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odivan (久我山家的八重天下无双!)》之铭言:
: 推 Lucianbear: 中共比较想把台湾变成自治共和国(类似苏联的车臣) 09/18 20:47
: → noonee: 说到这 是什么年代突然转变变成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09/18 20:58
: → katana89: 从把国民党打到脱裤 拿下整个大陆后 09/19 08:08
毛泽东可能一直都并没有转变﹐而是在初期将自己的意图掩盖了起来。
从民间角度来说﹐中国民间的菁英阶层﹐其实一直都对台湾念念不忘。
毛泽东出生的时候台湾还是属于中国(清朝)的。
例如闻一多在1925年发表而流行的七子之歌﹐其中第三首就是台湾。
所谓七子之歌﹐就是指旧中国被列强所夺取的七块领土(以大陆为母﹐视之为子)
七子﹕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港(湛江)、九龙半岛、旅顺大连(关东州)
所以毛泽东与当时的一切社会菁英(包括老蒋等)不可能不对台湾没有特殊情感。
但事实是﹐当时的中国积弱太久﹐不但根本不可能解决境外问题﹐
(此境外﹐非指国外﹐而是指控制范围之外﹐例如﹐海关关境之外)
甚至连控制境之内的问题﹐也难以独力解决。
因此﹐当列宁建立了苏联体系之后﹐中国的部分菁英们就不得不考虑借鉴苏联体系﹐
来应对当时境内的蒙古、新疆、西藏、满洲等问题。
正是在此背景下﹐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宣言提出了分而后合的一种可能性。
即﹐各民族可自行独立﹐然后等革命胜利之后﹐再联合统一。(很明显的苏联痕迹)
原文是﹕“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
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
这是因为国民党的一大宣言﹐是有共产国际与中共的成员参与起草的。
(毛泽东作为国民党一大的代表﹐也参与了部分讨论﹐不可回避此一观点对他的影响﹐
此一立场虽然是针对境内问题﹐但对于扩展到境外周边民族﹐并无绝对的抵触)
但是显然﹐这一立场是无法得到全体菁英阶层的认同的。
例如国民党本身就有中国至上的传统大一统观念者﹐
这些人多数也是对当时流行国际主义的中共国际派深恶痛绝的﹐视之为投降苏联。
虽然当时靠了孙中山的巨大威望和信任感而维持﹐在孙中山死后还是很快分道扬镳了。
这个时候的中共主流是完全的国际主义者﹐将阶级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
所以也就难怪会喊出保卫苏联的口号了。而这个时候的毛泽东是被权力边缘化的。
中共的转变﹐发生在毛泽东掌权(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
伴随着中共本土派对中共国际派的清除打压(这一打压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其中的一个确立标志﹐就是1938年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一篇讲话文章﹐其中部分后来选入毛泽东选集中﹐
在文章中﹐毛泽东公开但又依然是婉转的提出一个问题﹕
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是否可以并存﹖
(原文﹕“国际主义者的共产党员﹐是否可以同时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呢﹖
我们认为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
当时的毛泽东还未敢于直接公开否定国际主义﹐而是玩了两个逻辑游戏﹕
一是﹐德共与日共当然要反对他们自己的国家﹐这是因为他们的国家是邪恶的﹐
而中国是被侵略的正义一方﹐所以国际主义不需要反对爱国主义。
二是﹐中国的爱国主义能够对抗日本﹐对抗日本有助于苏联以及国际主义﹐
所以我们坚持爱国主义实际上就是在坚持国际主义。
当然﹐这是对中共党内中高层的讲话﹐对于中共党内的中低层﹐
毛泽东有更好的办法﹐扩大军中与地方上的普通党员﹐
再通过军权政权以及这批人的朴素情感﹐掌握这批人的思想。
也就是反清复明﹐反清是要反的﹐复明是来说给文人士子听的﹐
至于反清之后复不复明﹐复明之后又怎么办﹐是不用跟普通人说的。
所以苏联对于抗战初期的中共是非常不满的﹐
苏联的态度是﹐中共必须首先是共产国际主义者﹐所以中共要为了苏联跟日本决战﹐
结果你中共搞什么持久战﹖
理论上来说﹐或许持久战能够使得中国军队(包括共军、国军)发展壮大起来﹐
而日本控制的地方越多﹐兵力就越分散﹐就越容易被游击战袭击。
例如﹐如果日本1938、1939年就百万陆军入侵苏联远东﹐
那对中国就是好事﹐国军的正面压力固然会减轻﹐共军也必然会趁关东军进入苏联﹐
大肆扩张在东北华北的敌后根据地﹐建政建军﹐但这日本入侵苏联显然对苏联不是好事。
对苏联好的是﹐中国马上跟日本死拼﹐死十个中国人换一个日本人﹐中国人全死光﹐
而日本全国人口死剩不足2000万﹐就最完美了。
所以在抗战初期﹐苏联的援助宁可给国府不给中共﹐因为国府真正在跟日本耗人命﹐
而对延安的援助﹐就是送给了延安几十卡车马克思主义书籍﹐还是俄文的。
(当然﹐国府跟日本人到了1939年之后﹐也开始变为政治战外交战为主﹐
军事战转而是服务于政治、外交目的﹐国府在等苏、美两者中一方对日参战﹐
而日在等国府政治经济撑不起﹐发生内乱政变或崩溃)
