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创作] 清廷南征记—己丑之难(下)

楼主: joyjoey0311 (想不到午餐要吃啥)   2023-07-12 20:44:10
前情提要:清廷南征记—己丑之难(中)
击退清军
在正平帝的率领下,南京城中的民兵向驻扎于明孝陵的清军发起猛攻。由于离南京城非常
近,南京城中的民兵在清军来不及准备的情况下,一鼓作气攻向清军。
对于清军来说,即便是福康安或是海兰察如此名将,都始料未及这些未经过密集训练的民
兵居然主动发起攻击,即使清军利用优势火力攻击民兵,然而这些民兵依然凭借著高涨的
士气攻克明孝陵。最终清军被迫撤出明孝陵,向北逃离。
正平帝眼看清军撤离,龙心大悦。他命令士气高涨的民兵追击清军,同时要求江南各地民
兵往北靠拢。清军一路北退,先是撤至距离南京城16公里的栖霞山,尝试重整军势。然而
正平帝与其底下的民兵不会给清军重整的机会,他们紧随其后,对清军再次发起猛烈的进
攻,清军不敌再次败北。
清军再次被迫撤退,这次清军尝试撤往附近的宝华山,然而当地民兵已先占据宝华山山顶
。清军只能对其发起攻击,然而当清军进攻到一半时,正平帝与旗下的民兵就已经赶到,
而后清军只能再次逃离。而更糟的是,此时镇江民兵也顺江而上,他们与正平帝率领的南
京民兵一同包围了由福康安与海兰察率领的清军。
夜袭
此时清军的处境已经十分危急,他们被迫驻营在长江岸边,此时南京民兵分别占领东面的
宝华山与栖霞山,另外镇江民兵则在西面步步进逼,清军此时被迫背水列阵迎敌。
1769年十月二十三日凌晨,正平帝率领南京民兵,自宝华山、栖霞山出发,朝长江边上的
清军进攻。明清双方在长江岸边交手多次,然而虽然正平帝所率领的军队数量占据全面优
势,然而清军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发挥极为顽强的抵抗精神。因此明军在多次进攻后皆
无法破坏清军阵式,最终双方只能退回营地固守。
到了夜晚,福康安与海兰察等将领于营中商议,他们清楚,明军不需要急于一时决战,就
算逐步消耗也能够将他们彻底消灭。由于清军的撤退道路也完全被彻底截断,因此留给清
军的选项只剩一个,就是率领少数兵力,大胆夜袭。
清军的夜袭方向的主要目标是宝华山的南京民兵,之所以选择宝华山的民兵原因如下:
1. 镇江民兵虽然扎营于平原,无地形优势,但也是因为这样,因此镇江民兵的警戒程
度是最强的,如果是为了出奇致胜,选择镇江民兵所在的东面进行夜袭并不合适。
2. 栖霞山的民兵距离清军最远,同时也距离南京城较近,因此清军需要考量就算在栖
霞山夜袭成功,明军依然有可能将大部军队撤回南京城,这样清军依然没有击溃明军主力
,依然无法改变现有的局势。
3. 宝华山的民兵数量最多,是明军的主力,此次交战清军务求一鼓作气,将明军的作
战力量彻底击败,因此宝华山的民兵是最佳选择。
在决定夜袭明军后,海兰察亲自拣选精兵,前往宝华山进行夜袭。同时为了让明军松懈,
福康安将一部分军队留于营中,并命令其不停掘壕,让明军以为清军打算继续固守,使明
军防守松懈。另外一方面福康安也率领剩下军队聚集于东侧,准备等海兰察夜袭成功后,
在明军撤退道路上截击。
1769年十月二十四日上午3点,海兰察趁明军最为松懈时,从宝华山东侧向明军发起攻击
,他率领手下约300名士兵,手持火把,在明军营地纵火。此时刚好是吹北风,在风向的
帮助下,大火一发不可收拾。由于此时明军的组成以民兵为主,他们并未受过精良的训练
。在大火的逼迫下,明军彻底溃散,人人争先恐后,朝栖霞山逃跑。
而在明军逃跑的路上,福康安率领军队发起攻击,已经丧失组织的明军毫无还手之力,更
糟糕的是这些民兵在战场上随意冲击,更导致原先没有受到攻击的栖霞山明军阵势混乱。
最终明军惨败,在南京任职的大小官员有超过百人阵亡,正平帝不知所踪,而秦王郑文远
虽然被认为是个性文弱之人,但是在此危急时刻他反倒展现出身为秦王的最后勇气,他与
亲卫在战场上为了帮助民兵撤退而奋战至最后一刻,最终被一颗流弹击中胸膛而死。
此次的南京之役让整个南明势力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因此被称为“己丑之难”。
附注一己丑之难双方第一阶段进军图(黑色是明军进军路线,红色是清军进军路线):
ttps://imgur.com/1zxxgYr
附注二己丑之难双方第二阶段进军图(黑色是明军进军路线,红色是清军进军路线):
https://imgur.com/21yvp2T
作者: afv (魁羽)   2023-07-12 22:33:00
宝华山与栖霞山的部队不知道有没有成功收拢撤回南京城?
作者: liuyushyr (数字先生)   2023-07-13 12:27:00
明军不需要“急”于“一时”决战
楼主: joyjoey0311 (想不到午餐要吃啥)   2023-07-13 19:32:00
谢谢~已修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