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z5566 (只剩协志和仁甫的5566)
2021-07-02 09:44:26其实春秋战国各家基本上都可以套用这个问题,
但拿我们最熟悉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来说好了,
孔子席下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徒、孔门十哲,
这么多的徒子徒孙,各自出将入相,开枝散叶,
但好像没有一个代表性的传承人物,
能够像希腊时期柏拉图之于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之于柏拉图一样,
吸收先师的教导后,进一步发展出自成一派的思想体系。
就算是被后世认为最能传承孔子思想的颜回,也就是跟孔子很像而已。
儒家内要能够真正自成一派,提出开创性格局的要等到百年之后的孟子,
再来又是近百年后的荀子。
综观整个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很多时候都有这种情况,
墨家之间有钜子传承,但史料太少
老、庄之间无直接师徒关系(杨朱是否为老子弟子?已不可考)
法家各代表人物之间也无直接师徒关系
(有的甚至没有学习,只是想法接近而被归类在同一家)
我想问的是,既然各学派祖师爷都有大量收徒,
为何往往缺少代表性的弟子能出来开立新门派?
还是说希腊三哲的传承关系在历史上其实根本是一种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