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转载)庞氏骗局

楼主: unpapillon (Papillon)   2017-12-29 17:07:48
所谓【庞氏骗局】,就是一种投资欺诈的形式,它以不正常的高额回报来骗取投资者加入

投资者的回报并非来自真实的商业利益,而是来自新加入投资者投入的资金。
庞氏骗局中的回报率一定是很高的,这样才能引诱新投资者加入。
一旦新加入的投资者减少或停止,庞氏骗局就会崩溃。
(转载自http://news.sina.com 2008年12月16日 03:52 中国日报)
诈骗祖师爷 庞兹80年前骗了上亿美元
美国股市名人马多夫被控以“庞氏骗局”(Ponzi scheme)亏空客户五百亿美元,谈到这
种类似老鼠会的诈骗手法,就不得不一提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其人。
老鼠会敛财手法年代久远,并非庞兹的发明,但庞兹“发扬光大”,稍加变化后,1920年
在美国波士顿骗了1500万美元,相当于目前的1亿62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天文数字,他
也是第一个闻名全美的骗子,所以成为“庞氏骗局”开山祖。
意大利裔的庞兹1903年移民到美国,由于在赴美的船上把大部分钱都赌输掉,抵达美国时
身上只剩2.5美元,他做过洗碗工、侍者,但因为A钱被炒鱿鱼。他跑到加拿大,后来因为
开假支票入狱,他却写信骗母亲说找到典狱长“特别助理”的工作。
在金融市场中,有个词叫──庞氏骗局──运作的原理,是透过类似直销方式,要参加这
场游戏的人先付一笔钱作为入会代价,接下来会员们所赚的钱,是来自其他新加入的人,
而不是公司本身透过业务所赚的钱。
通过不断吸引新的投资者加入付钱,来支付早期的投资者,早期加入的人通常在短时间内
获得相当程度的回报。但随着更多人加入,支付的能力下降且资金流入不足,骗局泡沫爆
破时,晚期才加入的投资者便会蒙受钜额金钱损失,在台湾这样的游戏称之为“老鼠会”

