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AC 再生战机(X-Multiply)

楼主: conpo (狮子たちの旗)   2014-12-04 15:34:03
部落格图文好读版:
http://tinyurl.com/m458mpg
话说当年那家茶叶行有两款STG机台真的是历久不衰,至少有一、两年的时间我都还能
看到有人去排那个机台,即使到了店家要被迫转让的前两个月都还有稳定的投币率,可见
作品本身相当有其魅力(不知道茶叶行事件的人请往前翻一下,前一篇文章有提及,感恩
)。什么游戏这么屌?一款是众所皆知的名作‘宇宙达人(Tatsujin)’,另一款就是横
向STG四天王之一‘异形战机(R-Type)’,其他STG作品基本上都摆不了几个月就
会被撤掉,热度完全无法比拟(不知道为什么,‘宇宙巡航舰(Gradius)’在我家那里
也不太受到重视),唯独这两台可以一直在店门口旁的骑楼屹立不摇。然而在那堆被淘汰
的STG作品中,有几款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其中一款就是今天要介绍的‘再生战机(X
マルチプライ)’,一款与名作擦肩而过的遗珠之作。
其实‘再生战机’这款作品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太大的回响,尤其它又是生在由STG所
主导的90年代前,当时优秀的STG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加上台湾的环境本来
就不可能把所有游戏都拿来压在市场比拼,所以不少作品根本连进来摆的机会都没有,不
知道有某款游戏存在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像‘再生战机’这种还能在市场上看到的,已经
算是很幸运了。既然不是什么畅销的名作,那又为什么要特别聊到这款作品呢?一方面是
因为我个人非常喜欢(我可以算是横向STG控),所以当年花了不少钱在这个机台上,
虽然单机突破还是略嫌勉强了点(总是会发生一些奇怪的小失误),但一个伍圆硬币破关
绝对没问题。另一方面是这款游戏也是我跟那个女孩子常拿来较量的作品之一,不过她在
STG游戏上的造诣明显远逊于FTG或ACT,而且很容易因为爆冲误撞场景某处而快
速死亡,所以大多时间还是在看我玩而已。最重要的是,我另外还得防范她的无理取闹,
因为她是那种会因为自己失误而迁怒他人的类型(囧)。
当年这款游戏的机台双打设定实在很诡异,明明有2P的操作盘,但当2P要进行时还是
只能用到1P的操作盘才能操作,这是什么鸟设定?所以死了就得快速换位这一点真的很
麻烦,换太慢的话还会不小心害对方死掉,所以常在那家茶叶行穿梭的人都知道这款游戏
还是一个一个轮著玩就好,刻意去投2P只会造成别人的困扰而已。不过那位茶叶行千金
会很故意地要求我跟她一起玩,但因为换位真的很麻烦,所以后来我干脆就站着等,不然
会被她恶意性质的缓慢换位而搞到莫名阵亡,然后她还会用一种异常天真无邪的表情告诉
我不是故意的,接着就继续坐在那里玩,完全不把我这个1P当一回事(囧)。扯远了,
其实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这款作品与‘异形战机’系列系出同门,都是由“Irem(ア
イレム,后更名为アピエス)”所打造,不过这个部分是在长大后才会注意到的事情,小
时候哪会去注意游戏开发公司是哪一间?这根本是三十岁以上的游戏宅才会做的事情(自
己对号入座先)。
这款作品发表于1989年,当时除了自家的摇钱树‘异形战机’备受好评进而趁势推出
新作品外,同年发表的作品中还有颇受玩家爱戴的名系列作‘宇宙巡航舰’与‘太空战斗
机(Darius)’也都推出了续作来抢攻市场,另外还有‘地狱火(Hellfire)’、‘天空
大冒险(Sky Adventure)’、‘美国海军(U.N. Squadron)’、‘空牙(Vapor Trail
- Hyper Offence Formation)’、‘大旋风(Twin Hawk)’、‘原始岛(Prehistoric
Isle in 1930)’、‘欧米茄战机(Omega Fighter)’、‘昆虫战记(Insector X)’
