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圆剧团《如果你还在》

楼主: oberon48 (灵魂代理人)   2016-12-24 02:35:10
圆剧团《如果你还在》;O湾戏曲学院(内湖校区)中正堂;12/10 19:30
圆剧团与福尔摩沙马戏团合作的剧场作品《如果你还在》,具有将马戏结合历史情境与社
会现实的尝试的企图心。这是台湾当代马戏发展的另一种尝试,如果成功了,当然是一条
以马戏剧场作品回应社会的新的道路。可是在执行的层次上,仍有一些可以改善的小缺点
,例如音乐(或许不要用这么科技感的电子音乐?)、演员、影像和马戏装置(下舞台放的竹
艺装置挡住了表演者的地板动作)的配合,可以更加协调一些。
前半段两位演员抬出的竹竿上晾了两件衣服(一件汉装、一件西装)像是在说日治时期台湾
人逐渐面对现代性冲击的两种身分认同,他们以扁平的长竹竿和球相互传接,在流动的音
乐之下,表演这项纯朴中带有亮点的技艺。可是,球与竹竿的意义可以更加延伸意义(我
想可能是知识分子与群众/或是殖民者与被殖民者),而前半段投影出的台湾文化协会的历
史照片,也将会有图腾化的风险。
后半段,舞台上架起了一面大竹帘,这面竹帘可以透视、可以做为投影幕、可以做为棚架
,是一个极有创意的空间运用手法。可是,当时间流转到现代时,观众并不清楚这项时空
的转换是如何发生的(从日治台北到了苗栗山间)?黑白的影像中有一队人(各种族群、宗教
信仰)的山路前行,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也迷惑于他们的漂流之旅。当他们走到了凯道
,观众才读出这是一场追求历史正名的抗议之旅。
《如果你还在》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我想是最后,当影像投射出怪手拆屋,而一位
表演者用尽全身的力气,缠绕着布索表演空中技法的挣扎与脆弱的身体平衡,那将使观众
看见人,看见在社会暴力之下民众挣扎与抵抗的身影。
《如果你还在》有一段像是在小酒馆里面,表演者和台下观众轻松的互动对话,并透过竹
艺声音数位装置表演邓雨贤的歌曲(雨夜花),这种带有些许野性的、随兴的演出,或许是
台湾新马戏另外一种可以发展的方向?马戏团小酒馆?或许不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