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打响第一炮、在我看戏史中奠定神作地位、
至今无人超越的《水浒传What is Man?》
隔年风格延续的第二作《西游记What is Fantasy?》
到前年套路变异的第三部曲《三国What is Success?》
林奕华四大名著系列历时八年 终于迎来完结作《红楼梦What is Sex?》
对于一名追踪林导多年的忠实观众而言 这个系列的完结带有某种时代结束的意义
回想起来觉得津津有味 总是向朋友述说当年的水浒、西游有多生猛
三国虽然稍微硬了一些 不过转化之后觉得还是不赖的作品
究竟 What is Sex ? 林导会以什么样的风格呈现系列的压轴 ?
又会替这本三百年的经典文学带来怎样的解构、变造、转化、提升、再诠释... ?
带着强烈的期待与好奇 订了12/27跟12/28的午场票 打算要分别跟两组人马进场朝圣
- -
看完12/27午场 我必须说 我真的看 不 懂
- -
◢▆▅▄▃-崩╰(〒皿〒)╯溃-▃▄▅▆◣
- -
啊~不管累不累 先来听首歌吧 http://youtu.be/snz9zzBr8OE 韦礼安唱〈似曾〉
我真的不明白啊啊
虽说林导的作品特色之一 在于不胜枚举的子题目
子题互相无关 互相独立是可以被接受的
而这也使段落与段落间容许没有必然的逻辑推论关系
导致了林导的戏另一个特色 那就是 刚看完就很难回忆起来
也就是传说中的“我刚刚到底看了什么o.O”(并无贬意XD)
..我想说的是 子题归子题 切割成一段又一段的小故事 小情境 各自成章 ok
但是 但是 既然这些子题组成了一部戏 作为观众的我 总希望能找到些类似脉络的东西
将漫天飞舞的段落柳絮收敛 形成一些意念上的聚落 以呼应全剧的主旨之类的
(然后让里面各种狂笑暴哭、玄妙音灯与形式调度 将整个戏推向经典)
像是水浒的酒色财气是一例 西游的四幕四种人更是昭昭若揭
不过我看红楼梦 最终是无力/无能进行任何收敛 他像是全无章法的意识流编法
使我带着对于这部戏的诸多好奇进场 然后带着更多的不明白离场了
(或许我们都不应该将剧场视为一个给答案的地方 甚至说 故事性也非剧场之必然
这样一想 好像又觉得看不懂也没关系了 (咦 莫名释怀了吗) )
- -
我不明啊啊啊
对于What is Sex的阐述? 除了男身演绎女角 还有何延伸?
为什么是从原典撷取这十六段呢? 时常出现的打字机 象征著曹雪芹吗?
一人分饰两角 为什么某某人分饰的 是这两个角色搭配呢?
来听男公关说书的贾夫人们 她们是谁? 是贾夫人还是假夫人? 她们又象征著曹雪芹吗?
“那女孩儿 大雪地里 做什么 抽柴火?”这句实在太玄了
原典里一段玩笑 竟然先是在本戏的开端出现 后来更作为全剧最后一句的台词
...虽然好像有点意境 有点感觉(喂) 也可能就真的只是为了带意境吗?
最后大雪的意象 加上这次舞台设计中央也有一道门 后来众人也一一从那离开
实在很能让人联想到门外是否就与《贾宝玉》的太虚幻境相连呢
- -
..啊不然再听首歌吧 http://youtu.be/0c5nfxk3R58 姚苏蓉唱《你把爱情还给我》
我无法说这出戏糟 也无法说这出戏砸了 他的风格还是我喜欢的林奕华
音灯还是那么讲究那么能造气氛 而盛鉴宏章子仪一修丽嘉的表演依旧非常杰出
我并不讨厌这出戏 但是我是真的没有抓到他 我看不懂
感觉这出戏说了什么 也许只是不那么明显
也许这出戏想说的话 演绎出来就是如此长相
比较能说的大概是 这不像《水浒传》《西游记》那样 可以让观众无障碍轻易服用
也不像《三国》那样稍微用力就能懂 《红楼梦》是动真格的 来硬的
门槛高 没有读过原典的话 进入的难度偏高
(至于读了原典是否就能懂 也是个问题XD
要是补完了原典还搞不懂 岂不是意图使人悬梁自尽吗orz)
创作者未必需要顾虑观众 作品不应该为了服务任何人或任何期待而被牵制 限缩
于是写了这些 始终绕着圈没有写出具体的评论 而我也倾向不评论这部作品
把能有的体悟放在心里 让问号全部留在戏里 留在心边
12/28下午本人将再次进场 看能不能多看出些什么 再与各位版友分享~"~ (抱头睡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