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在西方民族主义概念传到泛中华文化圈前
“中华”、“华夏”一词所代表的
并非为现代所认知的“族群”、“民族”概念
而是一种开放式跟具包容性的政治符号与标签
就算不是中原人士,只要愿意移风易俗
学习中原帝国的礼仪规范,都算是"中华"的一分子
反过来只要移风易俗,使用其他文明的风俗
即使来自中原,往往也不被视为"中华"人士
在这套意识形态下,几个虽不受中原帝国统治
但受中原帝国文化影响较深的地区,如日本、韩国、越南
不只被中原帝国的历代统治者视为同一文明的一份子
这些地区的知识份子也自认自己是"中华"的一部分
像李鸿章在甲午战争谈判时
就曾以中日同文同种为由,苦苦哀求日本放中国一马
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又大力宣扬中日同文同种
以此合理化对中国的入侵行为
这样的论述虽然带有政治目的
但无论如何,在当时却也有一定的群众市场
否则就不会有政治人物或军政人士使用这样的政治论述
中华文化圈的共同文化认同
一直到19世纪才因受西方民族主义概念影响
加上中原王朝被西方国家彻底打趴
以及东亚诸国之间许多历史冲突事件影响
(法国殖民越南、日本并韩、九一八事变、中日八年战争、中台长期对峙)
才让这些族群产生他自共认的民族认同
既然如此,小弟觉得很奇怪
像中国、日本在转型成现代国家时
都出现不同的民族主义论述彼此竞争建构国家主导权的情形
中国:(汉族VS中华民族),甚至到现在还有图博、东突民族冲突
日本:(诸藩认同VS日本认同)
那为何整个泛中华文化圈(中、日、韩、越、台)
却无法形成共同的民族认同,甚至更进一步形成民族国家呢?
请问各位,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