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ccup (正气歌)
2018-06-10 17:08:14※ 引述《akiyamatt (aki)》之铭言:
: 大家都知道现实中的司马懿于西元249年,趁少帝与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之际
: 发动政变;最终导致司马家取得国家实质权利,曹魏皇帝魁儡化的结果.而天真的曹爽在投
: 降后惨遭族灭.
: 那么末学想请问大家,如果当时的曹爽选择听从桓范的建言,带着少帝曹芳至许昌号召
: 天下兵马勤王;那么历史将会如何发展呢??曹氏是否能夺回政权?蜀汉和东吴又能趁此
: 良机取得多少战果??
你先看看,当时魏帝曹芳多少岁,有没有基本的行为能力和号召力?而当时阻拦魏帝曹芳
亲政的最主要黑手是谁?(是谁拖那么久不让魏帝大婚的?)种种因素加起来,魏帝曹芳对
曹爽会怎么想?
好,桓范说要退往许昌,我们来看看当时许昌主事的人是谁?豫州都督毌丘俭,毌丘俭
的立场是如何?他是谁的人?种种迹象都显示,毋丘俭是魏明帝亲信,他是忠于魏国忠于
天子的立场,又和司马懿有战友关系(辽东战事),和曹爽没关系啊。
曹爽在不考虑司马懿带兵追杀挟持天子逆贼的情况下当然可以拉天子去许昌,但是许昌的
豫州都督是毋丘俭,到了地头毋丘俭直接奉皇帝把曹爽拿下怎么办?曹爽带的兵可不多啊
。
北边去邺城,据说程喜和司马懿关系深厚,而且渡河很容易被司马懿追上的。
西边去投奔夏侯玄就别想了,先不说夏侯玄能否控制关中军区的军队问题,司马懿正好堵
在路上。
荆州和扬州都不是曹爽的人,关系还很不好。曹爽在中央无名义他们不敢反对,带着天子
逃亡有什么不敢扣下来的。
如果说有谁可能比较靠谱的支持曹爽,反而是兖州的令狐愚,因为他是曹爽故吏。
但是去兖州比去许昌和邺城距离都远,而且兖州兵力太弱。
所以曹爽一方的上策还是以曹爽退休和魏帝亲政来争取魏帝合作,然后再去许昌,毋丘俭
才有可能站在魏帝和曹爽一边。
再拉上令狐愚,再把文钦和诸葛诞以勤王名义拉到许昌,来争取王凌,夏侯玄和夏侯霸能
让关中军区中立,这形势就比较有利了。
但是考虑到司马懿这边有太后名义,又有诸多曹魏元老,而且并州河内河东是基本盘,河
北多半也站在司马懿一边。
最好的结局,无非是曹爽和司马懿都退休(多半可能是曹爽退休,司马懿继续在台上,但
是不能完全控制中央),魏帝亲政,大家展开下一轮博弈。
另外,有人扯啥司马懿只有三千死士,洛阳禁军只是不动并不能被司马懿控制这是扯淡。
司马懿本来就是都督中外军事,洛阳禁军名正言顺的最高长官(和曹爽并列,从来就没取
消。)
论威望根本不是曹爽能比的,而且他才真正退休不问政务时间很短。
此外司马师是中护军,实际掌握著护军营。哪来的除了三千死士其他洛阳禁军都无法控制
?
而且既有太后诏书,又有诸多曹魏元老压阵,真以为洛阳禁军都是曹爽死党?
真如此,司马懿带兵从曹爽府邸经过,就不会曹爽最亲密的死党都要观望了。
站在曹家政权与曹爽个人的角度,这个结局反而最有利至少台面上司马懿没全面获胜,而且他2年后就挂了,曹氏宗族与皇帝还有反击机会,代表人物应该是夏侯玄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8-06-10 17:38:00问题曹爽就不是这么一个有远见的人
有远见能笼络人才派系实力强大,就不至于搞到出现高平陵事变了这变成鸡蛋问题,曹系只剩这种咖掌权才让异姓势力壮大集结...
其实曹爽没这么不堪,至少他兴势打败仗以后回来知道要改制中军架空司马师这个中护军的实权,但高平陵真的太大意了,居然把两个弟弟带出门,没人管洛阳中军如果出门时把中领军曹羲和武卫将军曹训留在洛阳,再带上司马师、司马昭去谒陵,司马懿能否成功还未知
兴势之战他都知道要抓着司马昭当人质防后方作怪,这时忘记只能说天要亡他,一次犯所有蠢
曹爽大略与东汉中后期那些爽过头被反咬的外戚同等级当对手是神人时,平庸者露出一点破绽都会瞬间被清盘
对手背后还有世家大族而且也有军权,不是当年曹三代那样了就算没有高平陵之变,他也要对付司马兄弟
或许可以把高平陵看成曹魏皇权与世家大族的总决战,司马家胜出基本确立往后大族主导政治的基调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6-10 21:41:00说毌丘俭与曹爽没关系嘛...个人觉得也是有待商榷,史载他跟曹爽心腹的夏侯玄亲善,又刚好在夏侯玄被杀后起兵反叛,时间点颇微妙?
