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结论,英文学习的顺序,我认为应该是
(1) 听 → 说 → 读 → 写
(2) 字 → 句 → 文
我称它为〝英文学习七字诀〞 (由此继续往下延伸)
首先,英文是一种语言,而中文当然也是
换而言之,你中文怎么学的,英文就怎么学
(如果你觉得自己中文没学的很好,那就先学中文吧)
打从娘胎出生,你还是个婴儿时,
你只是〝听〞著爸爸妈妈或甚至长辈们跟你说话
你可能都听不懂,但那时的你不会说话,不能问‘那是什么意思?’
但你静静地听着 (听)
当你慢慢开始长大,父母开始教我们〝说话〞,认物品
一开始教一定会教‘爸爸’和‘妈妈’怎么说,看到爸爸叫爸爸,看到妈妈叫妈妈
然后从简单的周边物品开始认起,比方说,“这是‘苹果’,跟妈妈念一次‘苹果’。”
这个时候,开始学习和练习,把听到的东西,说出来 (听+说)
之后,开始进入幼稚园、小学然后一路到国中、高中、大学
这个学习的精华时期之一,我们透过〝读书〞来获取知识
透过大量阅读、老师讲解、同侪讨论,和回家的反复练习,
将我们学到的东西输入(input)进脑中 (听+说+读)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开始学〝写字〞
从小学的生字、圈词、造句,写到国中的日记,到高中的作文,大学的论文..等
进入学校后,我们不但透过语言来沟通,也透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将听到、读到及和同侪师长讨论后事物,
在脑中进行重整后,透过文字输出(output) (听+说+读+写)
以上,听、说、读、写四阶段,分别在不同时期,以累加的方式,持续进行
一直到了现在,这四种技能仍然是交错运用,相辅相成。
台湾学生普遍听力不好,可能是由于在接触英文时,
已经在〝读〞的阶段,而忽略前面两步骤。
这四步骤可能花一段时间,而时间的长短,端看你用心投入的程度。
唯有努力付出,才会有相对应的结果。
听、说和‘发音’比较相关 (听到是正确的,说出来的当然八九不离十)
读、写和‘文法’比较相关 (以下说明)
读、写 三阶段 字 → 句 → 文
刚开始学英文,在学完字母之后,就是把字母拼再一起,变成单字
单字持续学习的时候,会加入一个元素使他变成句子,也就是文法规则
于是 单字 + 文法规则 → 句子 (就跟中文学完生词开始造句一样)
写出句子之后,我们开始学如何把句子串在一起,
让他有连贯性,有起承转合,我们开始学习学着写段落
学习如何写第一段、第二段...最后一段结论,形成了作文
于是 句子+句子 →段落 → 作文
以上,是我个人认为的英文学习步骤。
由于本人才学疏浅,如有遗漏之部分,欢迎大家补充。
也欢迎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