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我国政府科研补助产出医材商品范例之三

楼主: saltlake (SaltLake)   2024-07-05 08:28:35
※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铭言:
: 标题: [闲聊] 我国政府科研补助产出医材商品范例之一
: 时间: Thu Jul 4 21:36:06 2024
:
: ※ 引述《Lordaeron (Terry)》之铭言:
……
: : : 我国政府(科技部或国科会、经济部、农委会等)好早之前就在对国内各大学和研究
: : : 机构的补助案当中,把研究所产出的专利数目列入研究成果,做为日后申请新计画
: : : 补助的绩效考核要点之一。从而我国各大学和研究机构在进行各种研究,即使是所
: : : 谓学术研究,也会努力预想和规划专利的产出与申请。
: : : 一旦研究成果取得专利,除了可以卖断以外,还可以进行专利授权等商业规划,
: : : 这也促成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设置自己的育成部门,协助教授和研究者们进行相关
: : : 的事务性业务。
: : 以上有哪一些被商业化的?
: : 以上的部会每年都有钱啊,但你有拿到吗? 有产出什么国内产品吗?
本篇提供给诸位网友我国政府科研补助后研发并成功上市的…
人工智能软件医疗器材
我国没有人工智能软件的需求? 我国自己没办法建立本土产业?
夸夸大言之前麻烦完成最基本的蒐证工作,比方说网搜相关报导。
下面新闻指出成功大学、长庚医院、以及亚洲大学在这方面的成
果。
*****
经济日报
产业
产业热点
AI 医疗应用时代来临 成大、亚大、长庚医院取得器材软件上市许可
本文共1011字
软件
上市
研发
2023/08/20 16:10:08
经济日报 记者江睿智/台北即时报导
AI应用时代来临,尤其在医疗应用将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将带动精准健康、精准医疗、精
准照护之加值应用。国科会表示,短短3年内已有亚洲大学、长庚医院及成功大学3个团队
^^^^^^^^^^^^^^^^^^^^^^^^^^^^^^^^^^^
发展之产品技术,通过卫福部食药署查验登记、取得医疗器材软件(SaMD)上市许可,展
^^^^^^^^^^^^^^^^^^^^^^^^^^^^^^^^^^^^^^^^^^^^^^^^^^^^^^^^^^^^^^^^^^^^^^^^
现台湾在医疗领域上令人瞩目的智慧转型趋势。
国科会表示,成功大学说明其研发成果—“腹部肌群医疗影像分割软件”(iMbody) ,
此软件主要为估算病患肌少症状作为治疗预后评估,将率先应用于癌症治疗辅助,目前已
有4件发明专利获准,尚有布局台、美、欧、日、韩等的12件专利申请中。为了推动研发
成果的临床应用与商品化,成大团队透过跨部会协助以及计画之整合辅导措施,从专利布
局、临床验证、法规取证一一达成目标,更于今年3月成立了新创公司,6月取得 SaMD 上
市许可,未来将以智慧医疗器材(如SaMD)做为主要贩售项目。
亚洲大学的研发成果—“心胸比估算系统”,可从胸部X光影像自动估算心胸比并提出警
示,作为末期肾病、冠心病等的疾病预后评估指标。已完成模型开发与验证,并取得美国
与台湾卫生主管机关之 SaMD 上市许可,已授权长佳智能公司进行商业推广。
长庚医院的研发成果—“腕部舟状骨骨折侦测软件”,可侦测出临床上不易探查、常被误
诊为腕扭伤的舟状骨骨折,透过人工智能侦测软件,可有效辅助临床医师进行判别,大幅
降低病患来回就医所花费的时间及重复就医次数,未来更可应用于远距医疗的执行辅助。
除取得 SaMD 上市许可外,亦获得国家新创奖肯定,并取得美国专利布局海外市场。
为推动台湾精准健康战略产业发展,国科会于2020年启动“临床数据库与AI之跨域开发及
加值应用计画”,以临床需求出发,利用人工智能将现有医疗资料加值,开发智慧医疗器
材产品,透过跨部会(卫福部、经济部、教育部)、产学研医跨领域的团队合作,短短3年
内已有亚洲大学、长庚医院及成功大学3个团队发展之产品技术,通过卫福部食药署查验
登记、取得医疗器材软件(SaMD)上市许可。
行政院政委兼国科会主委吴政忠表示,这只是跨部会推动“台湾精准健康战略产业发展”
的一个开始………
***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24-07-05 10:06:00
看来真的要用英文?
作者: daze (一期一会)   2024-07-05 11:46:00
不过很多专利是为了升等或计画案,不见得是认真要经营的。我之前也参加过一个用AI判断特定疾病的案子,写完paper报销完计划案之后,专利就可以收进柜子里面了。因为计划案结案时,如果有“产出专利”,评价会比较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作者: jkwusun (键盘剑手)   2024-07-05 19:45:00
我就说盐湖你老是拿个新闻就当令箭的证据力根本不行,你看看现在被钉道墙上了吧?