以及‘零式战机(Zero Wing)’等多款优异的后起之秀在一旁虎视眈眈著,所以这一年
无疑是STG游戏的战国时代,许多作品没有来得及受到市场青睐就黯然退场其实是很常
见的事情。但像‘再生战机’这样的作品就更加尴尬了,它除了必须遭受其他游戏的围攻
外,还得承受自家作品的打压,立场异常险峻,腹背受敌的态势的确也是造就这款游戏没
有受到注目的原因之一。
因为系统架构、机体设定及声光细节上都有其相似之处,所以这款作品在开发初期曾一度
被视为‘异形战机’的正统续作,后来因某些考量而让让它成为一款独立的作品,但还是
有玩家将其称之为“R-Type系列的异形版本”,认为它就是‘异形战机’的外传作
品。话说回来,从游戏的背景架构来看,‘异形战机’这个中文译名其实更适合用在这款
作品上就是了。另外,虽然两款游戏的确有一脉相承的血统,但时空背景设定上并没有直
接关连,而且这款游戏因为自家作品的锋芒太过外露,加上自己的表现也没有比较突出的
地方,所以前后就这么一款游戏问世而已,可惜了一堆有魄力的敌方或机体设定。除此之
外,关于游戏的名称其实也有点让人匪夷所思,虽然“Multiply”这个单字跟标题画面的
“∞(infinity)”符号搭配“X”这个字母会让人有一种想像空间在,但游戏的内容表
现上却完全没有这种感觉,敌人并不会无限再生或增殖,玩家所操作的机体也没有这种特
殊能力(现实中就只能靠伍圆硬币延续下去),游戏的二周目难度设定也有其极限,所以
直到现在我还是无法理解游戏标题到底隐含着什么。附带一提,虽然与本传作品没有直接
关联,但这款游戏的机体(X-002)却曾以另一种面貌出现在PS2的‘R-TYPE FINAL(
アールタイプファイナル)’的机体名单之中(游戏中被命名为“RX-12 Cross The
Rubicom”)。外貌虽然有些改变,但从特有的机械触手跟攻击方式依然可以看出这的确
跟“X-002”有其关联,而且讯息说明也清楚标示了它的原初作品就是这款游戏,所以就
象征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复活了。还有一个关于周边的讯息,“X-002”这
个机体其实也曾出现在“Shooting Game Historica 4”这个系列转蛋玩具中,但相关细
节也就仅止于此,后面就再也没有其它可以登场的机会了。
游戏的故事大纲是这样的:时间是西历2249年,当时人类殖民到スタン惑星上已经有
一段时日,但却因为离奇的怪病而突然出现了大量的死亡潮。经科学家调查的结果发现,
这种不治的怪病是一种极小的异形病毒所引起,人体只要被这种病毒侵入后就只能慢慢迈
向死亡,药物或其他化学治疗完全无效。在科学家们日以继夜的研究之下,发现唯一的解
决对策就是直接在人体中注入超微型战斗机“X-002”进行消灭病原体的动作,这样就能
彻底根治这种怪病,于是“X-002”与异形病毒的战斗就此展开。事实上,直到后来我上
网查资料也才知道原来“X-002”是一种超微型的战斗机,而各个关卡的战斗场景就是人
体的某个部位,这个设定其实满有趣的,如果没有看过设定资料的话还真的不容易发现到
。而且照这个设定来看,游戏一开始注入“X-002”的那个装置大概就是微针头之类的东
西,只是不知道是从哪边注入的(应该不是肛门吧?)。比较能从网络资料确定的部分是
STAGE7,这里是子宫的部位(所以被注入者是女性),而最终头目バイアクヘー(
Byakhee)所守护的就是异形的受精卵,那么STAGE5大概就是胃部之类的地方,因
为有类似胃酸的设定存在,至于其他部分就请大家自行去观察与推测了;这个部分实在太
猎奇,我怕我的血压会莫名飙高,哈哈。
游戏的操作方式很简单,就只要专注于移动与射击即可,比起本传‘异形战机’还得花精
神去顾及卫星系统的所在位置,这款游戏就显得简单多了。游戏最大的特色就是自机上下
方伸展出去的机械触手,机械触手的上下延展距离最远可达到四个横向机身那么宽,而且
具有比一般性炮火更强大的损伤判定,又能依照某项武装的特性作出不一样的变化,是玩
家可放心倚重的辅助攻击系统,我觉得比传统的卫星系统更有其实用性。但因为机械触手
具有随机体摆荡的特性在,所以刚开始会觉得有点不太容易操控,建议在取得后找个比较
空旷的地带确认一下摆动的规则,这样就能让攻击变得更得心应手。
