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作为家长,我所亲历的法国精英教育

楼主: wladimir (wladimir)   2015-09-20 16:32:05
http://www.guancha.cn/LiuXueWei/2015_09_15_334232_s.shtml
【由BBC纪录片引发的,讨论中英教育的余热仍在持续,中西方教育之差别反复成为舆论
焦点。近日,纪录片中科学老师杨军接受采访时表示,纪录片剪辑不够客观,英国媒体
的的批评也有失偏颇。中英教育应互相学习,加强交流。多年来,中式教育始终被认为
是分数导向型,缺乏创新能力,而西方教育大都宽松自由,不重成绩。事实果真如此吗
?旅居法国三十多年的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刘学伟,以自己作为家长的亲身经历,细细道
来法国的精英教育体系及其特征。本文为上篇。】
看到观察者网在不间断地对比讨论东西方教育之优劣,本人作为一个旅居法国超过三十
年,子女成功通过法国精英教育体制成材的家长,倒是可以介绍一番亲历。如果要先一
言以蔽之,那就是:在法国,要想爬上教育宝塔尖,绝不会比在中国容易。
法国的精英教育制度,其实和中国现行的制度很像,那就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点与美国常青藤名校那个难以捉摸的“综合录取”相比,
倒是让中国人容易适应得多。法国的教育共和传统非常浓烈,三项原则高悬门楣:义务
、免费和非宗教。
义务,很彻底。举个例子,假设你是偷渡的移民,本人没有身份,带着的孩子到了入学
年龄,你随便拿一张比如住家的水电费收据证明你住在附近就可以到学校申请入学。相
反,如果你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不上学,邻居可以举报,警察会找上门来。事实上,这
里的入学率应当是100%。一些移民不关注子女学习,但肯定不会阻挠子女上学。童工?
那是不可思议之事。让学龄儿童在街上游荡?那就更离谱。
免费,是可以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的,且包括那些最著名的大学。当然收费的学校也不
少,但那是一条为有钱人家的子女特备的只能通往“钱途”的捷径。膳食费用等都按家
庭收入水平分许多等级,最低的当然是完全免费。每年8月份,政府还会为广大收入较低
的家庭发放入学补助。数量明显超过必须。一些孩子多又对子女学习不上心的家长,甚
至会挪用这笔补助去买其它东西。曾经有人提议不给现金,给只能在超市购买文化用品
的代金券,却未能在议会通过,说是侵犯了公民的消费自由和家庭隐私。
非宗教在法国也贯彻得很彻底。哪怕是教会办的学校,学生也没有义务去上宗教课。事
实上,法国人,尤其是年轻人,虔信天主教的并不多。家长选上教会学校,也就是冲他
们更好的教学质量,基本没有宗教考虑。倒是犹太人也有初级的教会学校,他们的宗教
文化传统由此传承。至于伊斯兰教,没有听说办有教会学校。他们的宗教教育如何进行
得如此卓有成效,本人不清楚,也在本文主题之外,不予论及。
下面按学生的年龄,以一个家长的视角,来逐一论及法国的各级教育体制。
幼儿园、小学和初中
这里的幼儿园可以说完全没有教学任务,但在照看孩子的同时,也会教儿童养成正确的
生活习惯,比如如何吃饭,如何穿衣服。还要学会有秩序地玩游戏,与小伙伴相处等。
但绝不会有先去学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以便将来取得学习优势这样的任务。
法国的小学五年制,都是社区学校,就近入学,并无特别著名的小学,也没有需要住宿
的小学。当然有教会办的私立小学,不过除了虔信天主教的家长,一般无人问津。富人
区的小学由于经费充裕会更好一些。但法国人似乎并非从小学就开始拼教育资源。
法国的初中四年,高中三年。小学中学加起来,和中国一样,也是十二年。
