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晓剧场《第一夜》

楼主: haikyotrash (小废)   2017-05-14 00:42:03
以下是今日看完戏的一些心得,而这篇心得并不全然是对戏演出的当下评论,更多的是整出戏的安排引发我的思考,也就是说,更倾向于一篇个人性的书写。
《第一夜》开始于母亲的逝去,而在这空缺之上,姊妹/弟俩各自开始召唤它们记忆,重新拼凑起亡母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空缺并非不在,随着两人提到母亲时的停顿,观者可以明确感受到名为亡者的空缺正凝视著两人。由此,引发我思考的是:记忆的述行,以及来自空缺的凝视。
这里我当然是在Butler的意义下谈论述行,也就是行动的重复对象征界的介入。这出戏中,姊妹/弟俩、观者们对于母亲的印象,在表演中形成;这里涉及到(1)两人所召唤的尽是儿时记忆,青少年乃至成人时光的种种付之阙如;(2)姊妹/弟两人各自代表着家的外部与内部,前者在整出戏中如同观众临到演出的场地,都是家的闯入者,而后者则早就坐在家中,等待姐姐—观众的到来;(3)无功效之物。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问:妹妹/弟弟的话语以及场上的物件如何介入姐姐的叙事,重新打造对于家的记忆与想像?
考察姐姐对于家的想像以及成功的叙事,观者可以见到一种经典的形象:对于经济成功的追求、做为照顾者与牺牲者的长子女,而这样的形象似乎在戏外的当今依旧是主导社会的叙事;而妹/弟的形象则紧紧依附着亡者,在无数的“妈说”之下,其俨然是亡者的代言。前者阳刚、成功的形象在进到家中的刹那一层层剥落出脆弱的内核,哭泣、崩溃,并随着妹/弟的叙事跟着开启重述往事的行动。因此在这部戏里似乎可见一条路径,对于成功叙事的消解必须回到“家”而论之。而对话语的认识建立在回溯之上,或者说,记忆之上。因此戏里透过话语述行“家”的企图由此展现
,并且也具体在姐姐身上发挥效果。
“家”究竟可以指的什么?在本戏,家就是记忆、玩具、亡去的母亲;抽象来说,特定的关系与物,再加上阴性的它者。本戏中母亲照顾两人的细节、醃肉、香鸡城、卡带、车车、娃娃等等所交织成的意义网络或可进一步析论。此外,那些“非功效之物”、那些不被使用的物引发姐姐情绪的二度爆炸,也有趣地指出物的能动。
重要的是,母亲始终是做为过去式的母亲。因此我们来到了这仅仅在逝去时显现、在场的不在场,也就是,实在界的凝视。
如果要说引入上述理论对于我们理解这出戏可以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让我简而言之:一是展示了一条如何逃逸成功叙事的路径,二是透过戏的安排或许展现观众如何解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