简单介绍一下游戏的三种主要武装。标示为红色的レーザー可以说是这款游戏中极具代表
性的武装。威力强、涵盖距离长、又具有贯通效果,根本是拿来破坏游戏平衡用的,非常
不建议使用(无误)。取得后的第一阶段就能明显感受到它的强悍威能,提升至第二阶段
后除了破坏力更加提升外,甚至还可以让判定变得更宽广,此时如果让机械触手跟自机的
位置集中在一起并一同击发的话,三发光束所展现出的毁灭性火力甚至可以在很短的时间
内让某些头目灰飞烟灭,所以是一种无论在视觉或实用性上都相当能让玩家倚重的强力武
装,很适合刚接触这款作品的玩家用来练手感,至于进阶玩家还是少用为妙,会让游戏的
乐趣跟难度都大打折扣。
标示为蓝色的ホーミング除了保留自机前端的攻击效果之外,另外还会从机体上下端各发
射出飞弹来攻击敌人。相较于レーザー,ホーミング在威力上就显得比较普通,但因为有
追踪的效果做辅助、而且一次最多又能发射六发飞弹来攻击敌人,所以还是很值得玩家信
赖。虽然第一阶段的威力与视觉效果都让人有点不太放心(看起来就像是普通的火力支援
),但取得第二阶段后就会明显感受到它的实用性,很适合用来与敌人保持安全距离并展
开对峙。不过这项武装对于头目战会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追踪效果不知道为什么常常会发
生失误或无法集中在某个目标上,所以如果想要用这项武装攻略游戏的话,最好还是多仰
仗一下机体前端的基本火力,这样自然就能有效缩短攻略的时间。
标示为黄色的シャドウ在性能上是一种很特殊的武装,而且只能在STAGE2以下的关
卡才能取得。取得这项武装后,会发现自机本身无法做攻击,玩家就只能依赖机械触手所
发射出的光圈来扫荡敌人,另外机械触手的前端会产生具拖曳效果的能量波,能量波本身
的损伤效果非常优秀,而且摆动机械触手时所产生的拖曳效果还能用来防御敌人的攻击(
能确实将敌方的普通子弹消去),所以会使用的话就会觉得这项武装其实还满强大的。光
圈的威力虽然略逊于ホーミング的飞弹,但可以依照机械触手的摆动方式作出不一样的反
应。机体向后拉的时候可以让光圈形成集中攻击的状态,机体小幅绕圈或随意晃动则可以
让光圈做出全方位的攻击,使用上很有弹性。但就是因为需要水准以上的操作技术(对于
使用机械触手这个部分),所以这项武装会让人觉得不太好用,对于只想靠强大火力扫台
的玩家来说,这项武装反而会有点碍手碍脚的,但如果玩习惯了,就会发现这项武装的乐
趣所在,自认是高手级的玩家不妨使用看看。
游戏中还可以取得具有向下投掷效果的ボム来辅助攻击,跟前面的武装一样有两个阶段,
但差别仅在于投掷出的弹数而已,实用性方面我觉得可有可无就是了,主要是因为ボム的
对地效果并不突出,反而是可以无视地形限制的机械触手比较方便操作,所以ボム的存在
感就显得有点影薄,就算不取得也不会影响到游戏的攻略。辅助道具方面,除了会在固定
位置出现的1UP外,还有提升与减缓自机速度的道具可以取得。虽然减缓速度的道具设
定很特别,但其实也略嫌鸡肋,不如把自机速度的设定直接交由玩家自由决定就好(成为
基本操作系统),刻意设计成道具只会误导玩家而已。至于速度,我个人建议提升到第二
阶段即可(最大速度可到第四阶段),游戏并没有像‘宇宙巡航舰’那样的高速强制卷轴
地带需要攻略,反倒是一堆狭窄的地形障碍需要玩家耐心闪避与克服,所以速度最好不要
调得太高,不然很容易就会出现爆冲然后撞毁的情形。
游戏共有七个舞台可供玩家攻略,虽然背景是设定在人体的范畴内,但七个场景看下来实
在看不出到底是在人体内的哪个地方,倒是异形的相关设定就满显而易见的,而且从杂鱼
到头目的每个敌方角色都很有其特色,对于偏爱这类型设定的玩家来说(例如我),应该
会觉得相当满足才对。说到设定,这款游戏的头目角色命名其实有参考过“克苏鲁神话(
Cthulhu Mythos)”的设定(但并不是每一个都有),例如STAGT1的ハスター(
Hastur)就是该神话中知名的邪恶存在之一(the Unspeakable),外貌的设计或攻击特
性也或多或少都有点致敬到,是一个很具深度的设定。
客观来看,这款作品其实有着不少问题需要改进,所以整体评价只能算是差强人意而已。
系统上,除了机械触手的设定是作品唯一的亮点外,其他就没什么明显的变革。如果说系
统的基本架构是以‘异形战机’为主,那么这款作品等于是砍了不少东西,让原本还算丰