从初中开始,就有重点学校出现了。也有更多的私立学校出现。到高中,到大学,私立
学校就更多了。但是在法国有一个与美国或英国截然不同的特色,就是公立学校始终占
据主导地位,有很多非常好的公立学校,最好的学生基本都能被公立学校收入囊中。法
国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是花下血本。先具体介绍一下我儿子在小学和初中的放羊式生活
吧。
那个时候,我们居住的社区是一个多种族混居的地段,就近入学的小学那就像一个联合
国,各种肤色的儿童都有。下午早早就放学。从来没有家庭作业。孩子在家就是玩耍而
已。孩子的生活过得真是快乐轻松,无忧无虑。那个时候我们到法国还不久,忙于自己
站住脚跟,对孩子的教育,真的是关注不够。不过以他的天分,应付这里一直到初中毕
业的功课,绰绰有余。到他上初中时,我们自己的事业开始发展,家也搬到别墅区,把
儿子送到一所就在本地区的小有名气的教会私立学校。要交一点学费,实在不算太多。
因为私立学校一样享受国家提供的教育经费。他们自己收的那点学费,也就是拿来锦上
添花。
我儿子在那里的学习,和小学一样轻松无比。从来不做家庭作业。暑假两个多月,书包
也是不会被打开一次的。上课的时候,经常望着窗外开小差,用老师向我们告状的说法
是,上课的时候,他的心思经常“marcher sur la lune,在月亮上走路。”(这是一个
形容人心不在焉的法国成语。)但如果把他叫起来答问,他总能答上,老师也没办法。
有一年,他因特殊原因两次错过考试,被记了两次零分。我们作为家长去找老师理论,
希望不计入平均分数。老师当我们的面一算,说即使这样,他的平均分依然是全班第一
,让我们不要介怀。
在初中时,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语文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叫做《从小以来,你
得过的最好礼物是什么?》我儿子写到,他五岁的时候,父亲(就是我)送给他一台电
脑。他如何把它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接上电源,然后开始玩。他说那就是他从小以来
得到过的最好的礼物。
老师给他打了一个很低的分数。我们看后觉得不合理,就到学校去找老师理论。老师说
,孩子没有说实话。如果他把他得到这件礼物的年龄写成八岁,就可以的高分。我们告
诉他,我的儿子其实已经留有余地。事实上,五岁的时候,我给他的并不是一台装好的
电脑,而是一堆电脑零件。当然是我指导他把一台电脑装起来。那时候,他还没有桌子
高,是坐在地上组装的这台电脑。当时老师的表情可是莫名的惊诧。
到了初四,(他们这里倒过来叫,这里指初中的一年级。)我们发现他的成绩一直遥遥
领先,稳居全年级第一,就萌生了重点培养的雄心。从这时起,我们才开始研究法国的
精英教育体制,寻找名牌学校。
我们发现,住在巴黎,哪怕是近郊,都可以享受许多的特权。最主要的特权就是,法国
最好的高中一多半都在巴黎。而高中学生并未成年,还是要就近入学的,因此一般住家
不能离学校太远。在高中阶段,法国公立学校的住宿位置非常稀少,除非你成绩极为优
秀,又家居外省,最好还要家境贫寒,否则你无法申请到住校。
在法国巴黎有两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公立高中,分别是路易大帝高中(Louis le Gra
nd简称LLG)和亨利四世中学(Henry 4)。这两所学校在欧洲的声誉,就像北大、清华
在中国一样,当然它们只是中学。大概就跟英国的伊顿公学、西敏公学齐名。但是它们
是不收学费的,唯分是取的免费高中。
在法国读到初中毕业后,国家并不会组织统一考试,因此各个学校的分数是完全无法通
约的。LLG和Henry 4 招生办的老师告诉我们,只要你的孩子在所在学校是头名二名,就
可以把材料递上来,我们自然知道那些不同学校的一、二名之间的差异。学生除了提供
平时成绩,唯一比较特别的是要自己亲笔(不能用电脑打印,学校说通过笔迹,也能观
