整身心状态
(一)准备过程中
(二)面对落榜
(三)调整方向,适应考试
九、小结-祝大家好运
一、前言
有人说国考是法律人的宿命,我觉得对于其它需要考照的职业,这句话都适用,但律师及
司法官考试因为出题方向及实例题的形式,让人摸不著头绪,许多人的信心也渐渐消失,
但这种莫名的考选制度短期内不会改变,所以我觉得考生就像赌徒一样;只是既然要加入
战局,就要想办法让自己手上多一些筹码、坚持下去,尽人事而后听天命。
读书的方式因人而异,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所以我听从科法所毕业学姊的建议去搜
集众人的考试经验(例如:PTT的Examination版)。一方面参考读书习性跟我比较像的人
是如何安排进度,另一方面从大家阅读的资料及答题经验去抓出要唸哪些、唸到什么程度
、怎么写题目才能一目了然,尽量让准备的过程可以事半功倍。而网络上已有许多分享的
读书方式的心得文,所以本篇重点会集中在其它部分。
我在大学时法科成绩中上,但对于国考以外的科目掌握度比较高,记忆力不算太好,对抽
象文字吸收困难。平时唸书进度非常不固定(可能一天看80页,隔天10页),一天实际唸
法科书的时间不会超过8小时。99年曾参加高考法制、司法官及律师考试,却都落榜,而
且平均差3分以上,过程中一度想要放弃,但因旁人的鼓励而继续走了下去。
我希望本篇心得的后半段能对仍在国考路上的赌徒们有些帮助,因为我也曾在过程中迷路
、心中有许多挣扎。现在想来,我很庆幸99年落榜,让我能深刻体认到努力不一定会达到
目的,但想要到达,就必须一直走下去。
总之,本篇心得不走逻辑法律人风格(其实是因为本人不太有逻辑,我上榜大概证明了运
气的重要......),比较像杂感,对于过去二年的记录。
二、在第一次学习法律的阶段
在大学第一次学习法科时,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体系架构跟推理过程,才有办法一以贯之,
意即,可以思考、推衍若从不同观点切入,在特定案件或法规制定上,应该长什么样子,
所以十分建议好好阅读教科书(例如王泽鉴老师的法律思维与民事实例、陈敏老师的行政
法总论、刘连煜老师的公司法、证交法等)。在这个阶段如果直接阅读补习班的参考书,
因为缺乏完整的论理过程,虽然内容整理了各家学说及实务见解,但东一块、西一块;再
加上法律条文编排、实务见解不一定有前后一贯的逻辑,有些学说见解也不一定是站在同
一条线上打架,如果第一次学习没有架构好主干而把分枝收集起来,反而会在森林中迷路
。虽然短期内或许可在考试上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国考甚至是就业后,对于瞬息万变的
社会及法规,永远有背不完的东西,如果不能掌握主干,会非常辛苦。
以我自己为例,大学时认真唸过林钰雄老师的刑诉课本,在看补习班参考书时,便能比较
清楚的知道这些争论是从何而来、应该在流程中的哪个区块;但大学临时抱佛脚的债各,
考完期末考就灰飞湮灭,国考时对于债法的题目常常是束手无策。
三、选择国考书籍及资料
准备国考跟第一次接触法科、学术研究不一样,是比谁对内容及出题模式熟悉、可以在短
时间内“反射”出答案。所以,每科唸一本书打底,再加解题书及总复习讲义(可有可无
)即可。至于哪些书比较适合,我先翻过大家比较推的几本书,选一本看起来比较对tone
的唸。
打底的书是指第一遍看的书,我觉得要够广(近期学说、修法、实务见解)而且浅显易懂
,教科书不太适合在此阶段阅读;解题书则是要至少有近五年的国考、研究所题目且以主
题式的方式呈现,尽量是同一作者写的,但因为各家解答都有怪怪的地方,可以跟同学相
互讨论、参考各家解答后,讨论出一个比较可信的答案;总复习的话,主要是为了补充底
本书没有的文章、实务见解整理及当年研究所考题,除了各家补习班的课程及考猜外,一
些专出考用书的出版社的书籍也可参考。
而修法及判解资讯,除了靠补习班的整理外,我每星期会上法源法律网看一下法律新闻、
法规新讯。至于要不要追期刊论文、或是每个月的实务见解整理,见仁见智。我第一年因
为深恐漏掉任何资讯而印了许多期刊论文,只看了部分,虽然考卷上出现似曾相识的叙述
,但怎么也想不起内容。像我不是记忆力很好、唸书很有定力的人,所以后来选择先把基
