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伯恩斯坦医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选译20-1

楼主: louisophie (louisophie)   2025-02-22 20:27:35
  《伯恩斯坦医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第四版选译20-1
  以下是从《伯恩斯坦医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第四版(《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4th edition)选择性地翻译我自己觉得有趣的段落或部分篇章;
这本书目前没有中文版,如果有兴趣且可以进行英文阅读的读者请务必找来看看,相信会
对疾病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This post is selected 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 4th edition. I just choose paragraphs and partial chapters, which
attract me, as materials for personal translation exercises. If there is
anyone who'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endocrine disorder, please go get this
book;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it would greatly aid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若不合版规还烦请告知,会立刻删文。
林咏盛(Louis)译, [email protected]
https://withinretreat.blogspot.com
https://louisophie.wordpress.com
https://x.com/louisophie_/
https://github.com/louisophie/withinretreat
#糖尿病治疗,#饮食科学,#糖尿病,#中文翻译,
#diabetes,#dietary,#translation,#RichardKBernstein
———————————————————————————
  单元20〖如何预防与校正低血糖〗
  使用胰岛素或采用具争议性且过时之硫酰基尿素类(sulfonylurea)口服降血糖药物
来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治疗方式时,就可能会发生血糖意外低于预期目标的状况(原注:一
般认为胰岛素增敏剂不会造成低血糖,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我在单元15〖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模拟剂及其它口服降血糖药物〗所提过的,我自己曾亲眼看到低血糖在一名轻度的
糖尿病患者身上发生(该病人为减肥而使用增敏剂);但虽然服用增敏剂仍会有低血糖的
可能,其发生机率是相当低的)。由于大脑需要一定量的葡萄糖才能维持正常的运作,因
此当血糖过低时就可能会引发异常的精神症状、严重时甚至会有致命的可能。严重低血糖
相当地危险,但我们可透过预防措施与即时的处置来有效地避免及控制;我建议患者与亲
友共同阅读本单元,以便在病人无法自行处理低血糖时可以共同来协助应对。
  我在这里需特别强调一点,即在本单元我会不断反复地提及硫酰基尿素类的药物,原
因就是它会增加严重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相较之下我会建议以胰岛素增敏剂或模拟剂来作
为治疗的首选,以期避免低血糖发作的可能。
  《低血糖的基础知识》
  “低血糖”意指血糖低于目标值达10mg/dl以上,“轻度低血糖”则指低于目标
10~20mb/dl,若再低就会变成“严重低血糖”;而当血糖持续下降且未能及时校正,则可
能会变成“神经性低血糖”、即血糖过低导致脑部无法正常运作的情形。
  除了大脑外,身体对外源性胰岛素的血糖反应通常会相当地快速(如以肌肉注射方式
施打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血糖值可在1小时内降至0mg/dl),但脑部的葡萄糖变化就较为
缓慢,因此对许多的糖尿病患者在出现生理症状或仪器出现警示信号时,还能够辨识出低
血糖的情形、并在思绪仍处于清晰的状态下进行血糖测量与校正的工作。
  但当血糖持续缓慢地下降时,神经性低血糖(Neuroglycopenia)可能就会与低血糖
的生理症状同时出现,且由于这时脑部的葡萄糖浓度过低,患者就可能无法意识到这些征
状,因此我们把此现象称为“无知觉性低血糖”(即察觉低血糖的能力减弱或丧失),而
这常见于短期内频繁经历低血糖发作的人(成因可能与“肾上腺素受体的反向调节”有关
;见本单元《无知觉性低血糖》小节);另外理论上有一类用于减缓心跳、降低血压的心
脏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亦可能会引发此状况(实际影响仍有待后续研究来确认)。若
未能察觉生理症状,患者就可能会因认知功能受损而无法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血糖过低,
两者就会形成可怕的恶性循环。
  〈神经性低血糖(Neuroglycopenia)病征〉
  下列是神经性低血糖的一些症状,依轻微(早期)至严重(晚期)顺序排列:
  ●反应迟钝。例如驾驶时无法及时减速 。
  ●易怒、固执行为与伴随生理症状的认知不足(见下文〈低血糖的征兆与症状 〉)

