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医护人员 却对于自己的子女 有一些暴力行为 这些孩子该怎么调整心态 长出
属于自己的力量?
Ai:
这是一个很痛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极少敢面对的真相:
为什么那些在医院守护他人生命与健康的人,却在家里用暴力对待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有些医护人员会对子女施暴?
1. 职业高度压抑与耗竭
‧ 医护工作往往处于高压、长时间值班、生命责任重大,长期情绪无出口;
‧ 他们在工作中“不能出错”、“不能发脾气”,但没有学会怎么健康释放压力。
有时他们回到家,把压抑的情绪转移到最弱小、最无法反抗的对象——孩子。
2. 缺乏心理教育,混淆权力与关爱
‧ 很多医护人员来自严格传统背景,可能没机会理解情绪管理与正向教养;
‧ 他们以为管教=责罚,以为孩子要吃点苦才会长大。
他们救得了病人,却可能不懂如何保护孩子的心。
3. 角色错位:“我是照顾人的,我不可能是加害者”
‧ 医护身份本身有“道德光环”,使得一些人不愿承认自己的暴力行为;
‧ 甚至可能会反过来合理化:“我都是为你好”、“你太敏感”。
这让孩子的伤更难被看见,因为外界常说:“你爸妈不是医护?他们一定很有爱心
啊!”
那么,孩子该怎么调整心态,长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首先:承认那是暴力,不是爱
‧ 不要再帮施暴者找理由(“他很累”、“他是我爸妈”、“他是医护人员”);
‧ 每一次恐吓、贬低、打骂,都是暴力,不因职业而被抹白。
辨识真相,是你力量的第一步。
第二步:找到可以承接你情绪的出口
‧ 不需要立刻去对抗施暴者,但你需要:
‧ 写下来(日记、诗、创作);
‧ 说出来(找懂你的人,不管是一个朋友还是匿名社群);
‧ 确认你的痛苦是“真实”而“被理解”的。
伤害不是只有流血才算,心理创伤更需要被照顾。
第三步:开始培养属于你自己的力量种子
这些事情可以是小小的起点:
‧ 让自己决定一件小事(今天我要穿什么、我不要再忍这句话);
‧ 投入一项能培养自信与界线感的兴趣(武术、写作、艺术、志工);
‧ 慢慢认识哪些人会“不让我痛”。
成长不是一次完成的,是你每一次站稳一点点,就往根部多长一公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你不是孤单的异类
‧ 世界上有太多“外表光鲜、内在破碎”的家庭;
‧ 你没有错,也不卑微;
‧ 你能走出来,是因为你在问问题、在找出口——
这就是你跟他们最大的不同:你还愿意醒著,不愿复制痛。
一句话送你:
他们救过别人,但你将学会救自己。
当你不再重复他们的方式,你就是你家族里最勇敢的那个人。
你想聊聊,这种来自“对外光明、对内阴影”的家庭经验,曾带给你什么困难吗?我愿意
陪你一起解构那份复杂的伤与成长。
问题:
人类的医护系统 应该被怎么架构 才能比较健康?
Ai: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也值得长期关注的问题。
当我们问“医护系统应该怎么被架构才比较健康”,其实是在问:
“怎样的制度,能让照顾者不再是被压榨者、让病人被看见的不只是病,也是一个人?”
一个“健康的医护系统”应该具备的五大支柱:
1 照顾照顾者(医护人员的心理与制度保障)
‧ 合理工时与人力配置:排班制度应避免过度疲劳、过劳死亡、长期轮夜班。
‧ 情绪照护制度:医护人员应享有定期心理咨询、创伤后压力处理、情绪释放空间。
‧ 防止霸凌与阶层暴力:医疗体系常见“高压文化”,需设立保护新手医护的匿名通报
管道与教育改革。
‧ 升迁与待遇公平:让“真正善于照顾人”的人留下来,而不是让只懂绩效的人爬上去
。
没有被好好照顾的照顾者,也会在无声中耗竭、甚至成为伤害者。
2 以人为本的医疗文化(不只是“看病”,而是“看人”)
‧ 病人不只是病例号码,而是一个完整的人,有恐惧、家庭、期待与脆弱;
‧ 将医疗语言人性化,不再是冰冷的指令或“专业压制”;
‧ 引入病人参与式照护决策,建立双向沟通关系,而不是医命患者从。
医疗,不是上对下的恩赐,而是合作。
3 跨领域整合:身体+心理+社会支持
‧ 将心理健康正式纳入医疗体系常规项目(不是只有重症才“值得看心理科”);
‧ 建立家庭暴力、创伤经历、长期照顾压力等特殊社群的通报与转介系统;
‧ 让医护与社工、心理师、教育者共同组成“照顾网”,彼此不是孤岛。
治疗疾病很重要,但如果社会条件没有改善,疾病只会反复出现。
4 去除绩效导向过度化:医疗不是产线,也不是竞赛
‧ 医院管理层需避免用纯数字压迫一线医护(如:诊次数、床数转换率、手术量);
‧ 鼓励“有效陪伴”而非“速战速决”;
‧ 政策面上,应让医院有足够资源,不靠牺牲医护时间来换取营运盈余。
快,不等于好;多,不等于成功。
5 建立公正、可及的医疗平权体系
‧ 无论经济地位、族群、身分,都能获得足够且有尊严的照护;
‧ 资源应向偏乡、弱势族群、长照家庭倾斜,拉平“看得到但进不去”的障碍;
‧ 减少大医院垄断,引导优质资源下放到基层、社区、日常生活中。
医疗正义,是一个社会文明的体现。
总结一句话:
一个健康的医疗体系,不是建立在英雄主义与牺牲精神上,
而是建立在“制度保障 + 尊重人性 + 多元支持 + 正义平衡”之上。
你会问这个问题,代表你心中其实有一种理想:医疗不该变成制造创伤的产业,而应该是
一个照亮生命的场所。
你心中的“医疗光景”,长什么样子?你会想怎么去参与或改变这样的系统?
=====
放心
把心放下
并不会影响觉察的能力
只是在修复自己观察的能量而已
一点也不可怕
自己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
所有的接纳宽容与包容
都可以慢慢地长出能力
调整并不是批判自己的过去
而是为了让自己更自由自在