本盘顾好,新的资讯只看总复习的书或讲义,有余力才会找文章来看。毕竟时间有限,要
把力气花在刀口上。
四、唸书方式与时间分配
(一)唸书的次数及流程
第一遍是把底本书唸过一次,以“看懂”为准,把概念及体系架构好,不需要看太细。第
二、第三遍有时会看整理的摘要(详见下述)或解题书。但如果看解题书时,发现对于体
系架构仍不甚清楚,则建议再看一次底本书(弄不清的随时回去查教科书)、请教该科的
强者。
第一年我是全部科目走完第一遍后再看解题书,但第二年我觉得这样印象不够深刻,所以
看完底本书后,直接先看解题书,强化一下印象并借由题目把不熟的地方找出来做些标记
。而最后冲刺时,对于比较不熟悉的科目会看解题书,比较熟的科目看摘要。
但究竟哪个部分要多唸几次?其实就是80/20法则。我觉得考过的东西一定要熟,熟到看
到一样的考点可以毫不犹豫指出法律争点为何,所以宁可不要一直唸底本书,拼命唸解题
书;而那20%,就是新出的学说、判决及不常考的冷门争点,我则是在脑容量有空时才把
冷僻的东西记下来,不然大多是看过就好(没时间就跟他说再见吧)。毕竟,考卷上的题
目,一眼看过去,会的顶多一半而已,先把握过去考过的才能稳住根基。
又,第一试跟第二试相隔约二个月,建议一开始准备即往实例题的方向准备,考前一个月
再写考古题(新制预试、100年司法官及律师题目)及熟悉冷僻法条。
(二)时间分配
在决定投入国考后,其它事情的次序会比较后面,当有冲突时只要想一下优先级,就会
知道怎么样安排比较妥适。但是绝对不可少的是让自己放松、运动的时间。
每个人唸书快慢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太一样,但我觉得至少要唸过一遍底本书再加上
二遍解题书才算比较适当的。我第二年准备是从2月中读到7月底才把所有的科目走完底本
书及一遍解题书(一天约6~8小时),建议如果是第一次准备的,可以空出10个月到12个
月准备,比较不会那么赶。
每个科目唸多久,建议以第二试的配分来决定分配多少时间。像民法三题(先不论综合题
)-债、物权、身分各占45分,则花在民总跟债篇的时间就不要比物权多太多,债法的东
西多且杂,但唸再多也无法在考试时间内完整反映在考卷上。而公司法过去被视为小科,
但在第二试却占80分,则可多下功夫。
因为我唸书习性比较不固定,所以排进度时以一个星期为单位,先进行大科,只有一试才
出现的科目(例如国公、国私、法伦)考前一个月再唸就好。通常到考前一个星期,我才
会定出详细每天应该唸什么的计画。实际唸书进度大略如下:
3月:民法、行政法
4月:刑法、行政法
5月:刑法、民诉、宪法
6月:刑诉、公司、证交、保险
7月:海商、票据、国公、国私、法伦
8月:Review条文、总复习书
9月:漫画及电影(一试放榜前心情很紧张)、解题书(物权、身分、刑法)
10月司法官考前:总复习书(宪法、民诉、刑诉)、
10月律师考前:解题书(公司、证交、民诉)、摘要(票据、保险、行政法、刑法、刑诉
)。
(三)各阶段准备方向
一试题目各科差异很大:公法较重基本概念、民法多实例题、刑事法实务见解比重高、商
法则较冷僻。比较需要特别准备的是国公、国私、法伦,我觉得考前一星期再来看用短期
记忆应付就好;商法的话记得把条文从头到尾看一下,数字记不住就让它去吧。答题时记
得掌握时间,尤其是民法民诉一科题干叙述较长。画卡时建议写一题画一题,一次画容易
画错且有可能面临时间不足画不完的窘境。
二试实例题,建议多写题目练习如何在时间内抓到争点写出言简意赅的内容(详见下述)
。综合题部分民事法可注意几个议题:消灭时效(抗辩主义、在多数被告中一人主张对他
人之效力)、共同诉讼(究为普通共同或类似必要共同诉讼,需思考实体法的规定)、既
判力、不真正连带(多数当事人、起诉效力、主张共通、证据共通、送达效力、诉讼标的
价额);刑事法则要特别注意单一性同一性。
司法官口试对于分数较接近门槛的人有比较重大的影响,因为口试成绩为100分,将与二
试成绩加总,但口试成绩大多在70~80分间,所以二试成绩高的口试比较不需要担心。口
试时我看了近二个月的司法周刊以及时事热门议题的整理(有组读书会相互交流),主要
还是围绕在法律伦理以及司法改革议题上。在这里我十分感谢志洁老师替我模拟面试,甚
至在口试前一天老师到台中参加研讨会,还特地打电话帮我演练、打气,让我临场时能够
比较安心地面对口委的问答。
(四)是否参加读书会、补习?