作者: julianscorpi (各打五十大板流 免许皆传)   2024-07-05 20:23:00
有些情况新闻仍然可以提供足够证据力,或根本只有新闻作为孤证;拿新闻做证据并不是问题,只拿支持自己论点的资料而忽略其他相反的资料才是问题
作者: daze (一期一会)   2024-07-06 01:05:00
我刚好有稍微接触到这一块,所以提供一些临床上的想法罢了。有兴趣就当听闲聊,没兴趣也无妨,我说得可能也只是以管窥天的个人想法。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24-07-06 07:10:00
哈...产品在哪? 请问哪家在用? 你的新闻佐证了什么?拿新闻来当佐证的,连高端的事都不知,还真是外星人.当然,只要你脸皮够厚,尴尬的就是别人是没错的。最妙的是,人家刚好是打你的脸,但你的脸贴上去了一则人家告诉你,很多专利都是"柜子"用的研究产物.二则告诉你的新闻的功能,订阅付费都还有一年三次的使用率,前题还要做得够准。这样你看懂了吗? 地球是很危险的,快回火星吧。上面谁说有产品? 你知什么是产品吗?火星果然不同。果然是零分之人讲的话,高端不就是你口中的新闻证明的最好的反例? 无关?
作者: julianscorpi (各打五十大板流 免许皆传)   2024-07-06 14:39:00
其实就老问题“别人讲的都有问题,某讲的都绝对正确”顺便再嘲弄别人两句,用这种讨论方式到哪边,最后都只会满地打滚后时过境迁再脑内自己塑造精神胜利罢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24-07-06 14:54:00
真的是,快回去火星吧,球是很危险的saltlake。连高端发什么都事都GOOGLE 不到.
作者: julianscorpi (各打五十大板流 免许皆传)   2024-07-06 18:33:00
不懂的东西不大放厥词是基本常识,我可没办法像那些污染讨论区的人东拼西凑复制贴上,好像发文有绩效。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24-07-06 21:55:00
解释什么? 你的新闻是对的, 其它你不看的不算?
作者: daze (一期一会)   2024-07-07 01:41:00
我估计一年大概用三次,是因为我没有很多可能有骨折的病人。但GP的话,一年能用到100次也说不定。如果能整合进医疗影像软件,用到时点一次才付一次钱,我想很多GP是会愿意试用的。但如果要走打包订阅一年一万元的模式,可能就不好卖。若有能低成本经营的路线,也许一年几万次的点击也够养个小小团队了。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24-07-07 10:35:00
真的是火星人,疫情期间,只有高端一被被吹上天吗?台湾还有联亚疫苗,神药还有浩鼎案的韭菜们。你的闻是什么证我不想说了,我说新闻拿来当证据就是没出社会的人在做的事。
作者: joh (30分灭一国的匈奴)   2024-07-07 17:37:00
应该说现在的医疗器材,真的有研发出真的需要的人吗? 我其实做这个行业,到现在都有点问号而且最理想的状况是,机器做标记,人工做确认才是最保险的,毕竟人工智能再强,也不可能100%
作者: daze (一期一会)   2024-07-07 18:48:00
人工也没有100%啦。况且,有时半夜切个CT,也等不及放射科发报告,这时如果有个自动读片功能,就算还没有胜过放射科,只要能比我强就好了。话说国外把夜班读片外包给印度人,也不是什么新闻,只是台湾的costdown程度,养不起印度人。现在是期待机器会比印度人更便宜。但搞不好结论是不管是印度人或机器,对台湾都太贵...
作者: joh (30分灭一国的匈奴)   2024-07-07 18:59:00
我只能说现在没人敢自动读片,因为任何医疗行为都有风险
作者: daze (一期一会)   2024-07-07 19:04:00
把病人摆着不做事也是有风险,有时就是需要当下立刻做决策。我半夜值班,没有自动读片功能,自己读片也是照样要负责啊。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24-07-07 21:19:00
典型的没搞清楚,为什么GOOGLE 搞医影像AI 惨死。有DNN 加持的囉。IBM 当年有DEEP BLUE 也去搞过医疗影像分析,到了DNN 年代也搞过,全都惨死。不知台湾何得何能,超越这两家特大公司?影像AI 就是LAB 90分, FAB 80 分, PRODUCT 70 就很强了没研究过,也没看"新闻" 的外行,真的不要自己脑补.
作者: daze (一期一会)   2024-07-08 01:35:00
我又想了想,“舟状骨骨折”这个题目选得真得挺不错的。如果出伪阴性漏看,病患也不会死,可能就是多痛上几个月。反正骨科医师自己读片,也不时会漏掉。如果出伪阳性,在拖去开刀之前,还有CT把关,CT切出来不是就不要开,病患也就是多吃点辐射剂量。题目选得好,虽然不保证会成功,但总是比较有成功的机会。
作者: joh (30分灭一国的匈奴)   2024-07-08 23:56:00
除了剂量以外,有些放射治疗副作用很可怕我都有看过小朋友做放射治疗到家长真的快撑不下去我最后受不了还特别拿一笔钱出来帮他度过难关
作者: daze (一期一会)   2024-07-09 12:02:00
电脑断层的剂量,离放射线治疗还差得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