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纹光与哀宗郑纹恩两人被于圣陵安葬,东革也就地解散,
: 在行动前被郑纹光托付在革命后担任临时首相的李定雄,
: 与一众政变前的政治人物一同组成临时政府,
: 举行公民会议,并进行国会改选、展开修宪运动,
: 为建立民主、和平的君主立宪制“东宁第二帝国”铺起道路。
1987年10月3日,郑纹光之妻纪由音于安平中央医院产下一子,命名为“时晴”,
宫务会于两个月后召开继承会议,决定根据礼法使其成为第一顺位皇帝继承人,
在其登基之前由允亲王郑未渑象征性进行摄政。
1988年,帝国议会再次展开选举,
由东革转型而成的“东宁海洋党”取得过半数席次,
其临时党魁李定雄得以继续担任首相,陆续推动三次修宪,
摒弃100年前制宪时参考普鲁士宪法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而是朝改革后的日本、韩国君主立宪制宪法看齐,
皇帝从最高裁决者变为国家精神象征,
建立一个以内阁与国会为中心,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
此外,国防军与内阁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受到规范,
其行动都将受到内阁、国会的严格监督,
并将帝都警备队与皇宫禁卫队从军队分出,
改隶属警察体制,借此来与军队互相制衡。
福建也在同一年举行公投决定是否回归东宁帝国,
因67%民众反对而未能通过,
虽大部分地区反对票都多过同意票,
但只有在鹭州府(厦门)、浯州县(金门)两地同意票占压倒性多数,
公投结束后,心向东宁的金厦民众上街抗议,反对公投结果,
为此,闽徽公与东宁摄政王郑未渑在澎湖妈宫进行皇室会晤,
最后决定东宁接受福建以诸侯国身分独立、以“献土”名义将金厦交还东宁。
西方、泛亚、共产三方,曾在极东战争后历经了三十余年的三极对立,
直到1976年泛亚权力重心从东宁倒向日本,而日本又往西方阵营靠拢后,
才演变成共产主义-反共产主义的两极对抗,
而长久的国际冷战,也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迎来终结。
过去为了防止共产主义扩张而采取威权统治的东亚国家,
纷纷像东宁一般透过体制内、外的抗争,发展出了民主化的社会,
中国在蒋经国总统死亡后,慢慢走向开明的准民主国家,
动员戡乱条款被废止,国民党也已不再是唯一的执政党派,
继承了过去独裁时期创造出的经济成果,中国慢慢于1990年代崛起。
东宁在民主化后,重新开始积极参与泛亚公约组织之事务,
泛亚于东宁计画下向西扩张,印度、巴基斯坦与维吾尔、哈萨克斯坦等国纷纷加入。
国家渐渐复兴,被指定为女皇继承人的郑时晴也逐渐长大成人,
各界又开始关心皇位的继承状况,担心若座上无君会使国家失去凝聚力,
但也有传言指出,年幼即须面临君主责任的时晴心理状态欠佳,
对此表示担心的民众,启动连署希望能够撤销宫务会与皇室的决定,重新选择君主继承人
。
然而,这一切议题对东宁人来说,最后都失去了吸引力,
若要究其原因,必须归咎于1999年9月21日的“己卯地震”,
造成两千余人死亡、十万余间房屋倒塌,
以南投县、神冈府等隶属的关中地方为中心,
在全国各地都传出了灾情,损失达到165亿东元,
是为东宁二战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次天然灾害。
所幸事后政府立刻征集民间物资、派遣十个联队的兵力进行搜救,
来自俄、土、韩及世界各国的救援队、民生物资等亦络绎不绝地涌入,
虽然身处灾难之中,但从未熄灭的希望,一次又一次成为了东宁人的共同记忆。
震灾爆发三天后,年仅十一岁的郑时晴在母亲、摄政王陪伴下发表全国演说,
透过电视机与网络,为死难者祈求冥福,
鼓励国民彼此守望相助,以坚强面对悲伤、以勇气面对恐惧,
并在最后宣布自己已决定在重建完成后就要进行登基,
盼望各界能全心投入赈灾,而不必对自己有过度之担心。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
1999年11月1日,皇室决定一改先例,
于赤崁楼前广场公开为时晴女皇举行加冕之礼,
在众人祝福下,披上赤红色衮服,接下国家社稷之重责,
公布年号为“瑞廷”,东宁正式进入“第二帝国时期”,
2004年,帝国议会追尊郑纹光为东宁昭烈帝。
瑞廷元年,也就是1999年,这一年对东宁而言,是旧与新的分水岭,
作为泛亚公约组织常任理事国,东宁依然保留了其国际影响力,
开始陆续与南洋各国签订互助条约,
帮助其走向现代化,也在各国海域、港湾派驻海军、维护航海安全,
在国外建立了“海上丝路”,大有进展的同时,
手机、行动网络等新科技在国内迅速普及,
作为其支柱的高科技产业也快速发展,成为芯片主要供应国,
在文创领域,一度透过偶像剧、电影与流行歌曲创造国际风潮,
东宁慢慢摆脱了过去被不安全感笼罩的国家包袱,
创造出了以开放、繁荣、好客一面行销国际的“瑞廷浪漫”。
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会第112次会议中,
安平以压倒性票数打败了北京、多伦多等城市,
被指定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透过安平奥运,向世界展现了拥有新风貌的东宁。
同年年末,因雷曼兄弟倒闭带来的金融海啸,
结束了东宁自革命后至今的高速发展,
瑞廷浪漫自此成为过去式,
从小被教导“我等帝国的国运正闪闪发光”的年轻人从美梦中慢慢苏醒,
开始正视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房价高涨,
越来越多年轻人投入政坛,勇敢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2014年,海洋党再次执政,选出了一位年仅28岁的首相,
透过“疯狗经济学”使东元贬值来增加东宁商品的出口,
才使东宁经济终于在掉入金融危机的泥沼后,有了些许突破。
自太祖攻陷热兰遮城以来,已过去350余年,
在这350余年间,东宁的民众彼此有过矛盾与冲突,
不论是对内残酷的迫害、对外血腥的战争都曾经上演,
一代代的东宁人,背负著先祖的荣耀与罪过,勇敢向前迈进,
终于建设起了一个民主自由、开放繁华的现代国家。
尽管内部有着温和派、激进派甚至是法西斯主义的皇道份子互相争吵,
外在亦有仇东、仇日、仇洋主义抬头的中国以及野心勃勃的美国,
但相信未来不论是光明或是黑暗,东宁国民都会继续前进,
为了不负在菲律宾、钓鱼台、韩国以及海参崴等地奋战的先烈,
为了答谢于枪口下依然勇敢立身于街头的前辈,
也是为了紧握积攒至今的光芒,使其能够照耀今后的子孙。
东宁人的孩子们,帝国的臣民,要在这伟大的土地上永远生存下去。
“岁在辛酉,帝业既成。瑞草萤生,光煌圣廷。”
--稻江君郑志熠《皇邦肇始事纪》(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