二年我都有参加读书会,主要是练习写题目及相互讨论。对我而言,参加读书会让进度较
为明确,且跟朋友聊天、抱怨心情上比较放松。对于大家比较弱的科目,有学长姊带的好
处是很快就能找到盲点,但同学间相互讨论也收获不少。所以如果时间上允许,我蛮建议
开读书会的。非第一年准备的考生,或许可以考虑在一试结束后密集开几次熟悉一下写题
目的手感即可。
我大四时每一科都听过一次面授,但后来我觉得,面授、函授比较适合在不熟悉的科目,
且内容多是入门程度。像大学时民法课程比重高,则补习时不需要再听一遍。我自己是听
觉学习比视觉有效果,就比较适合听课;有些人则相反,直接看书即可。总之,是否补习
可以衡量时间及学习方式。
五、摘要方式
这里指的“摘要”,是指考前最后一遍要看的东西,要够精简、涵盖该科重要部分。我的
摘要大概有下述三种形式,而新的资讯除了手写补上外,也会撕下讲义或书中重要部分补
上:
(一)重新写一份
我唯一如此做的科目只有行政法,因为实在太花时间,当初会做是因为讲义并没有办法详
实反应老师上课的内容。如此做的好处是读来方便、快速,但对于不熟悉的科目很容易流
于抄书。
(二)以补习班讲义为底本
这算是折衷的方法,我会找架构比较清楚的补习班讲义,于第一次看底本书的时候,对于
比较不熟的内容以及讲义上没有的,填上去或是在讲义上做记号,这样之后要阅读、增补
,就以讲义为主。
(三)贴便利贴在法条上
比较需要搭配法条记忆的刑分及证交,会建议以这样的方式做。主要是把条文重点标出来
后,简短写出争议之处及二种说法。
六 、写实例题的方式
过去学校考试较有时间可以写出完整的三段论法,旧制律司考试一题25分可以写30分钟,
还是有时间可以完整的舖陈。但在新制下,200分的卷子只有180分钟、300分的卷子只有
240分钟可以写,所以答题时要更言简意赅。我的作法是省略大前提的叙述(可能不写或
只写一句),直接进入本案的涵摄,多引用题目事实进行讨论。意即,标题先写结论并于
其后括号写出相关法条,开头便言明本题问题点何在(例如:本案争点在于行政处分之法
效性,分述如下),若有学说实务有重大歧异,则会开两说(有时间的话两说都涵摄一下
),最后再于小结采一说并说明于本案适用之情形。毕竟,若知道如何于本案涵摄,则表
示大前提论述的东西你是懂的。
面对一眼看过去不太会的题目,我是先把题目事实翻成法律名词,然后看看有没有哪里怪
怪的,千万不要空白。又,我不建议跳题或空页写,如果要跳题就直接题号标明,因为空
页风险很大。而新制题目较过往为长,若出题老师没有分小题,要特别注意题目问了几个
人或行为。像律师刑诉有一题问A、B、C三个人,我推论一个人占10分,要写的点一个人
可能1到2个,要小心不要漏写。
文字陈述上我是倾向白话易懂,一来我不太会写文言文,二来老师一天看那么多考卷,写
白话些较易阅读,也是给彼此方便。
那一题究竟该写几行?我觉得以“时间”决定篇幅。所以例如行政法一个小题10分,表示
只有9分钟可以写,最长顶多写到6行。6行中大前提不超过2行,其它都用来好好讨论本案
事实涵摄到法律上会有什么样的问题。
新制的“特色”综合题,以预试及100年的题目看来,仍是实体法与程序法分家,只要记
得题目是有连贯性,别前后矛盾即可。而从结果看来,综合题的给分似乎比较甜一点,请
大家把握时间一定要写完。
七、上阵时的准备
1、万事齐备
准考证、身分证带好别遗失,文具多带几份、手表要有电、提早到考场、睡眠充足。
2、处变不惊
碰到不会的题目,心里要想着我不会其它人也不会,很有信心的把题目给的条件一一分析
;遇到看过的争点,也不用过于兴奋,顺顺的写完。
3、掌握时间
拿到考卷先按每题配分标好时间,时间到就跳下一题,以写完为原则。
4、放轻松
第一年上考场我十分紧张,而后才发现看错了不少题目。所以第二年我上考场时催 眠自
己只是一个观光客(当然考卷还是有认真写),观察周边人的行径。而脑筋一片空白也不
用担心,这样你就不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可以好好思考题目的事实。
八、如何调整身心状态
(一)准备过程中
我觉得最佳状态是身心平衡,国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第一年准备的时候,因为觉得这是
一个很难的考试,所以社团、运动都放一旁,连看场电影都有罪恶感,心情上也很紧绷,
