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清廷南征记—全面攻击,西线发展(二)
攻夺武汉
由于先前南明已经在襄阳地区建立牢不可破的防线,因此清军的攻击重点将会放在襄阳防
线的后勤据点—武汉。清军进攻武汉的道路主要可以分为两条:第一条是从信阳出发,经
过义阳三关,直接南下攻击武汉;第二条是自合肥出发,穿越大别山地区,自东侧进攻武
汉。
由于第二条路径的长度过长,将会让清军的后勤负担成为灾难,因此统领中部战线的海兰
察决定走义阳三关,直接与秦军硬碰硬。
秦军方面也预判海兰察很有机会走义阳三关,直取武汉,因此决定将防御重点放在武汉与
信阳之间的唯一城市—孝感。秦军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拖延清军,持续的拖延清军,直到
襄阳防线的守军做好万全准备进攻河南地区,如此一来清军便必须撤退。
然而对于秦军的战略作法,清军并不是没有想到,对于海兰察来说,如果真的让秦军打起
守城战,那么清军在中部战线的作战就很有可能失败。海兰察与其手下的幕僚计算后,预
判如果秦军能够在孝感地区支撑40天,那么襄阳防线的秦军就有可能集结完毕,向河南进
攻。因此海兰察需要寻找一个逼迫秦军决战的方式。
而海兰察要使用的方法也非常具有中国特色,那就是反间计。
清军的阴谋
海兰察将目标放在了这场明清战争的导火线所在地—湖南。如今的湖南作为周藩与秦藩之
间的缓冲地,是由晋王的女婿黄遇隆担任假晋王(代理晋王)进行统治,然而在1773年时,
黄遇隆因病去世,假晋王的位子就改由黄遇隆的儿子—黄湘诚即位,由于先前秦藩与周藩
故意让晋王的位子由假晋王代替,借此瓜分其领地的副作用开始产生,此举动理所当然地
造成湖南内部的骚动。
此消息很快地传到了清廷的耳中,乾隆得知此消息后,与底下的大学士刘墉商议,以此为
契机,向前线的海兰察说明计谋,计画是散布新任假晋王与清廷私通的消息,进而引发湖
南骚动,为了协助假晋王镇压湖南骚动,在武汉的秦军势必速战速决,这个时候海兰察就
有进军的机会了。
在拟定好计画后,海兰察便开始行动,首先清廷方面先是散布处死前任晋王李振亨的消息
,毫无疑问的,黄湘诚在得知此消息后便迅速将这个消息公布,试着为自己的即位正当性
打下更稳固的基础。然而接着,海兰察便特意流出信件消息,假造他与假晋王黄湘诚来往
的证据。而在信件中,海兰察更是直接称黄湘诚为晋王。
当这个消息暴露后,湖南地区上下舆论一片骚动,许多人开始认为黄湘诚与清军私通,内
部开始出现混乱。同时这个消息也开始让秦藩对黄湘诚产生戒心,特别是武汉地区的秦军
,他们害怕万一黄湘诚投向清廷的话,武汉就会腹背受敌。
就在此时,海兰察果断出兵,虽然心中也有些忐忑不安,但是海兰察清楚,在如此其况下
,武汉秦军不可能冒着被南北夹击的风险继续笼城作战,他们必然出城作战。然而为了完
全确保秦军会进行野战,海兰察命令旗下约200名八旗汉人士兵剃光头发,伪装成僧侣南
下,伺机而动,而海兰察本人则选择仅带着八千将士出击,进一步弱化秦军的紧戒。
1773年九月,海兰察通过义阳三关南下,率领军队驻扎于随州以东的马寨村。武汉秦军得
知动向后在内部召开军议,在军议中秦军对于该如何应对海兰察的举动争吵不休,迟迟无
法定论。就这样直到四天后,先前海兰察指派的伪装成僧侣的八旗汉人士兵在长江上游故
意放下竹筒,竹筒伪造黄湘诚正集结兵力进攻岳阳的假消息。由于秦军先前有淮南侯叛变
的先例,虽然这很快便被证实是谣言,然而这个消息最终使驻扎武汉的秦军出击,决定在
野战中击败清军,然后再回师到湖南将黄湘诚驱逐下台。
就这样,决心野战的秦军与清军在马寨村爆发战斗,关系到中部战线最为关键的孝感战役
就在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