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errard (I love GMAT)
2018-11-21 17:50:14近代经济学中,所有的理论都是有模型假设清楚严格定义的。如果拿某一个模型中的结论
,想要推论到所有的情境当然不可能得到合理的结论。
相对的,要探讨社会企业,也是要讲清楚这个社会的情境假设。不然只是意识型态的争论
而已。
经济学中的确探讨很多效用/福利极大化或成本极小化的问题,但不代表这个学科只在乎
利润/成本,而不讨论分配。
任何一本经济学原理一定有讨论efficiency/equality的取舍,一定也探讨GDP这个指标能
衡量的太少,并介绍HDI。改善贫穷、提升妇女权力、改善健康各种重要的领域都有经济
学者钻研。不管对什么社会议题有兴趣,这个学门通常都能提供分析的工具来探讨。
有兴趣欢迎到经济系来修课研究。
※ 引述《hoshinoyume (专注)》之铭言:
: 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我自己的了解是:用最小成本换取最大利润
: 成本是什么?是物质、时间、劳动。利润是什么?就是钱。
: 物质、时间、劳动统称为资源,用最少的资源换取最多的钱,这就是经济学。
: 但我始终认为这是个奇怪的概念,费尽心力,用各种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 为的就是要获得更多的钱,而这更多的钱,又可拿来投资,或是增添资源,
: 然后又可以再获利更多...,这是永无休止的。
: 金钱 = 物质,物质 = 快乐吗?如果不想办法照顾他人,我们如何能快乐?
: 说到这,社会企业的概念我认为才是正确的,只是经济学和社会企业好像勾不上边。
: 小弟刚涉猎经济学没多久,也许有很多观念都是错误的,
: 一些小心得PO上纯粹闲聊,也希望各位版友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