察学生的心性。)写一份申请信,内容是:你为什么要申请上这所学校,将来准备从事
什么职业。你要努力展现自己的野心,还要说得头头是道。这样的高中和中国的特色大
学(比如艺术院校)一样,也是头批招生,头批放榜。我们为他投报的偏重文科的亨利
四世中学并没有录取他,可能是因为他的文科成绩不如理科理想。孩子天性随意,不看
重分数,不喜欢的功课比如化学和生物就不上心。
熟悉教育的人都知道,仅凭考分选取学生的确有很大盲目性。分数与能力不符的现象永
远都会有。但是如果不凭考试分数,事情就会太复杂,在基础教育中,比如人人面试就
完全不可行。不过法国人也有很多办法来弥补这个明知的缺陷。
关于排名,法国从初中就有。成绩单上标明每门功课的分数和总分的班级排名。还有条
形图画出每门课和总分的分数分布情况。最后毕业时的分数还有全年级的排名。各个学
校,高中、大学的排名那是应有尽有,蔚为大观。比如哪个预科学校毕业生都考取了那
些精英大学都会有详细数据。预科以后考精英学校的数万学生的分五个等级的大排名,
也在网上公布。总之,他们是把排名这个功能运用到了极致。
高中阶段
所幸的是,理工科排名还在亨利四世之前的大路易高中垂青了儿子。他也不负所望,在
这所学校里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
开学第一课,校长讲话,我们都去听。记得最清楚的一段话是:“你们都是花中选花选
来,在你们原来的学校,你们都是第一第二。到了这里,一切都会重新排名,很多的第
一第二,就会排到中游下游,甚至最后一名。但是我们不会放弃你们中的任何一名,我
们会力争让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以合格的成绩毕业。”如果用我们中国话说,那就是
:“这回的秤杆上有了秤砣,多少优等生都会变成劣等生。”
从理论上说,这两所高中都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高中毕业生,都能100%地通过国家组
织的高中毕业会考,取得业士学历。如果哪一年,这两所学校,有一两个学生通不过业
士考试,那可就让整个学校蒙羞了。
这两所学校都有数百年的历史,比如LLG,那就是从路易十四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位雄才
大略的国王还亲自到这所学校视察过。在校长办公室里,留有一张描述他来时情形的巨
幅油画。我没有进过这个办公室,但在他们学校的宣传画册上看到过这幅画。数百年来
,法国的精英人才,包括总统、部长、各业领袖,40%出自LLG,40%出自Henri 4,出自
其它学校的,全部加起来占余下的20%。LLG在高中阶段一个年级有8个班,一个快班(人
称“大头班”),6个中班,一个加强补习班。我儿子在高中三年,够格上中班,在班上
一直排名前三。
这个学校的学习风气自是极好。人人都很优秀,个个都很努力,没人抽烟,没人喝酒,
没有调皮捣蛋分子。唯一要忧心的,就是功课不能落后。儿子自然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吊
儿郎当,得起早贪黑,每天做功课到很晚了。不过他还是能抽出不少的空来玩电脑,也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做到门门功课都优秀。
由于这是免费的公立学校,除了买饭票,我们并不需要花钱,就是出一些钱,通过网络
找一些顶尖学校的大学生给他做过一些课外辅导。他说,那些都没用。但我们也就是花
钱买安心了。
还有一件事我要解释一下,就是他从五岁就开始玩电脑,到了上高中时,对网络之类的
东西,已经很有心得了。我们家里,公司里的网络,到LLG的电脑俱乐部的网络,都是由
他架设。公司里遇到了技术难题,都叫他回来解决。我的一个真正的高级电脑工程师的
朋友看了他15岁时为我们公司架设的网络之后说:“他已经是半个工程师了。”
他在五岁以前,玩lego玩具。五岁以后,就玩电脑。一直心无旁骛,专业思想,可是绝
