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inna (只问白头于飞故人相偎)
2018-10-12 00:11:322018.10.11 晚场 亚太传统艺术节-日本坂东扇菊舞踊《间(Ma)》
演出前充满了期待
但说实话,看完上半场却是满怀怒气走出大表演厅
平心而论,上半场的日本舞踊,表演完全在水准之上
与9月时国光剧团和日本能剧合作的绣儒梦相较
这场同样约半个小时的舞踊,表现与变化都比绣儒梦的舞踊让人满意许多
但让我生气的却是
整场舞踊竟然 没…有…字…幕
日本舞踊是舞者的肢体与艺者的弹唱相互紧密结合的传统艺术
除了观赏舞者的表情、动作之外,艺者的唱词也是重要的表现
就像京剧里,不可能只让你看表演者“作打”而不看“唱念”
其中的唱又不可能没有字幕
京剧在中文环境里也需要字幕,是因为京剧所使用的语言大多已不是当前的白话
就像唱词里的诗句、念白里不时出现的北京话等方言读音
所以对首次或者不是太常接触京剧的中文使用者来说,字幕可以协助他理解
而老戏友们则没有困扰,甚至都可背得出唱词与念白
但在这场日本舞踊里
没有字幕的情况下,观众能看到的只有表演者在舞台上各种抽象的动作
绞尽脑汁也不一定猜得到他在做什么
除了入场前关于这场舞踊的超简单,不到两百字介绍,声称这段舞踊表现的是少女对爱情
的憧憬外,对舞踊所欲表现与传达的理解几乎为零
当然,表演过程中,女舞者的服装更换、道具使用等,让人体验了一下日本舞踊的味道。
但这样的表演,我可以去东京、去大阪、去京都各个大小表演场都看得到,还更原汁原味
,今天主办单位之所以想把这样的表演艺术引进国内,不就是要让台湾民众更能进一步理
解这些传统艺术?在此情况之下,不给字幕是什么意思?假设所有人都听得懂日文吗?
戏曲中心前台给的“不给字幕”理由简单粗暴:因为表演团队(也就是日本表演团队)
没有提供字幕。
所以,这个理由的意思就是,台湾政府花纳税人的钱补助主办单位办理这样一场大型国际
艺术活动,就是找人把国外的表演团队邀请来台湾、供吃供住、找一个地方让他们表演、
找个单位卖卖票同时吸引一些喜爱表演艺术的傻冒,花大钱印出一堆文宣,然后结束。
主办单位不负责问一问这些表演是不是能够代表当地的传统艺术,不想一想这些其他国
家的传统艺术要怎么样让台湾观众理解接受,进而产生更多对传统艺术或表演活动的兴
趣,只要办完活动捞一票钱就好?
如果真是这样,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只能让人叹息。就别怪台湾民众不愿意捧自家人场
,只愿意到国外花大钱看表演,因为台湾的主办单位是用这样的心态在办事情的。
回到这场表演,上半场的日本舞踊是已经传了两百多年的老戏,确实是精华的积累,不论
是舞者的表情、肢体,串场的乐曲,都有让人感动之处,但表演者的努力,就更让人对字
幕缺乏感到遗憾。
至于下半场,我只能说,就像表演团队自己在表演介绍中所说,这是一个还需要不断努力
进化的新创作品。当然,我自己一直把下半场表演主题弄错也有一定影响,我一直把下半
场的表演主题看成“问”,但实际的主题是“间”(我老花眼发作)。
作品想探讨的是时间、空间等的关连,三个舞者在台上挥汗演出,看得出来十分努力,但
说实话,我感受不到舞者想要说的到底是什么。
或许是舞台上方不断流泄的稻粒(可能是)总让我想到云门的知名作品,也或许是台上的
南管音乐在与日本舞踊音乐相结合后,几乎沦为纯粹的背景板,还有可能是上半场舞踊的
女舞者,在未卸满脸惨白妆容且批散著一头长发跳舞时,总让我不自禁地联想到贞子。不
论如何,下半场的表演让我如坐针毡,唯一庆幸的是,时间不算太久,30分钟忍完就可结
束。
一场充满期待的演出,最后在遗憾中离场,只希望接下来传统艺术节的其他表演,不要再
继续这样的遗憾了。
主办单位没有提供是因为日本人大多数看得懂?但引进台湾最好大家都听得懂,戏曲中心也太便宜行事.....
作者:
oooiooo (笑瞇瞇)
2018-10-12 08:57:00宣传上写日文发音,有中英文字幕,所以他不弄字幕很奇怪
作者: deficitQQ555 2018-10-15 01:20:00
没有字幕真的很荒谬,即使是对于道成寺的故事有大致上的了解,但是没有字幕还是无法了解具体的内容啊,这样对表演者和观众都很失礼,主办单位根本没有心办好这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