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1.08 14:30
地点:水源剧场
演员:梁菲倚、李子建、黄子翎、陈柏廷、周明宇、钱尚德、林宜瑾
鼓/行者:吴成龙、吴洁敏、李铭伟、陈彦希、陈传耀、游莉娟、张家玮
导演:张艺生
从小,长辈们总一边说著有关月亮的有趣童话,
一边又叮嘱著,手不能往月亮比,不然月娘会生气。
于是,我们对月球的想像,总是神秘、浪漫,带些诡谲。
阿姆斯壮登陆月球之后,人类的科学进展往前迈了一大步,
但空荡荡的月球表面,再也看不见嫦娥与玉兔相伴和吴刚挥汗伐桂,
遑论那月娘的弯刀和白玉梳,说穿了不过是地球本身的阴影遮蔽。
对一切人事物的想像,似乎总因距离而美好,因贴近而破灭。
其中,崩坏的并非那些想像客体,而是身为想像主体的我们,
因为我们无法面对没有幻觉存在的生活,无法接受连想像力都无法立足的世界。
或许,这正是为何我们需要剧场,需要剧场的幻觉,需要创作者们恣意挥洒的想像,
目的并不在于能暂时逃避那过度直白的现实,而是能扎实看见做梦的勇气。
一开场,整个舞台空间就像是一场梦境。
台中央留了一块圆形的白,背景吊挂著由无数细绳构成的幕,隐约可见鼓座,
左舞台茶道四人的静与缓和右舞台月兔乐师的闹与促,形成有趣的对比,
如同梦中景象,有着不明所以的错置和冲突张力。
中央的白色大圆,就戏名以及接续的剧情安排而言,象征著月球,
但相对于黑色基底的剧场空间,也像是spot light的光圈,
光圈里的角色,状似有舞台让自己发声,但一切言行也因此无所遁形。
参加登月之旅的五名角色,穿着打扮直如国画中的人物,
就衣服颜色分辨,似乎暗合五行(金-橘黄、火-桃红、木-翠绿、水-水蓝、土-深灰),
而背景设定虽以东方为主,却又融合了西方科技概念,还定调在未来。
如此多元丰富的角色意象,应可再深挖、铺实,或是有层次多变的剧情推展,
但就这次的呈现而言,名相乃是虚空,言说之间阐释的禅学思想才是重点所在,
这对我来说是挺可惜的,也让我不禁疑惑,场景及角色本身设定的必要性何在。
尤其,角色各自来到月球的目的虽在一开始就点明,
之后却在忙着演绎禅学思想的过程中被搁置一旁,遑论彼此间可能的冲突处理。
开场设定的月球之旅,也在戏末突如其来的后设解构中化为虚空,
演员意识到自己其实身处剧场空间,也意识到自己被观看,
这让我想到许多年前金凯瑞主演的电影《楚门的世界》。
但相较于电影里主角洒脱谢幕,展现勇气迎向真实人生,
剧中角色却以突兀的合唱作结,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并无更深一层的探讨。
若只是想借此点出以另一种看待人生的态度,
实则无需耗费心力在形塑无法发展完整的角色上,
若是想让剧多一些趣味,借此缓和可能太过严肃的哲理思考,
在故事诠释上所展现的创意便已足够。
可惜,创作者的野心还是稍嫌大了些,
让这五个角色有如皮蓝德娄剧中那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走出戏外却无以为藉,也没能等到创作者好好把各自的故事写完、导完。
不过,除此之外,场面调度和所选的禅学公案故事仍是相当精彩的,
尤其搭配强而有力的鼓声,以及投影在绳幕上一幅幅禅意画作,
显见创作群在动静之间拿捏的默契及功力,
另外,运用有限物件建构出各式不同的场景氛围,也极有传统剧场中的写意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