对巩固,从无动摇。但他并不像太多的孩子那样迷上电脑游戏。他用电脑玩了些什么,
我们并不清楚。总之我们看着他不让他迷上游戏就是。
而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直到大学毕业甚至三十四岁,都没有想好这辈子做什么,还在
不同的专业职业之间跳来跳去,自然会浪掷很多的青春和金钱,也让自己的职业成就大
为受限。因为一辈子专攻一业和和东一榔头西一棒,所能取得的成就,显然大不相同。
这里并不像美国,必须要有很多的才艺和社会活动资历才能考上好大学。因此中学时代
学生除了参加一些学校的社团活动,也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学好
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他们一个班有40个学生。其中华裔占四分之一。要知道,华裔学生的在全部大巴黎地区
同龄学生中的比重,只有2%,这就是12.5倍的超常比重了。
到了高三(这里也是倒过来称高一),对于优秀的高中生来说,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报考
大学预科了。
大学预科
这里还得解释一下法国高等教育独特的双轨制。法国高中毕业举行全国会考,有85%的学
生可以及格,获得业士学位。业士学位获得者中90%的人便以此为资格,向各大学申请入
学资格,一般都会被录取。而另外的大约10%的最优秀的业士则会选择进入预备学校学习
两年,然后参加极其严格的竞争淘汰式考试,最终进入为法国培养精英人才的工程师学
校和商校的人就更少了。
法国的业士成绩分四等公布。分别叫做tres bien、bien、assez bien和passable,译成
中文就是特别优秀、优秀、良好和及格。前三等也就占全体业士的10%左右。其他90%的
人,也就是以及格成绩毕业。而这些有好评语的学生,就有资格去申请上预科了。
这类精英学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做Grand Ecole。直译就是“大学校”。这个名字真
是取得莫名其妙,因为这种学校的规模通常都只有几百人,每个年级,就招一两个班,
不会超过100个人。而普通大学的规模都是以万人计。而国家提供的办学经费,按人头算
,精英学校则在普通大学的10倍以上。
预备学校都戴帽在一些最有名望的高中之上,拥有优先招生的特权。报名从每年的1月份
开始,录取最迟在7月份结束。国家为它们组织一次提前的统一招生(不过国家并未为它
们组织提前高考)凭高二三个学期(法国一学年分三个学期)和高三头两个学期的成绩,共
五份成绩单加上学校的评语作为录取的依据。
从2003年开始,为法国精英学校培养人才的预备学校统一招生,实行了在精英学校的统
考中成功施行数年的新办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减少高分低就、中分落榜等现象
的发生。
2002年以前,录取的流程与中国现行的高考类似,学生准备一份材料,填报最多6个志愿
。学校签注意见后,由招考中心组织按学生志愿的顺序,从第一到第六依次投档。每一
个学校可保留档案15天进行研究,若不录取则档案转到下一个志愿学校,直到最后一个
志愿,若都不能录取,则该生落榜,但最后还可以去报考普通大学。
这个制度的最大缺陷是,恰到好处地填报第一志愿太过困难。报低了当然可惜,但报高
了则不但第一志愿不被录取,第二志愿已成第二轮,若是好学校人家大体第一轮就已招
满,就很可能轮到高分垫底甚至中分落榜了。
以下是从2003年开始实行的新办法的实施要点:
一、从1月7日开始到3月20日止,学生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向他感兴趣的学校申请报名表。
每一个学生可以在两个专业方向上各申请6所学校。学生同时准备一式12份材料(内容为
成绩单和学校评语复印件),然后通过就读的学校把材料同时转给填报学校。每一个学校