【庞式骗局特征】通常不对外公开,多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来散播,造成一种神秘的吸引力
。想向一下,自己很要好的朋友在某聚会场合不经意提到一个赚钱机会,“不公开且名额
有限”,看着对方好像也没什么很积极的想要你加入,心里不禁就焦虑起来:“会不会就
此错过了一个大好机会?”理智与专业此时就退到一旁去,任由内心冲动主导当下行为。
庞兹怎么骗?
打出90天获利100%条件吸金
返美后他在1919年虚设行号,打出45天获利50%、90天获利100%的丰厚条件,把新投资者
的钱付给最初投资的人,打响迅速获利的名头,吸引更多人抵押房子捧著钱上门,短短七
个月他就吸引了三万人上当,一时之间庞兹呼风唤雨,买了有冷气机和温水游泳池的豪宅
,让母亲乘邮轮头等舱赴美。
这场吸金骗局持续了一年,一名拿不到贷款的家具商向法院控告庞兹,有人开始怀疑庞兹
如何在短短时间从穷光蛋变成百万富翁,于是有人开始撤资。同时“波士顿邮报”记者心
生怀疑而深入调查,发现庞兹吸金后根本未投资,泡沫终于破裂。庞兹锒铛入狱,坐了三
年牢,但他在1924年出狱后又在佛罗里达州开设房地产投资公司,这回打出获利200%来吸
金,结果不问可知。他重回监狱,最后被驱逐出境,穷困至死,死时66岁。
庞兹骗术怎么成局 -拿后手的钱来支付上家
庞兹骗局和老鼠会都是以短期暴利诱人,拿后来投资者的钱支付先来者,由于负债愈来愈
多,而且参加的人也愈来愈多,骗术注定迟早破局。
但这两者稍有不同,老鼠会是上线拉下线,有如金字塔般层层下传
而庞兹骗局的行骗首脑则直接和被害人周旋。
老鼠会需要愈拉愈多人,庞氏骗局则诱骗投资人把赚的钱再投入,所以老鼠会通常比较快
垮掉。
转载自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什么是庞氏骗局
所谓庞氏骗局,所谓庞氏骗局是指骗人向虚设的企业投资,以后来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
利付给最初投资者以诱使更多人上当。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
广泛地存在。
庞氏骗局实质上,是将后一轮投资者的投资,作为投资收益支付给前一轮的投资者,依此
类推使卷入的人和资金越来越多。毕竟投资者和资金是有限的,当投资者和资金难以为继
时,庞氏骗局必然骤然崩溃。
事实的真相,是投资人拿到的报酬,是后加入的投资人所投入的资金,从
头到尾这些资金都没有进行真正的投资。这就是俗称的老鼠会。
老鼠会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真正的“产出”,只是把后加入的人所投入的钱,
交给先加入的人,让这个机制能够运作下去,而不被拆穿。
【直销】以“上、下线”的方式来呈现。上线可以从下线那边赚取奖金,而且制度设计上
经营下线能带来的利润,比你在那边卖商品来得好多了。但这和老鼠会不一样的地方就在
于上面有提到的,直销是有“产出”的。
无论是哪个直销商,他们都有大量的产品,因此在这样的架构中,除了会员们所缴的“入
会费”之外,是有真正的金流流入,让这个体系处于一个活的状态,也才因此他是合法的
。当然,事实上还是有一些直销商,他们的产品出售基本上几乎都等于假交易,也就是挂
著直销的外壳内部却是庞氏架构。但以大的直销商来说,合法性应该都是没问题的。
所以问题在于这个产出。如果你的直销架构目的是销售商品,有真实产出,那当然直销没
有问题,他只是销售的一种方式,和大卖场、零售商一样都有他存在的道理。但,直销容
易走偏,一偏就进了庞氏架构,产品的存在变得可有可无,那就让产出变得暧昧,最后受
人质疑。
保险和直销的架构也类似,业务员除了招揽保险业务赚取佣金之外,公司内部多半都会有
组织奖金。所谓的组织奖金,在直销来说就是你的下线所帮你赚来的钱,而在保险业内也
确实有人用下线来称呼。和直销也一样,
保险之所以合法,是因为有真正的产出,也就是保险契约。但因为保险契约这种东西比直
销的那些商品,诸如健康食品、滤水器等等,都还要更难理解,属于一种无形的产品,因
此在行销上也相当容易被妖魔化,直到现在台湾对于保险的观念仍然无法向先进国家一样
接纳。
早期确实有保险公司要求业务员自己要先购买几张保单,才可以开始跑业务,这在现在来
看就真的是庞氏架构的行为了。而现在的情况,保险业务员之间无可奈何的会以金钱为导
向,彼此之间的价值观被一个“C”给绑住,并不是很多人都能够实现保险该有的理念。
但相反来说,也因为如此,保险业务员都很清楚他们卖保险不是要拯救世界,也不是有什
么更伟大的理念,就只是要帮客户做人生的规画,就这么简单。所以,你才比较不会从保
险业务员身上感受到直销那种洗脑的感觉。
【金融系统的庞氏骗局】
现实金融系统的庞氏骗局特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认识:
第一、 金融体系没有物质的根基,随时存在崩塌的危险。
商业银行获利的方式,是从广大存款户那里以较低的利息获得存款,再以比较高的利息把
款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
众所周知,银行普遍存在大量的信用贷款(银行放贷额远比它的存款多得多,中央银行规
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越低,贷款的倍数就越大,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则贷款的倍数较小,通常
都在10倍左右)。银行的风险在于同时挤兑,当众多储户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甚至
由于听信某一传言)而要求把存款取出来,而贷款根本无法及时收回,发生危机也就在所
难免。
所以只要发生一定比例的挤兑,银行必然倒闭破产,与之相关的一切经济活动也难以幸免
。整个金融系统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没有稳固基础上的摩天大楼,随时都有崩塌的风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各家银行均以“信用”为信条,而实质上任何一家银行都具有显著的
庞氏骗局特征!
第二、金融衍生品,以传销式庞氏骗局贯彻始终。
信用经济是金融体系的必然产物。在现代经济中,信用经济规模加速扩张,而且信用结构
日益复杂,在信用货币的基础上不断衍生出新的金融产品,它们与实质经济的距离越来越
远,甚至毫不相关。至此,虚拟经济已经成为任何现代信用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
分。
经济泡沫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往往造成繁荣的假象,所以容易受到追捧,具有自我
强化的机制;又由于形式上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完全脱离实质经济,所以虚拟经济具有超
出实质经济承受范围的倾向。当经济泡沫恶性发展时,结果就会表现为泡沫经济。
【所谓泡沫经济】
其一是经济中虚拟成份的比重,超出了实质经济的承受能力,经济结构出现严重扭曲。
其二,在泡沫经济形成以后,某些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上的预期逻辑,会发生根本性的变
化。即使价格已经很高,由于需求极度旺盛,大多数市场主体仍然预计价格会进一步升高

其三,公众行为的非理性化致使相关市场的不确定性激增,市场规则失效。
通俗地来看,金融衍生品,与传销中的传销品毫无二致,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只是传销
计件的标的。金融市场中的“传销”盛行,源于人们对财富飞速增长的渴望,极易被虚假
繁荣所迷惑。最终都无法避免因资金难以为继而顷刻崩溃的结果。
第三,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都难逃走上传销式庞氏骗局之路。
在今天的金融体系中,股票、期货、次级贷款证券以及投机性的房产、土地、石油等等,
都变成了金融衍生品,都成为了不断变更标的的“传销”,各种金融投资工具无实质内容
的差别,只是不同名称的传销品而已。
股票、期货、房地产、石油等的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方式的飞速扩张与骤然破局:
诱人的收益回报,带动众多的需求和价格的攀升,高回报率带动新一轮的参与者参与,带
动潜在参与者持续的超高利润期望,进一步推高了价格,参与者作出价格只涨不跌的判断
,而不断追高买入,这样供需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发散性地提高,直至资金难以为继时,这
一循环就会被打破,庞氏骗局破局。
金融体系面对必然破局的风险,不断创新的金融衍生品,就是当一种投资工具快要崩溃时
,换成另一种投资工具继续炒作,而可以长久维持。这就使得金融体系一种的庞氏骗局特
性更为隐秘而不会被轻易发现。但当资金难以为继、民众不再信任而拒绝跟风之时,破局
是必然的。
从https://goo.gl/8MqR5G 转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