富的游戏变得相对单调起来,也难怪游戏会强迫玩家硬玩个两轮才算是破关,但破关画面
颇让人失望,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场景的建构上我觉得也略嫌可惜了点,明明有
著很棒的题材,但看得出一些赶工的痕迹。有些背景转换得很不自然也就算了,一些物件
或敌方的设置也险得空洞与欠缺考量,要不是第二轮的敌方弹幕跟弹速都有明显强化,不
然这款游戏的敌方布署真的是一整个失败,对于有着强势武装的玩家来说根本毫无威胁性
可言。
如果必须拿其他游戏的表现来作个比较,我觉得勉强只能跟‘异形战机’的首部作品相提
并论,而且这还是因为我个人偏爱本游戏的加权分数才有这样的评价,不然真正平心而论
去看的话,这款游戏的整体表现其实还满普通的,完全感受不出是跟‘异形战机’同一家
游戏公司所制作出来的作品。我会如此严厉评论这款作品,纯粹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
这款游戏其实有成为名作的潜质,可惜制作小组不知道在赶工个什么鬼,让游戏看起来活
像是一栋豪宅的毛胚屋。对了,这款游戏后来有移植到SS与PS平台上的‘アーケード
ギアーズ’,这是一款包含了‘梦幻战机(Image Fight)’在内的合辑作品,可惜移植
的效果不太妙,声光表现不但没有进步,甚至还让一些敌方角色或场景物件的SIZE都
莫名缩水了,想玩这款作品的人还是乖乖的玩大型电玩版本吧,别浪费时间去玩移植作了
。最后再补充一个关于游戏的有趣现象,‘再生战机’这款游戏的头目如果在一定时间内
没被击败的话,就会自动爆炸让玩家强制过关(包括最终头目),但因为头目的耐久力普
遍都不高,所以只能靠玩家以持续闪避不反击的方式才有办法看到头目自爆的场景。在这
样的前提下,应该有人会问是否能达成不攻击破关的成就?我的答案是:不可能,虽然玩
家的确可以完全不攻击就持续进行游戏,但遇到必须强制破坏才能通过的场景就不得不出
手了,所以千万别想太多,武器本来就应该是拿来用的。
作者: qazxswptt (...)   2014-12-04 15:36:00
有玩过 但我有触手恐惧症 抖
作者: protect6090 (山茶花)   2014-12-04 15:39:00
画面看起来很不错@@
作者: os653   2014-12-04 17:32:00
这游戏我靠接关破不了,最后魔王见面就秒杀,抓不到模式...实机能破是有先看过别人打魔王吗?如果不是那还真的挺猛的
楼主: conpo (狮子たちの旗)   2014-12-04 17:44:00
不是,是因为我缴的学费够多XD
作者: tomaschan (淡定.汤马士)   2014-12-04 20:03:00
双子星也不错 ._. 以前摆在双截龙旁边常常看到有人玩
作者: biglafu (哥吉拉弗)   2014-12-04 20:08:00
触手有什么不好QAQ
作者: sgps6103 (null)   2014-12-04 20:44:00
这游戏BGM不错啊 他跟R-TYPE 2是合再一起的专辑
作者: EDGE (選前擾民選後隱形)   2014-12-04 20:55:00
感谢分享!
作者: tint (璇月)   2014-12-05 02:11:00
当年大型机台用色都非常丰富 卷轴处理能力也都高于家机
作者: hitsukix (胖胖)   2014-12-05 16:54:00
已经不知多久没看到横向STG新作了刚看youtube stage7的王那太离谱了= = 第一次稳死的吧
作者: hdd60311 (太空战斗机渔师一枚)   2014-12-05 19:11:00
横向新作近几年内商业作还是有两三个啦,同人方面我不清楚至于初见杀在以前的STG里算是很常见的设计就是了
作者: tinyfan (小风扇)   2014-12-06 11:29:00
这款有玩过,他跟RTYPE-LEO有点类似?
作者: wyvernlee (wyvernlee)   2014-12-08 20:59:00
这游戏当年在 AC 上没破过,后来用 MAME 终于满足当初的怨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