就可以立即开始研究所收到的每一份档案。
二、从4月22日到5月21日,学生填报一份总报名表,把12个志愿依照自己中意的顺序排
序。这时可以取消其中的若干志愿,但不能再添加。
三、6月3日到6日,全国招生办公室在互联网上放第一榜。通知学生第一轮填报的12个志
愿中,依自己排定的顺序,列出愿意接收该学生的学校的名单。这时,每个学生有四个
选择:
马上接受第一榜的结果;保留第一榜招收的机会,同时等待更靠前的志愿的第二轮放榜
;放弃第一榜的结果,等待第二榜是否有更好的机会;放弃所有的志愿,不再竞考预备
学校。
四、最后,招生办还会放出第二、第三、第四榜,以替补前一榜因有人放弃而未招满的
学校生源名额。
这个新办法的改革使得学生能同时向所有的志愿投档,而校方根本无从知道学生报考了
哪些学校,也不知道本校是该生的第几志愿,当各学校按照自己习惯的方法给学生排序
后,把录取名单报回招生办,招生办按学生的志愿顺序用电脑对号入座,那些最有名望
的学校大体都能如愿以偿,把最好的学生拿走。二流以下的学校则必会发现那些它们原
本最中意的高分考生原来没有把它们学校报成前几位志愿,因此不可能来本校上学。因
此它们只好降低分数线,再发第二榜。对那些第三流第四流的学校而言,则要等到第三
榜,第四榜,直到招满为止。
对学校而言,新办法有利有弊。最明显的弊端是必须处理的学生档案量大大增加。越是
名校增加量越多。不过既然是用电脑处理,再多的名录,又能让机器多转几分钟呢?第
二个弊端是,哪怕是对第一流的学校,第一批录取名单公布后,也会有不少学生不来。
这个办法对校方的最大好处是,能找到水平更整齐、也更有意愿的考生。
对学生而言,这个改革的好处就更多了。第一,可以壮起胆子去报考以前生怕够不著给
摔下去的好学校。因为即使它不录取也不会妨碍其它学校录取。第二可以同时报考数所
声望相当的学校。第三,第一榜中如果名次靠后,还可以耐心等待,在第二榜第三榜第
四榜中,由于别人的放弃,很可能有机会更上层楼。
在正式报考预科之前,老师都会根据这些优秀学生的实力、偏好等综合条件,对学生做
出十分确切的报考指导。这个指导意见,通常都十分精准,八九不离十就会变成现实。
我儿子由LLG保送上了本校的预科。他当然也经过了上述程序,但都是形式,因为早已说
好,第一榜第一志愿就会录取了。
LLG的大学预科,与它的高中本部规模相当,更加鼎鼎大名,LLG出身的高中毕业生,都
只有1/3能进入本校预科,而且在预科中成绩并占不到优势。余下的名额1/3来自法国其
它的高中的最优秀生,1/3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
这个预科由国家统一规制,分数学物理(简称MP)、物理化学(简称PC)、和其它经济
文化类好多个专业。其中只有最最顶尖的学生,才有资格学第一分类数学物理(MP)。
我儿子有资格进入LLG的MP专业,但在里面的学习成绩就是中游了。这里是法国第一预科
第一专业,集中的是全法国甚至许多欧洲和北非国家精锐学生。前面说到,在高中阶段
的LLG,亚裔还占强大优势。不过一到预科,这个优势就荡然无存。他所在班级50个人中
,就只有1.5个亚裔了(那半个是混血儿)。
在这数年之中,他每天夜里都在凌晨1-2点之间才能睡觉,而早上6点40分就得起床,然
后坐地铁赶20公里路程去学校上课。其艰苦的程度,绝不亚于中国的高三,而且是好几
年。我们当然给他反复说中国的谚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他在LLG呆的时间,比哪个学校呆的时间都长,学到了极多让他终身受益的东西。他除了
读书外,还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到预科时,凭著超常的技术实力,他曾同时担任电脑俱
乐部、摄影俱乐部和各俱乐部联合会的三项主席。如果是在美国,要考常青藤名校,这
个资历会很有用。但是在法国,用现在中国通行的网络用语就是,然并卵,他考取工程
师学校凭的全是考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