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基于前篇的
协约国
不列颠帝国
真正意义的世界最强国家,虽然在欧洲输德国,但以世界规模来看,德国仍无法跟英法相提
并论
英国的贤君乔治五世和优秀的政治家们对这种歌舞升平盛世并不信任,反而察觉出这是英法
德奥俄等国家在“晚冬初春的薄冰上跳舞”的危险局势
英国在1920年代后选择淡出欧陆,回头巩固各殖民地及连结
但受到法国及日本殖民地解殖内地化运动及奥地利联邦化影响,英国许多殖民地逐渐喊出“
不平权就不合作”“解殖或独立”英国面临殖民地民权运动
甚至反过来延烧爱尔兰
英国如何改变对爱尔兰及殖民地政策,将是比起欧陆及世界平衡更重要的课题
1933的经济恐慌让英国以关税壁垒渡过
但国内保守派及右翼甚至法西斯主义逐渐主流化,成了英国的隐忧
大日本帝国
日本由于没有一战,没得到山东及未能扩张在华权力
特别在1926北伐中途,中国得到德奥支援,更让日本大陆政策无望
也没有得到太平洋领土而没有成为世界帝国条件
军方气焰少了许多
摄政太子裕仁在欧洲学习了许多,回国后开启了第二次西化
1926登基后,选择了如英王一样的立宪君主路线,持续推动改革,推翻了明治宪法对天皇的
箝口令、以及联合民权、民主运动及文官系统击败了军阀势力
同时也是对朝鲜及台湾民权运动支持他的回馈
于1928年将两总督府殖民地解除,改立由天皇兼任国王的朝鲜王国、台湾亲王国(1936开始
规定台湾亲王为皇太子固有称号),并大力推动日本化及文化信仰融合,所有愿意当日本人
的殖民地人民都拥有完整帝国公民权力
固然也引起国内民族主义保守派不满,他们认为台湾和朝鲜建设已经比日本本国大部分地方
优先了,现在居然还要放权给“下等人”?
但事实证明裕仁天皇及其支持者的改革让殖民地效率更提高,骚乱更少
不过1933的经济恐慌,让整个大日本帝国也逐渐右倾
皇民化运动开始加速,原本被当作民主自由样版的“对朝独、台独言论宽容”逐渐取消,国
会开始有要求朝鲜及台湾人必须在“日本人/非日本人”中选一个,不容许沉默拒答的声音
出现
1944年的“旭日效忠法案”(不分日朝台,所有人的身份信仰只能是日本帝国公民,必须礼
敬旭日旗,拒绝者将被流放),会就此撕裂国家吗?
法兰西共和国
自1870惨败以来,法国一直充满复仇情绪
即使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德国在非洲默契
也坚持拒绝德国以“承认1871割让合法性,永久放弃亚尔萨斯-摩泽尔”为条件开出的和解
但没有适当时机发难,法国也只能继续韬光养晦
虽然如此,法兰西仍然是世界第二强国和第二殖民帝国
德国从来不敢小看,威廉二世时代虽然已经没有俾斯麦时代敏感,但破冰失败还是让德法边
界充满火药味
同时,法国也在其殖民地积极发展法国化以扩充实力
尤其阿尔及利亚早已被巴黎定调是“本土”,以及对其他殖民地示范区
1930年代前半,阿尔及利亚已经相当法国化,也是法国重要征兵来源
在经济恐慌期间,法国以扩大殖民地建设扩充内需,许多殖民地重要港湾都扩建成了准本土
都市
并计划“下一个“阿尔及利亚”就是越南”
但经济恐慌造成了中间派和自由派衰退
军国右翼和意图建立新巴黎公社的极左逐渐崛起
1932大选自由派执政
但1936年却是左翼和极左联盟当选
1940大选时,出现了极左和极右联合主张国家社会主义的荒诞画面,而极左和军国的选票开
出来,注定不管是左派右派执政都要找他们
法国的民主自由危在旦夕
1944的大选或许会撕裂法国或者......
协约国相较于钢铁轴心和美俄联合中立
属三个阵营帐面最强但分歧最大的
日本担心若法国退出,日本将会待在实质由英国独裁的协约国
英国则对法国日本尽可能不要刺激,也担心法国转投美俄或者与德国私通
法国因为与英国殖民地冲突,英法协约关系日趋恶劣
德国也放出将德属非洲卖给英法的风声,试图让非洲均势崩溃及搅黄协约国
协约国试图拉拢意大利及奥斯曼等中立国
但凯末尔首相及墨索里尼首相不愿意加盟
奥斯曼的凯末尔觉得奥斯曼有武装中立本钱,更倾向美国,但不放心在美国帮助下逐渐现代
化的俄罗斯帝国所以保持中立
墨索里尼则只想八面玲珑所以谁都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