此后在整个抗战到内战初期﹐毛泽东都因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党内势力的变化﹐
而在此点上进进退退﹐虽然毛泽东尽力控制住了中共党内中低层的思想﹐
但苏联对于中共党内高层的影响力却也一直存在﹐虽然也是有时强有时弱。
例如到了国共内战初期﹐由于苏联在二战的胜利﹐其全球威望达致顶峰﹐
而苏联当时对战后初期的决策是“外线防御、内线进攻”。
即﹐依雅尔达会议划定的苏联势力线﹐在势力范围内排除一切非共势力﹐
而在势力范围外(例如法国共产党、希腊共产党)﹐转为不支持。
在欧洲这一决策是没有问题的﹐在中国就出现了意外﹐
这一意外包括﹐中共有强力的武装(抗战胜利时有约130万军队+260万有组织民兵)﹐
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强之一﹐成为独立于苏美之外的缓冲区﹐
雅尔达既没有明确表示中国属于苏联势力﹐也没有明确表示中国属于美英势力﹐
而中国本身又各自有一部分在历史传统上属于苏、美双方势力(东北与江浙)。
苏联固然给予了中共以援助﹐却也两次施加压力于中共要进行谈判﹐
一次是1945年重庆谈判与双十协议﹐这一次毛泽东不得不亲自去了重庆﹐
(但毛泽东虽然表面上以及公开上﹐发表了大量迎合苏联﹐部分也迎合了美国的言论﹐
包括说台湾可以独立﹐外蒙可以独立﹐新疆有必要也可以独立﹐
而在同期的党内讲话、会议报告中﹐却大量宣扬完全相反的言论)
而到了1949年三大会战之后的北京谈判﹐随着战场形势扭转﹐毛泽东开始显露真实态度﹐
虽然还依苏联的要求进行了谈判﹐却在谈判立场上有所坚持。
例如﹐当时国府曾向苏联请求出面调停国共内战﹐报纸上有传言苏联将表示接受请求﹐
有可能提出划江而治方案﹐毛泽东立即发电报给史达林﹐
要求苏联公开表示苏联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中国。(1949.1.12毛泽东致史达林电)
不过此时的中共要建政﹐依然需要参考苏联的经验﹐来处理好党、国关系。
特别是中共与苏共、中国与苏联的关系。
毛泽东既要有自己的长远打算﹐又要有迎合苏联﹐装出自己对苏联心向往之的态势。
这一点在中共的政协草案中最为明显。
政治协商会议本是重庆谈判的产物﹐后来由于国共决裂内战爆发﹐
中共、民盟等先后退出政治协商。
中共既准备建政﹐即提出召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
并提出﹐在进行全国选举(即后来的全国人大)之前﹐由全国政协代行人民代表职权﹐
在第一届人大议定宪法之前﹐以政协议定的共同纲领代为宪法。
于是中共就要提出自己的政治共同纲领草案来代表中共的观点提出给政治讨论。
这一草案有三个版本﹐其中第二版本与最终的第三版本仅相隔十几天﹐
却在部分内容上完全不同﹐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民族自决问题与国家组织方式。
在第二个(周恩来执笔)版本上﹐中共提出中国的组织方式﹐参考苏联的模式﹐
各民族各地区可以自决﹐自己成立国家﹐然后再以联邦的方式加盟中国。
即是说﹐台湾可以独立﹐新疆西藏也可以独立﹐外蒙内蒙都可以独立﹐且可以有先后﹐
然后再象苏联的白俄罗斯、乌克兰、亚美尼亚等组成苏联一样﹐组成中联。
这一方案遭到了史达林的否定﹐苏联特使米高扬建议中共不要用让少数民族独立的政策﹐
据苏方的记载﹐毛泽东听到建议后﹐米高扬观察到毛泽东非常高兴﹐
米高扬认为毛泽东的真实想法原就根本没想让少数民族独立。
在苏联表态之后﹐毛泽东﹐以及中共终于可以彻底公开其原本的真实意图﹐
于是就有了部分内容完全不同的最终版政协草案﹐并成为PRC延续至今的立国理念﹐
而对于如新疆、台湾、西藏、内蒙的问题﹐也从此确立。
例如后来1951年与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就明确表示﹐西藏人民是PRC大家庭的一员﹐
藏族可以有地方自治权(注意民族自决权与自治权的不同)。
对于史达林为何会否定中国学苏联模式建国的原因﹐我认同的看法是﹐
这可能与外蒙有关。
因为按照中共当时以退为进的提法﹐蒙古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自决的﹐
即外蒙与内蒙先合并成为一个独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国﹐
然后这个蒙古共和国再依照民族自决原则﹐
决定是要保持独立﹐还是作为联邦的一员加盟苏联或加盟中国。
考虑到当时外蒙与内蒙的人口比例﹐外蒙总人口70万﹐而内蒙人口超过600万﹐
(包含早已定居当地的其他各族﹐不包括后来分拆并入的原热河省部分)
且中共早从抗战时期就经营内蒙﹐1947年即成立内蒙古自治区﹐
那么几乎可以预言内外蒙合并后将加入中国﹐这是史达林不愿意看到的。
而且﹐如果外蒙可以通过这种“国际主义者的方式”而加盟中国﹐
那么未来有一天﹐苏联远东地区的其他各族﹐是否也可能以这种方式自决呢﹖
这也就是史达林用半威胁的语气发电报给中共的原因了。
(原文﹕“我们认为﹐即使所有的蒙古人联合为一个自治单位﹐外蒙古也不会为了
在中国的版图内自治而放弃独立。不言而喻﹐这件事的决定权是在外蒙古。”)
谁不知决定权在史达林你。
以上虽然是讲大方针而不直接涉及台湾﹐但从以上这个过程与脉络﹐
可以理解毛泽东在不同时期不同对台言论的原因﹐探索毛泽东的真实想法﹐
以及他提及台湾独立时的性质﹐作为工具使用时的目的。
而这也体现了以毛为首那一批中共建政的高层的观念以及延续至今的国家理念。
(在将来可以合的基础上﹐可以接受现在暂时的分﹐但如将来不能合﹐那现在就不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