  ●意识模糊、动作笨拙、言语困难、虚弱(原注:研究指出此类症状会在血糖降至
45~65mg/dl时出现,且血糖恢复正常后仍可能持续45分钟之久 。)
  ●异常昏睡或无反应。
  ●失去意识(未使用胰岛素者极少发生 )。
  ●抽搐(未使用胰岛素者极为罕见 )。
  ●死亡(未使用胰岛素者极为罕见 )。
  〈低血糖的常见成因〉
  在上述的多个单元中(尤其是讨论胰岛素的部分),我们已提及多种可能导致低血糖
的原因,以下再列举一些常见的情形:
  ●未等待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注射后至少5小时就又再次注射胰岛素以校正血糖;此行
为在睡前尤其危险(可能会导致夜间严重低血糖)。
  ●注射速效胰岛素或服用传统的口服降血糖药(如硫酰基尿素类及类似的新型药物)
后又延误进食。
  ●餐后胃轻瘫(见单元22)。
  ●在特定阶段的月经周期时,反向调节激素的活性降低。
  ●疾病或压力在缓解后胰岛素阻抗可能会突然下降,若未能及时调整胰岛素或口服药
的剂量,就很容易会引发低血糖。
  ●长期使用药品渐渐变质的胰岛素时,在换新药瓶使用的时候。
  ●从胰岛素帮浦转换为空针注射时未适当降低剂量。
  ●错误认定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与常规人体胰岛素的药效相同(见单元19〖密集胰岛素
疗程〗《速效胰岛素类似物Humalog、Novolog及Apidra的最后注意事项》小节)。
  ●摄取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少于预期的量。
  ●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物使用过量。
  ●未规划的体能活动或运动时未适时补充糖分。
  ●过量饮酒(尤其在餐前或用餐时;见单元09〖基本食物分类〗《关于酒精的二三事
》小节)。
  ●未充分摇匀NPH胰岛素即使用。
  ●误将长效或餐前胰岛素注射至肌肉中。
  ●注射部位邻近剧烈运动的肌肉群。
  ●第一型患者长期静脉注射γ球蛋白,造成随机诱发β细胞而暂时恢复其分泌功能。
  ●使用含鱼精蛋白的胰岛素(如NPH)(见单元17〖各式胰岛素重要资料〗《若长期
使用胰岛素时要尽可能避免使用中性鱼精蛋白胰岛素NPH》小节)。
  ●大量服用阿斯匹灵、抗凝血剂、巴比妥类药物、抗组织胺或其他会降低血糖与抑制
肝糖分解的药物(见附录C)。
  ●气候骤变(从凉冷转为温暖)。
  〈低血糖的常见征兆与症状〉
  ●饥饿感是相当常见的低血糖初期症状。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得宜且饮食营养充足
,除非正处于低血糖的状态,否则并不会无故地感到异常的饥饿。饥饿感通常并不为常人
所在意(可能只会找东西来吃),且饥饿亦可能源自于情绪紧张或焦虑,不一定就是低血
糖所造成;且临床研究发现,有约半数所谓的“胰岛素反应”可能仅是因进食、情绪波动
、甚至是高血糖所引发之进食欲求(当血糖过高时,体内细胞实际处于葡萄糖匮乏的状态
,因此仍可能会触发饥饿感)所造成。但不管饥饿感的真实成因为何,糖尿病患(尤其是
血糖控制不佳者)不可等闲视之,若感到饥饿时,请务必立即测量血糖值以厘清原因。
  ●视力模糊:轻度低血糖即可导致阅读路标或细小文字上的困难,严重时还可能会引
发复视(视物成双)的现象。
  ●脉搏上升:建议随身配戴具秒针之手表,并预先掌握自身静止状态下的最高心率为
何(译注:可使用能测量脉搏的智慧手表)。当疑似低血糖症状出现却无法即时测量血糖
时(此为严重的疏失需避免),可先测量静止脉搏:相较于桡动脉(手腕处),许多人更
便于测量颞动脉(太阳穴附近,介于眉毛与发际线之间)或颈动脉(下颌边缘下方,耳下
约1~3英吋处)。若静止脉搏较平时最高值增加逾三分之一,则应视为低血糖征兆;但需
注意若10分钟内曾有走动,脉搏可能会自然偏快些。患者可透过医护人员指导正确测量脉
搏的方法,但仍无法取代直接测量血糖;对有血糖问题的人,血糖机应该要随身携带才是

  ●眼球震颤(Nystagmus):此症状可透过保持头部静止并缓慢左右转动眼球来检测
。若请他人观察血糖过低之人的眼部时,对方会注意到眼球并非平顺移动,而是会短暂反
向地抽搐或呈现“棘轮状”的跳动。此现象也可借由注视手表的秒针加以验证:若秒针偶
尔看似突然跳动,即为眼球震颤所致(因为眼球会瞬间侧向抽动,导致视觉暂留中断而遗
漏秒针连续移动的片段)。
  ●晨间未勃起:对男性而言,若平常有晨勃的现象,但醒来时却无勃起反应,则非常
有可能是低血糖;若在性刺激下无法正常勃起且此非惯常的问题,亦有血糖过低的可能。
  ●否认反应:当低血糖加剧或血糖缓慢持续下降时,许多患者会坚信自身的血糖是正
常的;此时身边的人若怀疑是低血糖发作,则应坚持测量血糖、而非采信患者的说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