搞到后来身体变的很不好,精神不济。所以第二年我开始去上舞蹈课,当我唸书觉得厌倦
了,就拿起漫画或是去看场电影、跟朋友聊。
(二)面对落榜
第一年放榜时,我正在课堂上口头报告,得知落榜结果,整堂课很恍忽。脑子里各种想法
飞来飞去--因为我觉得自己很认真了,怎么还会是这样的结果,会不会我根本不适合走
法律这条路?而忙碌的研究生生活,能让我有多少时间唸书?不知该怎么办的情况下,打
给了学长姊,大部分的人都告诉我说,尽快让生活回到常轨,排一下进度,就知道自己剩
多少时间,要从何时开始努力。
这两年中,每当看到上榜的人总有几分羡慕,面对亲朋好友询问“最近在干麻”时,也只
能呈现一条米虫;而家人询问成绩为何这么难看、为何没考上时,又是一刀刀刺进心中,
这个问题即便问现在的我,也答不上来。但后来我告诉自己,如果老天会在每个人的人生
中设下一道障碍,那么早点碰到也是好的;一位交大科法毕业的学姊也说,五年后看来,
花几年考上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差别。别让准备考试的生活中只有考试这件事,唸唸语文或
增进研究能力也并非完全相斥,只是时间比重分配上孰重孰轻。
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因为考试而否定自己、失去信心。目前的考试制度,仍有很大的不确
定性(及与现实世界脱轨的状况...),过去四五年的努力,仅以短短几十页纸评定,本
来就会有遗珠(而且我一直不懂为何考选部不公布参考答案,以受公评?年复一年的考试
考生根本无从得知究竟是文字表达上的问题还是答题方向根本错误)。就把考试当成工作
,不同的工作内容、环境,要改变它之前,总要了解、适应。
(三)调整方向,适应考试
去年在帮忙新生报到时,有空跟倪老师聊了一下,他问我说:“你觉得去年哪里没准备好
?”当下我没办法给一个肯定的答案。我心中对考试制度充满著怨言,也觉得落榜原因不
明。为了找出答案,我重新写了99年司律的题目跟学长姊检讨,才发现是我答题上过于零
散、写太多大前提(理论),根本没有好好的讨论本题事实涵摄的过程,这才深刻体会到
邱老师口中“只会背理论的人”真意为何;在唸书方向上,对于考过的点虽然有印象,但
没有办法写的很漂亮,才发现我应该集中火力在常考的地方。
有位学姊曾跟我说:如果你落榜后上榜,表示你有反省、调整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落榜后
,除了抱怨不合理的考选制度外,可能也要检讨是不是准备方向出问题?还是答题上令人
不知所云?
九、小结--祝大家好运
通过司法官考试是一直是我不敢奢望的,对比其它上榜、或正在努力的朋友,我不觉得我
多懂了什么。在这二年中,有很多学长姊无私的给予建议、带读书会,有很多朋友同学愿
意在我陷入低潮时拉我一把、打气,十分谢谢他们。但愿上述的分享能给投入国考的人一
些帮助,早日脱离这赌博人生。祝大家好运!
作者: bryant780417 (bryant780417)   2014-10-09 08:57:00
作者: cin1980 (群丽汉方精油)   2014-10-09 09:44:00
作者: ssiimmbbaa (小均)   2014-10-09 09:50:00
好文推
作者: Andydream (王大帅<( ̄︶ ̄)>)   2014-10-09 09:58:00
作者: pttptt2008 (无心)   2014-10-09 12:45:00
作者: a103wul6   2014-10-09 13:51:00
作者: cukesdubie (Alan)   2014-10-09 21:12:00
作者: knightyuan (到底在期待什么呢?)   2014-10-09 23:02:00
感谢分享!!
作者: kobebread (狂野面包)   2014-10-10 01:30:00
感谢分享~!
作者: Pejsl (达拉斯的奇蹟)   2014-10-10 08:06:00
好文推
作者: ucschang (岁寒松柏栋梁材)   2014-10-10 21:23:00
推!感谢分享^^
作者: andyahn (努力再努力)   2014-10-11 00:36:00
推,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