曹家倒也不是凋零干净,而是明帝朝后期刻意打压+临终前被刘放孙资搞+曹爽执政后刻意排挤(旁系排挤嫡系)曹丕曹叡父子自己造的孽,让皇室缺少亲族支柱
魏国的宗室政策其实颇有明太祖的味道,把宗室当猪养但是皇权、文官制度与制衡机制没跟上,导致易有权臣即使司马懿失败,也难保曹芳成年后不会斗曹爽而内乱
作者: yonbun (永邦) 2018-06-10 22:33:00
曹家生殖能力太差了 结局只有被曹爽吃或司马吃
曹家生殖能力不差,曹操25儿子,曹丕10个,曹叡无后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6-10 22:41:00别说嫡系,就连旁氏的诸夏侯都很难爬到高位,是不是也跟蜀国北伐时,司马懿阵中不知是否刻意或巧合,如夏侯霸、夏侯楙等几乎都没战功有关?
第二代诸曹夏侯混得好的只有夏侯尚这支,夏侯渊系统算少数人丁旺盛的,却又地位不高,不知什么原因
曹仁3子,曹洪2子,夏侯惇7子,也都有孙辈,实在说不上人丁单薄,问题看起来还是在曹丕曹叡父子的私心
总之是皇室近亲族群。这两父子的梦想宋以后才有技术实现,看宋室与明室一堆猪皇族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6-10 23:00:00欸,可是曹丕临终的遗诏辅政4人,就有两个是诸夏侯曹?觉得曹叡稳了才敢这样搞吗@@
其实从临终安排就看出曹叡不如他恨死的老爸曹丕,四个辅政大臣才能彼此互相牵制,而且还各有代表性曹真曹休(宗室,帝国东部与西部统帅)、陈群(士族代表司马懿(第二位士族代表,偏武官)虽然有中书省乱搞的问题在,但曹叡最终只留下曹爽和司马懿两个权力相同的辅政大臣,早晚势必你死我活更别提曹叡即位时已23岁,曹芳才7岁。两人辅政很可能斗完直接架空皇帝,高平陵后历史也如此发展。
有两个就是压制过的结果了我是认为曹丕的安排还不差,而且他只执政六年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6-10 23:26:00压制的原因,会不会部分出于曹氏非传统士族,所以4个里面有2个士族?为向士族靠拢而只好压制....
严格说起来曹丕从211年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就开始参政到226年去世,刚好15年,也运气不错有成年继承人曹叡的安排聪明过头,打压宗室,又用浮华案打压士族搞到去世前只剩司马懿一个够资格说话的两朝老臣兼士族代表,曹家代表曹爽要是没有老爸曹真的威名和武卫将军掌武卫营,不知道凭什么跟司马懿平起平坐辅政最后再搭上自己选的年幼继位皇帝,摆明架舞台给两强斗争,斗完顺便架空皇帝
作者:
CGT (Peter)
2018-06-11 00:00:00曹丕因与植彰争位不信任曹氏宗亲,才开始让士族掌中军。陈群的中护军->镇军大将军;司马懿的抚军大将军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8-06-11 04:56:00根本原因是魏明帝太短命 他长寿一点活到60岁根本不会有事
楼上完全说到重点,不用到六十,跟他老子一样,就没司马懿什么事了
“长寿”也是一项重要政治资产不过东汉扣掉光武、献帝、年幼死亡的幼帝,成年帝王平均寿命也大约34岁左右,由此看来曹叡不算特别早死以那个年代的营养与医疗水准,自我期待能像曹操活到65岁,有点不太实际曹叡最后的重大错误是选择未成年的曹芳当嗣子,若是成年帝王与两个辅政形成鼎立,高平陵的局势很难出现
原本是想选曹宇辅政,其长寿但无大志甚至司马家夺权后依然用官位养它选它儿子当傀儡皇帝。曹宇一直活到70多岁安享天年曹叡自己亲儿全部早夭,能选只剩养子若选另一个也才大一岁,甚至更早死连高平陵都没看到就gg....曹叡这一系基因与家运太惨澹
当时重点是防范曹系其他宗亲...而且曹叡手足也都早夭,这基因...只有一位活的比他久,但性情残暴....它能信任不防范的只有宗族的曹宇。一起长大又长寿,但温和无为过头...叫它辅政也无意愿。
原本方案的曹宇曹爽曹肇夏侯献秦朗这组合其实不错,曹爽曹肇会做事,曹宇在上位当煞车皮就够,即使再拉司马懿辅政也不会出乱,但被刘放孙资恶整了一把...
曹宇本身也无志向,才这么容易被搞有心的话,它可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叡跟它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私下还要叫叔父是曹叡唯一信任扶持不防范的亲族但它无大志,即使司马易主也和谐度过若要架空,大改曹宇定位比较有用反正曹芳养子血统也没他曹操之子纯正若曹宇自己掌权取代又长寿...很可能根本没有曹爽司马抢搞傀儡之事
曹芳是曹彰系晚辈,论宗法还是比叔叔接姪儿皇位适当至于辅政大臣更迭过程,如果魏略记载为真,曹宇未必没有野心
无论如何史实已证明他这样颐养天年内心是否有啥纠葛,发挥不出来就没用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6-12 02:23:00我是觉得浮华案打压的是 门第较低的士族 原本有机会靠互相按赞的方式 爬到预期只有门第较高的士族 才爬得到的位置 毕竟从九品中正制仍沿用下去 + 曹叡其他讨好传统士族的措施看来 浮华案结果是导正选举人才的方式 让门阀差异回归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